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紅巖
(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淺談《竇娥冤》的悲劇性
婁紅巖
(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關漢卿的《竇娥冤》是元雜劇悲劇的典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竇娥冤》講述了身世凄慘的竇娥被無賴張驢兒誣告,被貪官錯判問斬的冤案,劇中女主人公竇娥的悲劇命運,具有極強的震撼力。
《竇娥冤》;竇娥;悲劇性
關漢卿生活的元代,民族矛盾激化,知識分子地位低下,貪官污吏橫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關漢卿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的雜劇作品,揭露了在元蒙統(tǒng)治下,封建社會的混亂和殘酷現(xiàn)實。其中,《竇娥冤》是最具典型性的作品,被奉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首。
竇娥善良敦厚、剛強貞烈,卻一生凄苦無依。她三歲亡了母親,七歲時父親竇天章要進京趕考,無力償還高利貸,遂將她抵押給蔡婆婆作童養(yǎng)媳。十七歲竇娥與蔡婆婆兒子成親,不足二年,丈夫害弱癥死去,婆媳兩代寡婦相守過日。竇娥在丈夫亡故后,秉承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教條,一心侍奉婆婆。但獨守空房的日子是難熬的,竇娥“長則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悶沉沉展不徹眉尖皺,越覺的情懷冗冗,心緒悠悠”,感嘆命運凄苦,憂愁無盡頭。竇娥認為此生的災禍源于前世燒香不到頭,盼望通過今世的苦修換取來世的平安順遂。孤獨、寂寞、心酸、苦痛,這是封建社會中的寡婦注定了的命運,竇娥的不幸是千千萬萬人的不幸。她的愿望很簡單,悉心侍候婆婆,然后度過自己殘缺的余生。飽受苦痛的竇娥沒有料到,即使這樣的心愿竟也是奢想,更大的禍患還在后面。
蔡婆婆向賽盧醫(yī)討要高利貸,賽盧醫(yī)起了歹心要勒死蔡婆婆,這時張驢兒父子救下蔡婆婆,并威脅她要讓婆媳兩人分別嫁給張驢兒父子二人。蔡婆婆半推半就,竇娥先是勸婆婆“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萬事休,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教人笑破口”,后來看婆婆心意已決,便告訴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蔡婆讓張驢兒父子住在家里,竇娥仍舊不肯隨順張驢兒。
張驢兒為霸占竇娥,看到蔡婆生病便向賽盧醫(yī)買毒藥要毒死蔡婆婆,逼迫竇娥委身于他。不料蔡婆打嘔,將有毒藥的羊肚兒湯讓予張驢兒父親喝下,張驢兒父親因此丟了性命。張驢兒問他官休還是私休,其實他想通過私休占有竇娥。竇娥嚴詞拒絕張驢兒,并相信官府執(zhí)法公正,自有公道,情愿和他見官。張驢兒惱羞成怒,誣告竇娥殺人,楚州太守桃杌是個“做官勝別人,告狀來的要金銀;若是上司當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門”的貪財昏庸之徒,他說:“人是賤蟲,不打不招”,將竇娥打得皮開肉綻,魄散魂飛:“恰消停,才蘇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萬種凌逼,一仗下,一道血,一層皮”。竇娥仍不屈服,但是當桃杌提出要打蔡婆時,竇娥為保護婆婆免受毒打,忍受著屈辱和不公,招認自己殺了人,被判死刑。梼杌作為一方父母官,竟然敲詐勒索、欺上瞞下、昏聵愚昧至此。劇中有“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由此可見當時元朝官吏的殘暴腐朽,這是竇娥人生悲劇的社會根源。在被押赴刑場時,竇娥怕在前街披枷帶鎖被婆婆撞見,讓婆婆傷心,央求劊子手繞道后街走。這樣一個善良溫存、賢德孝順的貞潔烈女,成為黑暗的封建社會犧牲品,不由得不讓人唏噓。
竇娥負屈銜冤,官府的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粉碎了她對現(xiàn)實的一切幻想,她對一向以為公正無私的天地鬼神也進行了控訴:“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延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堪賢愚枉做天!”被行刑之時竇娥發(fā)下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降雪、大旱三年。
“耍孩兒”: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二煞”: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錦,免得我尸骸現(xiàn)!
“一煞”:你倒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怨;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血濺白練,表現(xiàn)出竇娥有和萇弘、望帝杜宇一樣的沖天冤氣;六月降雪,這本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天象,因了竇娥的冤屈上天也會現(xiàn)出凄然變色;大旱三年,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她希望借助天地力量來懲治人間的邪惡與不公。竇娥的三樁誓愿都得到了應驗,另一方面,竇娥的父親竇天章一舉及第,做了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竇娥死去后冤魂不散,引導父親發(fā)現(xiàn)自己的冤案,最后竇娥沉冤昭雪,張驢兒、賽盧醫(yī)、楚州太守分別受到應有的懲罰。
魯迅將悲劇定義為“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雖然最后竇娥的冤案被平反,但她在短暫的一生中,勢單力薄、孤立無援、受盡磨難,作為正義、真善美的化身,竇娥的苦難和死亡正是最具悲劇性的體現(xiàn)。
[1]關漢卿.竇娥冤[M].北京:中華書局,2016.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4]林化杰,孫宗欣.略論竇娥形象的悲劇價值[J].臨沂師專學報,1997(4).
J805
A
1007-0125(2016)08-0044-01
婁紅巖(1985-),女,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