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霞
那天,一節(jié)語文課課始,我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前口語交際:讀書交流。今天該進行《草房子》中《藥寮》這一章的交流,當一個孩子說到他從主人公“桑?!钡母改笇⒆拥牟。ㄆ鋵嵤钦`診)的擔憂和無奈中,體會出了父母愛子之情,我及時介入,引導孩子們:“能聯(lián)系實際談談嗎?”一位曾經動過腿部手術的女孩子,勇敢地說了自己的真實事例。當講到“我早晨醒來后,知道了一夜沒有睡覺的爸爸媽媽,他們臉上滿滿的都是對我手術后‘可能的后遺癥的憂慮” 時,這位女孩忍不住落淚了,情到濃處的哽咽,使故事無法繼續(xù)講述下去了。
班內懂事的孩子們用掌聲給予了鼓勵與認可之后,又引發(fā)了另一個孩子講述自己中暑的故事,當聽到“我很內疚,因為我的不小心,讓媽媽擔心”這句時,我又激動又暗喜。我感覺想方設法推進閱讀曹文軒唯美小說《草房子》的目的似乎達到了,孩子們懂得去感受愛了??纯锤嗟嫩x躍舉手的孩子們,再看看時間,早已過了課前口語交際的時間了。怎么辦?是循規(guī)蹈矩上教材,還是任孩子們繼續(xù)講“自己的故事”?
索性再讓我任性一回吧!干脆把所謂的“語文課”改為閱讀交流課吧!
接下來的交流五花八門:有從爸爸(桑喬)在一次次給兒子(桑桑)的治病求醫(yī)中,由希望到失望到最后幾乎絕望的痛苦中,讀出了父母最原始的愛——面對即將逝去生命的孩子,父母只乞求上天會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是否健康,是否活潑……有從溫幼菊老師知道桑桑得了“不治之癥”時,讓桑桑來到她永遠充滿中藥味的小屋中,默默地為桑桑熬藥中,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在靜美的畫面中,有老師的關心,有大朋友的同情,有同病相憐的凄美,更有潛移默化的感化之愛……
在孩子們的交流中,我也為這本《草房子》再次落淚,更為我們沒有真正落實“大語文觀”而落淚: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有幾節(jié)精心準備的語文課進入過這樣入心的閱讀境界?多少處心積慮的教才能有這樣融情的表達?多少次的煽情鋪墊才能有如此刻骨銘心的感受?我覺得極少極少。
正當我打算結束交流之際,一只小手急促地舉了起來。她先列舉了《草房子》中妹妹對哥哥的兄妹愛、紙月對桑桑的同學情、秦大奶奶的鄰里之愛等等,最后她歸結為“本書是多種愛的表達,是大愛”一句時,我內心的驚喜變?yōu)樽院馈km說這不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討論的,但這是全書的主題呀!此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位同學又接著說:給大家推薦另一本書《狼王夢》。讀過此書的同學按捺不住地講了他受感動的畫面——“大灰”忠誠地保護主人——川妮,語言之精美,評價之深刻,真是出乎我的預料。
我不由得加入到了孩子們的談論中,告訴孩子們:從書中的紙月、細馬、秦大奶奶、杜小康等人物的故事中還能產生不同的感悟……在孩子們興奮與懵懂的眼神中,我向孩子們倡議: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讀書的優(yōu)雅姿態(tài)成就最美的自己,終身與書相伴,做熱愛讀書的人。
這時下課鈴響了,還沒來得及發(fā)言的孩子們一致極力要求進行《草房子》整本書的交流,我有理由不同意嗎?另一名平時很內向的小女孩一邊做眼保健操(因為有值周生查),一邊悄悄跟我推薦了一部電視劇《霹靂火》,并真誠地說:“老師,你看看吧!里面也有不同的愛?!边@可是她第一次主動跟我表達呀!
這節(jié)“語文課”雖然沒有按計劃進行語文教材篇目的教學,但激發(fā)了孩子們讀書的興趣。而且從實踐中讓我明白了課外閱讀交流課就該這樣上:一節(jié)課上沒有教師的煩瑣分析,沒有教師的包辦代替,全部是孩子們閱讀后的真實感受;一節(jié)課上沒有教師的刻意引導,沒有教師預設的鋪墊,全部是孩子們積極地暢所欲言;一節(jié)課上沒有高年級常見的課堂沉悶,沒有孩子們迎合成人的表演,全部是最真最濃的情感流露。今天的語文課,我似乎舍棄了計劃中的教學任務,可是收獲了計劃外的驚喜——學生有思考、有表達、有情感投入,難道這不是一節(jié)“很語文”的語文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