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
摘 要: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和對新課標的學習體會,針對當前小學語文第一課時特征不鮮明,效果不扎實、形式大于內容等情況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呼喚第一課時返璞歸真,回到讀好書、識好字、解好詞、理層次、明大意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第一課時樸實而真實的方向上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第一課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即初讀課的目標到底該怎么定位一直是許多小學語文老師感到迷茫的問題!想想自己的日常教學,第一課時上得真實而簡單,學生讀好書、識好字、解好詞、明大意即可??蛇@樣的第一課時似乎難登“大雅之堂”。放眼各類觀摩課、教研課、競賽課和示范課,都將讀文、識字、解詞、明意等基本功作為匆匆過場,對文本內涵的挖掘卻花足了心思,怎么看怎么像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到底該做什么?下面筆者就聽課之感受談點認識。
案例一: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的《蘇珊的帽子》一文的第一課時。初讀一次課文并象征性地認讀了一次卡片上的生字后,老師便引導學生開始細讀文本,走進蘇珊,品悟人物內心,體會師生對蘇珊的尊重和關愛。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順利地學完了課文,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品出了應該品出的所有情感,并聲情并茂地對蘇珊說了許多心里話。
案例二: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筍芽兒》一課的第一課時。開課伊始,學生就通過多媒體認識了筍芽兒,喜歡上了筍芽兒。然后,老師便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演,把喜愛之情表達出來。遺憾的是,這個過程中,老師忽視了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忽略了橫在學生面前的14個生字。整個讀演的過程中,演的成分太濃,識字讀文的機會太少,所以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學生讀得結結巴巴,演得磕磕絆絆。只苦了一心想還課堂給學生,讓課堂自由、開放、熱鬧的老師!課后,原班老師還得補課,依然得從頭上起,再來兩課時。
聽完第一堂課,所有老師都為這個班的學生之“優(yōu)秀”而感慨!然而,這堂課展示的是該班平時真實的學習水平嗎?非也!該執(zhí)教者課堂上呈現(xiàn)出的“有感情朗讀”“入情體會”等,其實并不是第一課時真實的學情反映。因為是公開課,學生事前已在老師帶領下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學生已將生字自學了,課文也讀得滾瓜爛熟甚至能背誦了。這樣的第一課時太虛假!只能說,這是一堂不真實的、越位的第一課時。
第二堂課的上課老師課后說,她的目標定位是第一課時理解課文,第二課時再教學生字詞,因為公開課的第一課時如果學習生字詞的話,就太不精彩了。這也應該是第一位老師煞費苦心地讓學生課前超常預習,而課中則匆匆進入品詞析句環(huán)節(jié)的原因??墒?,學生連生字都不認識或不熟悉,能把課文讀好嗎?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是各學段閱讀教學的根本前提,根深才能枝繁,本固才能葉茂。沒有這個前提,學生的閱讀無疑是空中樓閣,只是為了配合老師把一堂課演完罷了。談何培養(yǎng)學生語感?談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在這方面,許多名師大家們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皶蛔x熟不開講”是于永正老師多年閱讀教學的積淀和感悟。他的課堂真正做到了讓每一個學生“讀得字字響亮,不誤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這樣讀書識字的第一課時才是我們學習的最好范例。薛法根老師在《愛如茉莉》的教學中也說過“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處理好字詞一樣讓你的課堂精彩疊出。王崧舟老師在名篇《二泉映月》的教學中,更是巧妙地用三組分別描寫月光美麗、阿炳坎坷經(jīng)歷和《二泉映月》曲調變化的詞語串起了全課,成就了小語課堂教學中永恒的經(jīng)典!
品讀了名師們的課,回頭再看案例中的兩堂課,其最大問題是對課時目標定位不準。課時目標定位應該遵循規(guī)則和規(guī)律,如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等,課堂教學是藝術的,更是科學的!只有遵循規(guī)律,準確、樸實地定位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才會讓如上所示的第一課時越位現(xiàn)象真正消失。
那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到底該講什么呢?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應該圍繞各學段教學目標,緊抓字詞的教學,在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通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文題、明文眼,理文路,為解文意打基礎。做好這幾件分內事,才能還閱讀教學第一課時之本色,不越位的本色第一課時才能綻放更多的精彩!
參考文獻:
[1]于永正.簡簡單單教語文 扎扎實實求發(fā)展[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7).
[2]鐘 蕙.閱讀教學要做到“美”“巧” “實”[J].小學語文教學,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