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壯,劉德蘭,龐曉麗,鄭紡
(1.天津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天津市 300070; 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天津市 300193;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中西醫(yī)結合學院,天津市 300193)
?
護理本科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崔壯1,劉德蘭2,龐曉麗2,鄭紡3
(1.天津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天津市 300070; 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天津市 300193;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中西醫(yī)結合學院,天津市 300193)
【摘要】目的構建護理本科生科研勝任力評價體系,為評價其科研能力提供客觀、可靠的測量工具。方法通過文獻復習和專家咨詢,構建護理本科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便利抽樣對30名護理本科生開展預調查,采用4種方法聯合使用篩選條目;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從天津市3所醫(yī)學高校隨機抽取護理本科生320名開展現場調查,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與效度。結果護理本科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分半信度為0.88,Cronbach α系數為0.95。經探索性因子分析,指標體系提取出人際溝通能力(13個項目)、批判性思維能力(8個項目)、專業(yè)建設及發(fā)展能力(6個項目)、創(chuàng)新能力(3個項目)和知識更新能力(2個項目)五個公因子,共32個項目,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8.77%;進一步采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模型擬合效果較好。結論編制的護理本科生科研勝任力評價體系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護理;科研;勝任力;指標體系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公眾對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模式正逐步向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轉變,護理工作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過程中重要性的不斷提升,也對護理專業(yè)人才的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yī)學高校作為未來護理專業(yè)人才培育和儲備的基地,注重提升護理本科生(簡稱護生)的核心能力包括科研能力,已成為我國醫(yī)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1]。
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戴維·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最早提出勝任力(Competency)概念后,勝任力特征及其模型的構建在人力資源領域成為研究熱點,在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中,護理領域相關人員的勝任力特征研究方興未艾,歐美等國的相關研究雖因護士種類、服務專業(yè)和服務領域有所區(qū)別,但這些勝任力標準的制定為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行為提供了規(guī)范的、可參考的業(yè)界標準[2]。
護理科研是護理學科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護理要求護生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在臨床實踐中對病人的健康問題做出獨立分析、獨立判斷和決策所必備的評判性思維能力[3-4]。但由于目前我國醫(yī)學領域的勝任力研究剛剛起步,而護理領域相關人員的研究相對比較滯后,缺少一套客觀、標準、簡便易行的護生科研勝任力的測評工具。
因此,筆者嘗試在文獻復習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現狀,建立一套較為科學、導向明確、量化可比、簡單易行的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體系,為護生科研能力的評價提供真實可靠的測量工具?,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預調查采用便利抽樣抽取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在讀護生,正式調查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式從天津市三所醫(yī)學高校中隨機抽取護生。預調查階段抽取30人,正式調查抽取320人,共計350人。以無記名方式統一發(fā)放問卷,在有效時間內作答,現場回收。
1.2指標體系構建
1.2.1確定條目池。復習國內外相關文獻[5-9],組織專家小組討論后,結合護生訪談,確定初選條目池,包括40個項目。
1.2.2條目篩選。通過便利抽樣,選擇30名護生開展預調查,根據反饋信息進一步的修改調整條目。采用多種方法聯合篩選初始條目,以下4種方法中如符合任意兩條,則考慮最終刪除該條目[10]。
(1)離散趨勢法:從敏感性角度出發(fā),將條目的標準差作為刪減的參考;
(2)相關系數法:考慮刪除與總分的相關系數<0.4的條目;
(3)Cronbach α系數法:去掉某一條目后,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較原量表升高,則考慮刪除該條目;
(4)因子分析法:刪除各子量表中因子荷載<0.4或特征根<1的條目。
最終獲得32個條目。全部條目均采用Likert五級評分,“非常不贊同”“不贊同”“不確定”“贊同”“非常贊同”分別賦以1~5分;其中包含了2項反向計分條目。指標體系得分的取值范圍為32~16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生科研勝任力越好。
1.3正式測試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從天津市3所醫(yī)學高校中現場調查護生共計320名,考察指標體系的信度和效度。回收問卷312份,其中有效問卷307份,有效率為98.4%。在有效樣本中,西醫(yī)院校學生214名,中醫(yī)院校學生93名。年齡跨度為18~23歲,平均20.5±0.6歲。
1.4統計分析
采用主成分提取的因子分析法和結構方程模型評價量表的結構效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數評價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水準α=0.05。采用AMOS7.0 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其余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 18.0完成。
2結果
2.1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效度評價
(1)內容效度分析。采用主成分提取的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進行方差極大正交旋轉。Bartlett球形檢驗顯示,KMO=0.91,P<0.001,說明資料適合做因子分析。從構建的指標體系中共提取五個維度,其特征根分別為12.638、2.145、1.683、1.262、1.078。它們一起解釋原始變量總信息的78.772%。根據項目含義將五個因素分別命名為人際溝通能力(13個項目)、批判性思維能力(8個項目)、專業(yè)建設及發(fā)展能力(6個項目) 、創(chuàng)新能力(3個項目)和知識更新能力(2個項目) 。
(2)結構效度分析。采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通過極大似然法擬合模型,經15次迭代后收斂,χ2=263.72;根據模型修正指數(MI)進行模型的擬合修正,經專業(yè)理論調整后得出最終模型。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均滿足了參考標準的要求;多數的因子載荷大于或接近0.50,潛變量較好的解釋了相應的顯變量。該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勝任力表各個項目的因素載荷見表1,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指標見表2,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體系各維度、各指標間的標準化路徑圖如圖1。
2.2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評價
勝任力量表具有較好信度。總量表的分半信度為0.88,Cronbach α系數為0.95。人際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專業(yè)建設及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各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分別為0.913、0.868、0.892、0.757、0.786。
2.3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可行性評價
正式測試時,發(fā)放問卷320份,回收問卷312份,有效問卷307份,有效率98.4%。測試對象完成評價的時間跨度為4~10 min,平均用時6.3±1.5 min。
3討論
3.1中外護生科研能力評價現狀
勝任力研究現已成為當今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最為核心的課題之一,并在整體上表現出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從理論研究到實證研究、從個體研究到組織研究的發(fā)展趨勢。但目前國內外勝任力的研究,以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等領域居多,而關于大學生科研勝任力的研究甚少[11]。我們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從打造創(chuàng)新型復合人才的目標要求出發(fā),面向護生這一群體,構建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是勝任力理論在醫(yī)學高等教育領域的豐富和發(fā)展。
表1 勝任力表各個項目的因素載荷
*反向計分題
表2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優(yōu)度指標
目前探討有關勝任力的文章很多,但對于護生科研勝任力的概念卻沒有一個科學而準確的提法,綜合各方的觀點,護生科研勝任力主要由人際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專業(yè)建設及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知識更新能力等因素構成。
3.2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
信度是評價某研究工具測量結果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標[12]。內部一致性信度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信度評價方法,以Cronbach α系數作為評價指標。結果顯示,指標體系總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8,各測量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2~0.93,均高于測量學上規(guī)定的0.7的要求[13],說明量表的同質性信度較好,各測試條目具有較好的同源性。
3.3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效度
效度是評價某研究工具測量的準確度、有效性和正確性的指標,是評價量表測量學特征的核心。本研究從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兩方面對指標體系進行考核。在構建指標體系的過程中,研究者嚴格按照測量維度的定義、內涵以及客觀標準,同時充分聽取專家組和本科生的意見,建立和篩選條目,使測試條目能準確地表達被測內容,保證了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圖1 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各維度、各指標間的標準化路徑圖
結構效度反映了量表與其所依據的概念或理論框架的符合程度,是效度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12]。通過因子分析可以驗證數據統計結構與研究者預先設想的內在結構之間的吻合程度。一般來說,公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不低于40%,且每個條目都應在某一公因子上有較高的因子載荷而在其它公因子上的載荷較低,才能認為該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14],在本研究中,經因子分析提取了5個公因子,累計貢獻率為78.772%。對于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一般認為,應根據卡方/自由度(CMIN/DF)、擬合指數(GFI)、調整擬合指數(AGFI)、標準擬合指數(NFI)、比較擬合指數(CFI)、誤差平方根近似值(RMSEA)等擬合優(yōu)度指標進行綜合評價[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指標體系的設計構想與理論結構吻合,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3.4指標體系的可行性
量表的可行性主要通過測試對象的接受程度以及測試對象完成量表的平均時間評價。一個理想的測量工具應該既準確有效,又簡便易行。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由5個維度、32個條目組成,測試對象完成量表的時間跨度為4~10分鐘,平均用時6.3±1.5分鐘,且量表的有效回收率為98.4%,說明量表在應用過程中簡便、易行。
3.5研究的缺陷和不足之處
盡管自編的護生科研勝任力評價體系表現出較好的效度和信度,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研究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處。其一,測試主體是在讀護生,并未涉及實習護生或護士,指標體系的泛化能力(外部效度)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證實;此外,針對護生未來不同服務專業(yè)、服務區(qū)域,本指標體系更多的考慮了科研勝任力的共性指標,缺乏個性化測量。
參考文獻
[1]胡雁.護理研究[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59-161.
[2]WU FQ,WANG YL,WU Y,et al.Application of nursing core competency standard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2014,1(4):367-370.
[3]FAN JY,WANG YH,CHAO LF,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following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5,35:97-103.
[4]王欣鵑.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調查及對我國高等學校護理教育的啟示[J].護理研究,2013,27(7):2084-2087.
[5]STRUNK DR,HOLLARS SN,ADLER AD,et al.Assessing Patients' Cognitive Therapy Skills:Initial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encies of Cognitive Therapy Scale[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014,38(5):559-569.
[6]LIN LC,LEE S,STEVE WN,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Nurse Practitioners' Roles and Competencies Scale[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6,25(1-2):99-108.
[7]HWANG JI.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patient-centred care competency scale for hospital nur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15,21(1):43-51.
[8]潘銀河,程金蓮.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的修訂[J].護理研究,2011,25(13):1205-1208.
[9]CONCHADO A,CAROT JM,BAS MC.Competencie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4,9(4):836-855.
[10]孫振球.醫(yī)學統計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430-444.
[11]徐少波,葉志弘.護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構成要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64-766.
[12]方積乾.衛(wèi)生統計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73-276.
[13]張敏強.教育測量學[M].6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4-110.
[14]戴海琦,張鋒,陳雪楓.心理與教育測量[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56-60.
[15]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306-343.
[16]徐璐,易東.全喉切除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計,2012,10(29):683-685.
修回日期:2016-03-20
(編輯張瀚予)
*基金項目:天津市教委重點調研課題(JWDY-20141015),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教育分會醫(yī)學教育研究課題(2012-XW-10、2012-LXS-26),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重點項目(C04-1006K)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32(2016)03-0073-05
【DOI編碼】10.3969/j.issn.1672-4232.2016.03.023
通信作者:鄭紡(1979-),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醫(yī)學教育學。
收稿日期:2016-02-23
Research of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ence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UI Zhuang1,LIU De-lan2,PANG Xiao-li2,ZHENG Fang3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070,China; 2.School of Nurs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3.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ence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and provide objective and reliable measuring tool for the evaluation.Method:The authors set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consultation.They made sample investigation on 30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ith 4 methods:screening items,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n 320 students from 3 medical universities in Tianjin with stratified and cluster sampling to know abou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dicator system.Result:They find that split-half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0.88 and coefficient of Cronbach α is 0.95.The accumulated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is 78.77% with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n abilities(5 common factor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ty(13 items),critical thinking(8 items),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6 items),innovation(3 items),knowledge renewal(2 item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further used to mak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healthy model fitting was achieved.Conclusion:Compil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bears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has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nur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ence; indicator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