黎文東
【關鍵詞】“活動單導學” 策略 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A-
0027-02
當前,初中生物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過分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教學內容照本宣科、教學方法單一等。為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水平,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現(xiàn)代教學提倡“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將傳統(tǒng)的“教師講”轉變?yōu)椤皩W生學”。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下,運用“活動單”這一載體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合作學習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文在“以生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初中生物教學實施“活動單導學”的策略。
一、科學制定學習“活動單”
高效課堂應建立在高效備課的基礎上。在新課標背景下,采用“活動單導學”更注重教學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統(tǒng)一。在“活動單導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應更重視備課環(huán)節(jié),由注重研究知識本身轉向研究知識建構的過程;要準確把握學生已有知識,利用多元化的信息和設備,結合“活動單”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實施“活動單導學”教學,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備課時要立足新課標,以“導學”為目的,制定高質量的“活動單”。在備課和制作“活動單”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活動單”。“活動單”不僅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目標明確,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在《傳染病及其預防》一課的教學中,筆者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制定了以下“活動單”:活動一,舉例說明傳染病的主要類型;活動二,學習調查人群中傳染病的方法;活動三,探討人類傳染病的監(jiān)測與預防;活動四,說明人類傳染病預防的積極意義。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
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教學目標變成了導學目標,首先強調的是指向性,它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便于學生達成的學習目標,使教學目標更精煉準確,具有適合學生演示和講解的可操作性。每一堂課可以有一個或幾個導學目標,但又不必過分強調達成多個導學目標,而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指向精準的導學目標,由此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科學制定學習“活動單”的基礎上,教師應將“活動單”內容與導學目標相結合,制定以“導練”為目的的教學提案,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補充和延伸,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初中生的生物學習基礎較為薄弱,但思維較活躍,將教學提案作為導練內容,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生物思維。制定提案時,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針對初中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和安排練習。采用“活動單”導學要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抽象的生物知識概念運用圖片、圖表、影音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直觀性。例如在《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了生物圈里不同的生物種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提案貫穿教學的始終,較好地發(fā)揮了課堂指導作用。
三、開展小組合作探究
在“活動單”的指導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相互幫助、共同合作以達成教學目標。對于難度小的教學任務,可以讓學生單獨完成;對于難度較大的教學任務,可以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尋找解決辦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鼓勵班級中因基礎薄弱而不敢參與課堂發(fā)言的學生,使其逐漸融入探究活動中,還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的缺陷,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學《人的性別遺傳》一課時,筆者在備課時是這樣考慮的:重男輕女思想在我國根深蒂固,舊社會不少家庭矛盾由此而生,許多婦女因為生女孩而備受責難。那么,生男生女是由父母雙方中的誰決定的?這個問題千百年來飽受爭議,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因此,筆者設計先討論后授課的教學過程,上課前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及理由,通過查閱資料弄清以下問題:(1)男女各有多少對染色體?哪一對被稱為性染色體?(2)Y染色體在形態(tài)上與X染色體有什么不同之處?(3)就染色體來說,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細胞中應有幾條性染色體?(4)男性有幾種精子?女性有幾種卵細胞?又如在《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首先以蚯蚓設置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出活動過程;然后將學生隨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組織學生按照“活動單”要求開展探究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較快。學習小組代表按照“活動單”要求展示學習成果,并提出在討論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觀點和遇到的新問題,筆者進行釋疑解惑。在筆者的引導下,不同學習小組互評、互辯,最后筆者圍繞教學目標提煉知識重點,促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四、發(fā)揮實驗的作用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堂教學與實驗密不可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拘泥于課本,而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優(yōu)化實驗教學,將學生帶入實驗情境中,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實驗現(xiàn)象,合作完成實驗,既有效地挖掘了實驗的教學價值,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由學生作為實驗主體,教師指導學生真正參與實驗的全過程。一方面,可以圍繞教學目標,由教師列出開放式實驗內容的大致范圍,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而非單純地將實驗內容局限于教材要求。另一方面,由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內容,根據教師給出的學習目標和自身興趣選定實驗內容。初中生物實驗內容普遍通俗易懂、操作簡單,使用的器具也相對簡易,學生操作起來并非難事。例如在《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將“探究蚯蚓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作為小組活動內容,為學生提供蚯蚓等實驗材料,指導學生設計小實驗來探究問題。有的學生利用聲音刺激蚯蚓,有的學生將蚯蚓放在不同顏色的紙上測試蚯蚓的爬行速度,還有的學生利用不同的光線、坡度等實驗觀察蚯蚓的刺激反應。實驗形式豐富多彩,學生的探究活動也逐漸深入。
五、合理定位教師和學生
“以生為本”教學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活動單導學”教學,發(fā)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打破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合理定位自身和學生的角色,切實發(fā)揮“導”的作用;不僅要發(fā)揮“導學”的作用,還要發(fā)揮“導練”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在呈現(xiàn)“活動單”內容時做到簡明清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把握重難點。要達到以上要求,在開展“活動單導學”教學中,就要堅持“532”原則,即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占50%,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占30%,教師指導、講解、總結時間占20%,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和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以生為本”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活動單導學”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