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 自主學習課堂模式,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fā)展。自主學習注重學生主動快樂地學,同時強調教師幸福輕松地教。自主學習課堂模式的核心是把面向結論的學習轉變?yōu)槊嫦蜻^程的學習,把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過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原則上要努力建立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充分相信學生一定能學好。教師要有效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本文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自主學習策略。
關鍵詞: 初中化學 自主學習 學習策略
化學是初中課程中一門重要學科,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產及生活等領域中都可見化學的影子。因此,學生學好化學知識,不但是學習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提出教育應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會學、愛學,并使其樹立終身學習意識與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
化學是學生接觸較晚的學科之一,抽象、涉及領域廣、復雜是其特點,但與人們有緊密聯(lián)系。因此,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自然界的水》的“水的組成”該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關于“水”的視頻或者圖片,包括山川、河流、礦泉水等,在視覺上吸引學生。然后,逐步拋出問題:“水是地球上生命存活的條件,有誰知道為什么?水中到底包含有哪些物質?水是由什么組成,為何地球上的生命離不開水?”一些學生可能說出“水中含有生命生存的物質”,卻可能在“水的組成”該問題中無法作答。在學生對這一系列產生疑惑之時,則說明學生已經被教學情境吸引而投入課堂學習,并開始了自主討論、思考。
2.轉變角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以往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加上化學學科抽象、復雜,學生多數情況下處于從屬地位,很少自主思考,學習成績與能力均得不到提高。新課改推行后,教育綱領提出了“充分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積極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要求。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化學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與作用,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散其思維。
例如,在學習《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中的“燃燒和滅火”該節(jié)內容時,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先用較短時間為學生講解“燃燒的原理、條件”等知識,然后將更多時間交給學生思考與學習,探究燃燒的條件。又如學習《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探究實驗后,可設計以下題目讓學生自主思考:①可樂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是常見飲料,里面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與其他物質。可樂被打開時,會發(fā)現有氣泡,是什么原因?②若想要更多氣泡,通常會采用振蕩瓶子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對學習的興趣變得濃厚,從而能夠自主思考與學習。
3.重視實驗,激勵學生自主探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實踐性較強。通過實驗,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之情,還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實驗環(huán)節(jié),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情況下,設置更多實驗課,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驗探究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學習探究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時,以實驗探究為中心,由學生討論、分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總結、得出結論等這些環(huán)節(jié)構成。以從金屬與酸的反應探究金屬的活動性為例,老師提供提供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實驗須知、分組情況。實驗儀器和藥品,儀器:試管、膠頭滴管、量筒。藥品:稀硫酸、稀鹽酸、鐵片、鎂條、銅片。然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在3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的等體積、等濃度的稀硫酸(或稀鹽酸),然后分別加入潔凈的鐵片、鎂條、和銅片,觀察反應現象,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得出該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學生經過自主實驗,不但掌握了該實驗的相關知識,還有利于其實驗設計及操作能力培養(yǎng),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4.改變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還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以分數定高低,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教師應對以往評價方法做出變革,采取與學生年齡、性格及學習能力發(fā)展相符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期間,教師應采用正確的評價方法,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保證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學習“如何正確地書寫化學方程式”該節(jié)內容時,雖然之前接觸了一部分化學方程式,但在書寫方面仍未掌握其中技巧,在書寫時仍犯錯誤。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對學生出現這些情況的問題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然后針對學生的情況有的放矢,指導學生如何才能準確地書寫化學方程式,而不該直接否定與批評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受到了教師的正確指導,自尊心得到了有效保護,產生了自主學習的動力。
總而言之,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人。初中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強調實踐,要求學生有自主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激發(f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思維及能力,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思維,為其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洪明清.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研究[J].讀書文摘,2016(02).
[2]龔二華.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5(02).
[3]李菊善.論初中化學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6(33).
[4]金新宇.學好初中化學八字方略[J].化學教與學,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