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顧了筆者20多年來的教學之路。依托一個個課題,筆者從教學研究走向課程研究。依托全語言教學理論,筆者構(gòu)建了“RPR”高中英語校本課程,讓學生在全語言的環(huán)境中進行“沉浸式”英語學習。
【關(guān)鍵詞】全語言視角;RPR校本課程;“沉浸式”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46-0075-03
【作者簡介】李漫,南京市第十三中學(南京,210008)教師,高級教師,南京市學科帶頭人。
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一路風風雨雨。從最初的只滿足于上好每節(jié)課到嫻熟地掌握各種教學理念;從潛心參透教材,到研究開發(fā)設(shè)計課程;從求索英語教學的本真,到把語言學習過程變成學生接受教育且全面發(fā)展的過程,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
每一個有夢想的年輕教師,多是從賽課起步,我也不例外。在揚州的一個小縣城里,我從縣二等獎到一等獎,再到揚州市多媒體賽課一等獎。忘不了,1999年賽課時我已經(jīng)懷孕6個月,那次賽課的場地分外光滑,我雖然有些心驚膽戰(zhàn),但一遇到可愛的學生,激情澎湃的我早把身體的不便拋到腦后。也忘不了,為了準備一次公開課,寒冬臘月,我還在學校仔細磨課,在教學的海洋里徜徉,我忘卻了時間,猛一抬頭,已經(jīng)是深夜,外面更是大雪紛飛。我一路在教學之路上攀登,隨著自己的日漸成熟,對英語教學的理解也日益不同。理解愈深入,問題和困惑便越多。
二、課題托起教學研究的翅膀
正是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個個問題,催生了我一系列的課題研究。2006年南京市首屆個人課題啟動申報,我主持的“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協(xié)作交流中習得默會知識”成功立項。默會知識又稱“緘默知識”,也稱“隱性知識”,主要是相對于顯性知識而言。它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是一種經(jīng)常使用卻又不能通過語言文字符號予以清晰表達或直接傳遞的知識(波蘭尼,1958)。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我解決了教學中的困惑,為何有的知識教師一再重復(fù),學生始終未能掌握;為何有的學生會重復(fù)犯同樣的錯誤。究其根源,是我們在過去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只涉及明晰知識,而忽略了知識系統(tǒng)中更深層次的默會知識,導(dǎo)致學生只會識記顯性化和程序化的知識。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投入時間最多的便是閱讀,教師也借助各種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但許多高中生通過高考進入大學學習,閱讀能力與大學英語課程的要求相差甚遠。出國后看不懂報紙、論文,只會做閱讀理解。這是因為傳統(tǒng)英語教學只注重精讀教學而忽略泛讀教學,很多中國學生只注重精讀,但精讀不太能反映自然閱讀過程,而泛讀能力才是一個學生最長遠的閱讀能力。鑒于此,2008~2009年我主持了南京市個人課題“高中英語教學中采取多元化閱讀模式進行泛讀教學的研究”。該課題探討了在課堂內(nèi)外進行多元化閱讀模式的泛讀教學方式。
三、從教學研究走向課程研究
依托一個個課題的研究,我在教學研究之路上愈行愈遠。我一面領(lǐng)略新課改之后教學的新氣象,另一面卻又拘束于統(tǒng)一的課程方案和教學內(nèi)容,只能帶著“鐐銬跳舞”。鑒于此,在系列課題研究的基礎(chǔ)上,在“學校課程校本化”的號召下。我誕生出設(shè)計一套英語校本課程體系的念頭,以彌補當前英語教學資源、教學途徑、教學評價的不足。
1.源頭自有活水來。
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切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于是,2008年我和幾位同事開設(shè)了《歐美電影鑒賞和評析》校本課程,研究利用影視欣賞課程,開拓教和學的渠道,更新教和學的方式,增強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2011年我主持了省級“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全語言視角下‘RPR’高中英語校本課程的設(shè)計與實施”。在該課題研究中,我首度提出了“RPR”即“吟誦、演繹、閱讀”的概念。
2.漫漫求索路。
“RPR”校本課程是構(gòu)建在全語言教學理論的基礎(chǔ)上的。全語言教學理論主張語言教學應(yīng)當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語言能力應(yīng)該在真實、自然的語言情境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主張在交際中學習交際。依據(jù)此理論基礎(chǔ),我們以“英語俱樂部”為龍頭,以“吟誦”“演繹”和“閱讀”三種途徑為經(jīng)線,“英語合唱節(jié)”“英語戲劇節(jié)”兩大活動為緯線。在英語組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實施中,形成了“RPR”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1)在長達5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首先制定了“全語言視角下‘RPR’高中英語校本課程實施方案”(該課程方案獲江蘇省二等獎),構(gòu)建了適合我校學情的校本課程目標和框架。堅持做到了:有時間、有計劃、有設(shè)計、有評價、重體驗、得實惠、受歡迎。
(2)該課程采取師生雙翼,讓教師和學生同時參與。一只翅膀是以骨干教師組成的“全語言視角下‘RPR’高中英語校本課程”課題組。另一只翅膀是以高二(7)班尹航同學為領(lǐng)頭人的“英語俱樂部”。該俱樂部實行雙向管理,由課題組成員任指導(dǎo)教師,由于每位學生存在個性差異,興趣也不盡相同。我們在校總俱樂部的領(lǐng)導(dǎo)下,又組建各種不同的微型俱樂部。愛好體育運動的男生創(chuàng)建了“Sports”俱樂部,音樂發(fā)燒友開創(chuàng)了“Music”俱樂部,沉醉于書海的學生籌辦了“Books”俱樂部等。學生自己擬定章程、活動時間及內(nèi)容,定期開展活動。有了俱樂部這個實體,就可組織學生舉行各種英語競技活動。這種活動的評價方式有別于平時以學習成果為標準的評價方式,更能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真正實現(xiàn)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3.在吟誦中激發(fā)興趣,在演繹中升華情感,在閱讀中感悟意蘊。
在長達5年的校本課程的實踐中,我們構(gòu)建了高中英語“RPR”校本課程體系。我主持開發(fā)的“吟誦、演繹、閱讀”校本課程獲2015年度南京市精品校本課程評比一等獎?!癛PR”是Recite(吟誦),Perform(演繹),Read(閱讀)的簡稱,實則是把吟誦、演繹和閱讀三種途徑進行整合,形成三位一體的“沉浸式”課程體系。吟誦:讓學生在高中起始階段,吟誦英語詩歌,學唱英語歌曲,舉辦英語合唱節(jié)和朗誦比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演繹:在高中起始階段,把英語影視和戲劇引入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開設(shè)電影賞析課,鼓勵學生選取課內(nèi)外的經(jīng)典素材改編成英語戲劇,舉辦英語戲劇節(jié)。在高中階段強化“體悟”閱讀:讓學生獨自體驗、品味、感悟經(jīng)典英語作品的意蘊。個性化的“體悟”閱讀后,讓學生撰寫書評和梗概;閱讀英語報刊,學會撰寫時事新聞。通過“RPR”課程為英語教學提供一個仿真的語言情境,讓學生進行體悟浸潤式學習;通過戲劇表演,電影片段等的演繹提高學生聽說英語的運用能力;通過英語報刊和經(jīng)典小說的閱讀引導(dǎo)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讓學生成為真正的閱讀者。讓學生在相互詮釋,相互賞析,互相評價中達成英語學習的多維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長達5年的校本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共開發(fā)了情境活動課程、文化探究課程、拓展閱讀課程和語言實踐課程這四大類課程。情境活動課程包含“英文歌曲賞析”“英文歌詞欣賞”“英語影視通”“英語電影配音”這四門具體課程。這些課程通過音樂和原聲電影的方式打破文化的藩籬,通過對英語歌曲和電影的欣賞和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文化探究課程包含“校園標示”“英語詞匯與英語文化”“英語詞塊學習”三門具體課程。這些課程幫助學生探索英語詞匯的文化背景知識和如何通過詞塊習得理論來學習英語。最終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學會尊重他國文化,提高文化修養(yǎng)。拓展閱讀課程包含“英語報刊閱讀”“英語戲劇之美”“英語美文賞析”“英語經(jīng)典演講”“英語網(wǎng)絡(luò)新聞”五門具體課程?!坝⒄Z報刊閱讀”讓學生了解英文報刊的結(jié)構(gòu),能閱讀英文報刊,并從中獲取主要信息?!坝⒄Z戲劇之美”“英語美文賞析”“英語經(jīng)典演講”旨在通過選擇一些語言地道、藝術(shù)性強的英語經(jīng)典作品讓學生深入了解西方社會的方方面面。名著片段、名人演講、詩歌可以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shù)修養(yǎng)?!坝⒄Z網(wǎng)絡(luò)新聞”則可以讓學生用英語隨時獲取最新的時事新聞。語言實踐課程包括“英語角”“校園廣播”“英語小報”和“社交活動”四門具體課程。除了學校里的活動,我們沒有忽略生活這部“無字之書”。南京有很多著名的風景區(qū),這些景點都配置了英語文字介紹,還有各種宣傳的旅游手冊,這都是鮮活的英語教材,學生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中習得英語。在學生游玩的過程中還可以向外國游客介紹并交流體會,這樣便能真正做到真實的英語交際。
在長達5年的校本課程的實踐中,我們設(shè)計出了適合高中生學情的英語校本課程,使英語教學有了更為豐富、更為廣闊的學習背景資源。專題性的英語讀物,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有了更為鮮活的生活體驗,使英語課內(nèi)學習得以延伸拓寬,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與鑒賞也就得以延續(xù)。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有效地轉(zhuǎn)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新課程所倡導(dǎo)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四、莫忘初心,回歸教學的本真
最近,備受社會關(guān)注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正式發(fā)布。此次公布的核心素養(yǎng)共分為文化基礎(chǔ)、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6大素養(yǎng)。歸根究底,所有的教學最終都是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英語是一門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的課程,我們要積極參與到課程設(shè)計中,認真進行教學實踐。一方面讓學生在英語情境中習得語言,在文化探究中賞析語言,在實踐中運用語言。另一方面更要倡導(dǎo)“全學習者”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和關(guān)注學習者的生命狀態(tài),把語言學習過程變成語言學習者接受教育且全面發(fā)展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
【參考文獻】
[1]李漫.“RPR”高中英語校本課程設(shè)計與實施——基于全語言教學理論[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5(08).
[2]李漫.高中英語戲劇校本課程的開展與實踐[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