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雁
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提出:“閱讀詩歌,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比私贪嫘W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教學內容就是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我們通過收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聆聽講座、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感受詩歌的博大。
一、初步接觸詩歌,收集整理
在教學第一版塊“詩海拾貝”時,我先引導學生搜集了大量的詩歌進行欣賞,感受詩歌的美麗。詩歌的種類多種多樣,如果漫無目的的學習,收獲肯定不大。所以,我要求學生按照8個大組,分組進行學習。在我的總計劃之下,由各組長帶領,先討論本組要尋找搜集的詩歌的種類,取個合適的題目,然后列出計劃,討論分工。各組主題內容不同,名稱各異。各組長做了計劃表,有的組員把每天要干什么都列有明細表。因為我們預先計劃在本單元結束前,要進行班級詩歌朗誦比賽,所以,在最后匯報之前,小組還計劃先在內部進行考核選拔,然后再在班級進行比賽。有的組甚至連最后要發(fā)小獎品都考慮進去了,真是“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
二、初步嘗試寫詩,趣味無窮
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力是無窮的。一個星期后,我們該進行第二版塊——“與詩同行”的學習了。我要求學生回家對《采薇》(節(jié)選)或者其他兒童詩進行自由仿寫,很快,我就欣賞到了學生有趣的創(chuàng)作:有的寫了《致貓》,有的寫了《致老虎》,有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總之,他們把能想到的內容都想象了進去,既童趣十足,又充滿生活情趣。
課上,我讓學生把仿寫讀給大家聽,學生積極踴躍地想上臺一展風采,他們的作品贏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教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最后,學生得出結論,原來寫兒童詩一點兒也不難,原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用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原來在詩歌中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可以更增添詩歌的趣味……
三、得名師指導,錦上添花
為了學生們有更好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專業(yè)的指導,我專門邀請了有二十年寫詩經驗的詩人為他們面對面講解詩歌知識,指導詩歌寫法。詩人杭江有著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他積極地尋找內容,多方與他的詩友們交流,認真地制作幻燈片和教學內容,還與我在電話中交流,想辦法使孩子們更好地明白他講授的內容。杭老師果然不負眾望,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給學生們講了詩歌的發(fā)展史及自己熱愛詩歌的原因,激發(fā)了學生愛詩的情緒。他還選取自己創(chuàng)作過的詩讀給學生聽,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了自己寫這首詩的背景和想法以及詩歌的含義。學生們聽得很用心,時而專心地聽詩人的講解,時而隨著詩人的詩,忍不住跟著誦讀起來,朗朗的誦讀聲中洋溢著熱烈的激情。
最后,杭詩人還把我們事先在每個班選出的寫得較好的詩投放在投影上,現場請小作者朗讀,然后給予點評,表揚優(yōu)點,提出改進措施,讓學生收益不少。
四、詩歌朗誦匯報,才華盡顯
最后的詩歌學習總結匯報,我們開展了詩歌朗誦比賽。經過預賽后共16名同學入選決賽。比賽的規(guī)則是:個人按順序上臺朗誦自己選擇的名人詩歌或者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然后抽簽回答有關詩歌方面的賽題,最后得出總分。競賽的試題是我早就發(fā)下去的,讓學生提前背會,其目的是督促他們掌握詩歌的有關知識,增加趣味性和競爭性。
我們邀請了全班家長參加活動,并分別請5位家長和5位學生作為評委。其他的,比如小主持人的串詞、學生照相、攝像等都有學生踴躍報名,他們早就做好了準備。
比賽進行中,小選手一個個精神抖擻,充滿激情地朗誦著一首首詩歌,努力展現著自己的風采。比賽過程非常精彩,在最后學生統(tǒng)計分數的時間,其他學生又自愿上臺表演了他們拿手的節(jié)目,如說笑話、玩魔方、說相聲等,現場一直充滿著歡聲笑語。最終,我們決出了一、二、三等獎共6名同學。我們隆重地請出6位家長給6名孩子頒獎,并留影留念,像極了正規(guī)的頒獎典禮。獲獎學生激動得小臉滿是興奮,滿是燦爛。
相信通過這樣的集中學習,學生對詩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很大的學習積極性,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發(fā)展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希望孩子們能繼續(xù)在詩歌的文學寶庫中挖掘更多的瑰寶。在這樣的綜合性學習中,我為學生構建課內外、校內外綜合的“大課堂”,從而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多方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實際操作能力。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