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華
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既有好奇心驅(qū)使、心理需求的反映,也有師生關系緊張,情緒抵觸的行為表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一但出現(xiàn)逆反心理,輕者影響他自身的學習,重者,對教學有不同程度的擾亂性和破壞性,給師生關系帶來對立、緊張、敵視等不良后果。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并藝術(shù)地妥善處理好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逆反心理。為此,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自制
學生對老師有意見,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往往不會采取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而是故意與教師作對,甚至會侮辱教師的人格,往往使教師難堪、惱怒、困窘。遇到這類事情,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克制沖動,保持冷靜,把個人榮辱置之度外;隨時意識到自己的身份是教育者,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幾十雙眼睛盯著,處在最嚴格的監(jiān)督之下,決不能憑一時的情感沖動,意氣用事;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訓斥、責罵、處罰,而應冷靜、機智、迅速準確地判明情況,巧妙、藝術(shù)地及時采取正確的措施控制課堂,駕馭教學過程,改善師生關系。自制它是教師良好個性品格的表現(xiàn)之一。它能使教師用理智控制情感,使教育活動始終處于理智的調(diào)控之下,增強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因此能使教師更明確清楚地正確認識對待處理和調(diào)控教育活動和師生關系。
二、寬容
寬容是教師的美德,也是教師必備的的素質(zhì)。學生正處于尚未定型的發(fā)展階段,其心智能力和知識經(jīng)驗還較差,往往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對待和處理問題,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過失和錯誤。不犯過失錯誤的學生是不存在的,在對待教師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也不例外。作為教師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別特點;對學生的過失和錯誤,應有大海一樣的胸懷,給予寬容和諒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同時積極地、藝術(shù)地引導,教育學生改正錯誤,克服缺點。懂得教育藝術(shù)的教師不只是一味地嚴格要求學生,還要注意從實際出發(fā),適當?shù)貙W生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和方法。當然,寬容不等于掩飾學生過錯,無視學生的不正之處,不等于無能為力或做好好先生,更不等于遷就學生的過矢和錯誤,寬容應當適度,表現(xiàn)為在原則前提下的有分寸和靈活性,它是教師的責任心和對學生和關懷,愛護,尊重和對學生的人道態(tài)度的一種表現(xiàn)。寬容應服從于教育這個前提。只有當寬容是為了教育,有利于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時才是有實際意義的。
三、幽默
為人師者,人這楷模,學生效仿的對象,為人處事應嚴肅認真,但嚴肅認真絕不是呆板生硬。課堂上,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時,最不科學且以又最不利的是過于板起面孔,一個成天板起面孔不茍言笑,學生稍有不順眼就動輒訓斥,挖苦的教師,決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的親近,教育的機智和藝術(shù)往往寓于幽默之中,多一點幽默,少一點生硬,是學生的普遍愿望,在課堂上一席趣話使笑語滿面堂,增強了教學效果,并在笑聲中交流和深化了情感,含笑談真理,何樂而不為。幽默能寓莊嚴于和諧,給人以輕松,優(yōu)美之感,能使真理更耐人尋味,幽默者善于將笑潛于事物的深層,讓人充分感受事物底蘊,這樣既可深化主題,又能輕松,其言也沁人肺腑。在教學中,當矛盾發(fā)生時,只有那些不懂得幽默的人,才會把事物弄得越來越僵,而幽默者能使教學變得更順利,更自然,幽默的語言在有時會產(chǎn)生一種神奇的效果。有的幽默能使人地忍俊不禁的笑聲中引起思索,體會到蘊含的哲理,有的幽默能使人在嘻笑中得到教育。幽默是一種優(yōu)美的、健康的品質(zhì),是師生交往的潤滑劑,也是受學生喜歡的個性品質(zhì)之一,一個幽默的人,往往情緒穩(wěn)定,在悲苦時顯得輕松,歡樂時顯得含蓄,危險時顯得鎮(zhèn)靜,孤獨時不寂寞,諷刺人不失貌。所以,在現(xiàn)代青年人心目中,“詼諧,幽默”被列為良好性格特征的第一位,最受人們青睞。幽默與惡語諷刺不同,幽默是智慧的結(jié)晶,惡語諷刺是無能的表現(xiàn),所以幽默是談吐的美德,而惡語諷刺卻是丑行,總之,教師的幽默是一種教育的機智和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它根植于高度的智慧和深厚的知識之中,任何庸俗、油膩、無趣味的諷刺都是與之格格不入的。
四、假裝糊涂
教師應該了解和掌握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理解和處理兒童搗蛋、惡作劇等過錯行為。學生做出過錯行為時往往很少或根本就沒有考慮其后果的嚴重性,他們的動機有時是出于開玩笑,有時出于好奇,有時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有時是為了幫助同學,教師為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學生受到教育,有時,可采取假裝糊涂的辦法,以發(fā)揚學生的積極性,克服其消極因素,使學生的錯誤行為終止于萌芽階段,并使學生受到正面教育。
假裝糊涂的作用在于教師能夠因勢利導,在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損害師生間的關系的前提下,使學生不露痕地自然地接受教育,同時也不致使事態(tài)擴大給學生的過錯行為睜只眼閉只眼,而是教師教育藝術(shù)和機智的表現(xiàn),關心兒童,不愿意輕易批評學生等素質(zhì),還要求教師有思維心靈活性,能根據(jù)客觀條件及時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當機立斷,引導學生立即終止過錯行為或改過錯誤行為積極有益的行為。
五、掌握分寸,適可而止
所謂掌握分寸就是指教學過程中對待和處理問題時要恰到好處,適可而止,也就是要這猶不及,要取其中庸,不過不及,在對待學生時要適度,輕了,不能使學生產(chǎn)生應有的內(nèi)心震動,受不到應有的教育,重了,會把學生置于難堪境地,從而激怒學生,不能抬頭做人,教育要有分寸地對待學生。教師要掌握教育分寸,就要估計情勢的能力,就要親心度善于調(diào)控自己的行為的結(jié)果,預見到教育效果并為達到這一效果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還要及時掌握準確可靠的信息情報,教師依靠不充分、不可靠的信息采取的行為,往往會違反教育規(guī)律,不公平,無分寸。掌握教育分寸還要求教師善于估計對整個班級體產(chǎn)生教育影響的可能效果。掌握教育分寸就是要有效地解決矛盾,因此,有的教師也可以不用批評的方式,而采取保護學生的方式,以造成良好的氣氛,使學生有受到保護的感覺,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講究分寸是教師有效地處理學生逆反心理,獲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條件。
六、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思想教育過程中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在處理學生課堂中產(chǎn)生逆反心理時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麻臉教師上課時,看見黑板上畫了一個大麻臉沒有生氣發(fā)火,而是和藹地對學生說“同學們,在上課前,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解放前,在一個貧窮落后的山村里,有個小男孩呱呱墜地,由于舊社會不關心人民的疾苦,這個小男孩便染上了天花,天花的后遺癥就是滿臉麻子。解放后,黨和政府非常關心人民的生活,天花在我國一去不復返了,象同學們就從來沒有患過天花,個個都長得很美,很漂亮。”這位老師不僅表達了對學生的愛,同時也不著痕跡地對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教育課。學生們?yōu)槔蠋煹倪@一著所感動,都專心地聽課。
教師的愛是消除學生逆反心理、教育學生進步的動力。真正的師愛是理智的愛,應表現(xiàn)為循循善誘,以理服人,讓學生掌握真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是學生對教師的內(nèi)心渴望和呼喚。學生在課堂上的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是復雜多樣的,而且發(fā)生逆反心理的客觀條件也是各不相同的,不斷變化的,因此,可以說沒有一套萬能的方法和公式可以選用。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處理課堂上學生的逆反心理。
(責任編輯: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