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華
【內容摘要】范例教學法可以有效用于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教學,能夠深入分析這類作品的特點,進而引導學生逐漸對于這一類型的作品或者是某一個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模式形成良好認知。在高中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教學題材靈活選用范例教學法。這種方法對于一些代表性強且需要學生充分掌握的藝術類型的教學而言效果非常明顯,良好的滲透這種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和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上效果都較為理想。
【關鍵詞】高中美術 范例教學法 運用
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有一些代表性極強,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賞析作品。在這類素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針對性強的典范,透過范例教學的形式來充分剖析某一件美術作品,在讓學生對于這一作品有充分了解與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懂得欣賞這一類型的作品,或者是能夠欣賞某位特定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特點。這樣的教學方式效率很高,能夠起到的引導作用非常突出,對于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形成及加深教學效果也十分明顯。
一、對于范例進行必要闡述
范例教學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在明確某一個作品范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結合作品特定設定教學重點,選取合適的教學引導方式,來讓學生對于作品的感知能力慢慢形成。首先,教師要對于范例進行必要闡述,讓學生對于作品形成大致的認知。有的美術作品的欣賞門檻比較高,學生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美術素養(yǎng)或者是審美能力,有的作品可能很難看懂,更難體會其中的價值和創(chuàng)作意圖。高中美術課本中有大量這類的藝術作品,尤其是那些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都不太好懂,但是,卻是課堂上極具價值的教學素材。因此,教師首先要在有效的教學引導下幫助學生跨過這個門檻,要對于作品進行必要的闡述,讓學生基本能夠理解作品表達的內容,進而為后續(xù)教學的深化打下一個基礎。
例如,在高中美術的欣賞課程教育中,教師可以將畢加索的著名畫作《格爾尼卡》為典型代表進行課程的切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對該作品中的形象所象征的意義向學生進行介紹,之后再把明暗、造型、空間、色彩等繪畫中的有關要素進行枚舉,并讓學生將其與傳統(tǒng)繪畫中寫實的要素作出比較,通過分析讓學生尋找《格爾尼卡》中的特點與獨到之處。這幅畫作在色調、表現形式以及畫面布局上都非常獨特,其中體現了很多畢加索一貫的創(chuàng)作風格。對于這個經典范例教師要首先給學生展開必要闡述,消除學生感知上的障礙。
二、分析范例的屬性及類型
隨著學生對于范例有了一個初步認識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大家對于范例的屬性、類型、創(chuàng)作特點等進行分析,這是教學深入展開的環(huán)節(jié)。美術作品并不僅僅是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或者享受,優(yōu)秀乃至一流的美術作品往往是為作者內心的情感與想要表達的旨意服務,學生只有在了解作品的類型、特點、創(chuàng)作模式等基本要素后才能夠進一步走進作品中,和作者進行深層次對話,這也是讓學生慢慢形成自身的審美體驗的一個教學引導過程。
在實際教學中,通過上述對畫作進行分析的步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并得出結論:在繪畫中的立體派所憑借的并不是傳統(tǒng)繪畫中有關于感性的認識與視覺的經驗,其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要憑借的是思維、理性與觀念。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步驟的教學過程中,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學生利用信息與問題對范例事物本質的特征進行歸納、分析與判斷。這個過程應當成為欣賞課教學的主體,這也是讓學生能夠對于一類作品有基本的鑒賞能力的引導過程。
三、把握范例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
當學生對于教學范例的感受能力已經越來越充分,對于這一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藝術表現形式等都有了基本的理解及領會后,教師可以進一步來讓學生嘗試把握事物的一些內在規(guī)律,這是欣賞課教學的一種延伸與升華。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借由不同類型的作品的比較過程來實現,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入一些創(chuàng)作風格差異較大的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直觀對比中形成對于作品特征的充分感受,這也會為學生把握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帶來極大幫助。
一般而言,此步驟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對范例事物內在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掌握與認識。例如,當學生在對以《格爾尼卡》為代表的立體主義繪畫作品進行分析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幅作品與傳統(tǒng)的寫實繪畫作出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現代派的美術家正在努力突破傳統(tǒng)寫實美術的囹圄,對藝術形式與主觀精神探索的表現與強調展現出了現代派藝術最典型的特征。這是欣賞課教學的一種延伸方式,這也是在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美術作品的能力的教學方式。
結語
范例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欣賞課上有著極大的適用范疇,以這種形式展開欣賞課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對于賞析作品形成深刻認知,能夠讓學生對于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表現形式等都有基本的理解與感受。在欣賞課的教學中可以多以范例教學的形式展開,這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范例作品的體驗,這也會有效豐富學生的藝術作品感知能力和基本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 魯賢國. 淺談如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J]. 文理導航(上旬),2011(07).
[2] 張鈞椏. 高中美術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探索[D]. 華中師范大學,2014.
[3] 冀潔茹. 棗強縣高中美術人文教學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