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波
摘要:《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的一門主干專業(yè)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計算機各種部件的分類、性能及選購方法,理解整機及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了解硬件結構、軟件安裝及兩者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作用,從而掌握計算機的組裝與常見故障的維修方法。本文淺談如何提升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增強其求知欲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誘發(fā)興趣;情境體驗;強化實踐;推動求知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6-0064-02
一、《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現(xiàn)狀
(一)現(xiàn)狀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主要介紹計算機各種部件的分類、性能、使用、選購方法和安裝方法、整機及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軟硬件安裝與調試及計算機的日常維護等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各部件的分類、性能、工作原理、選購方法和安裝方法;能夠熟練地安裝常用的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掌握常見軟硬件故障的排除方法并能夠進行日常的維護,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和學習及提升學生全面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矛盾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較突出的矛盾:
(1)課程的實用性與學生學習內(nèi)驅力的矛盾。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日常工作的基礎。計算機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掌握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使用,具備信息的獲取、加工和應用的能力已成為人們必備的素質,掌握計算機的維護和維修是這項基本技能的更高要求。但大部分學生對這種重要性、實用性的認識并不充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夠。
(2)教材的滯后性與新技術、新產(chǎn)品的矛盾。計算機業(yè)界的摩爾定律——芯片所集成的晶體管數(shù)目與功效每18個月翻一番,可見計算機硬件發(fā)展速度驚人。市場已經(jīng)出現(xiàn)新技術、新產(chǎn)品,然而在教材中講述的還是陳舊的設備及其技術指標,這樣使得所講述的知識與生產(chǎn)生活嚴重脫節(jié),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本課程的興趣。
(3)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矛盾。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要學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支撐。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動手能力。因此,立足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樹立“學教并重”“學為主體”“注重實踐”的教學思想。以新的實踐性教學模式為突破口,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進行教學改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提高《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質量的方法
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增強其求知欲,筆者嘗試了以下方法,收效良好。
(一)利益驅動,誘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睘榱苏{動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在開課之時,筆者就用利益撩撥他們的學習興趣,誘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如: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筆者第一句話就直接問學生:你們學習計算機這個專業(yè),目的是什么?學生聽后,有的說:“想找份相關的工作賺錢?!庇械恼f:“掌握這門知識,省去求人的麻煩。”……于是筆者因勢利導追問:學好這門課真的可以賺錢嗎?真的可以有一技之長嗎?學生回答“不知道” “說不定”。 此時,筆者將現(xiàn)實社會中一些計算機服務部上門服務的潛規(guī)則告訴學生:幫別人裝一臺機可以賺一百多元甚至幾百元;幫別人裝一次操作系統(tǒng)可以賺幾十元;甚至幫別人擦一擦內(nèi)存條都可以賺幾十元……學生一聽,個個目瞪口呆,面露喜色:“嘩!這些錢太容易賺了……”
此時,筆者將話題引向課程:只要你們掌握好《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程,上面所提到的賺錢機會就會大大增加。除此,在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價值的同時,通過技能還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身的成就感。
為了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還注意把教學內(nèi)容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即將教學內(nèi)容分解為多個特定的項目,如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計算機主流配件認識與選購、計算機硬件組裝、軟件安裝和計算機故障檢測與維修等。在計算機故障檢測與維修項目中,筆者讓各學生列出家庭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電腦故障,教師對這些故障一一解釋其發(fā)生的原因和維修要點,有機地將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應用相結合,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通過一個個實例的分析,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當學生看到自己的電腦維修完畢,能正常運行時,就體會到學以致用,他們學習計算機專業(yè)知識的勁頭就更足,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加深認識學好這門課的重要性。
(二)情境體驗,項目突破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就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同時利用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學生不斷往下學習,從而完成目標任務,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愉悅的心境,活躍學生的思維,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計算機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這一章節(jié)中,筆者設計了以下情境,讓學生體驗:
(1)創(chuàng)設各種常遇到的故障情境——如黑屏、報警、反復重啟、藍屏、有花紋、發(fā)熱大、進入不了操作系統(tǒng)、退不出應用程序及操作系統(tǒng)等等硬件故障情境。
(2)創(chuàng)設維修工程師排除故障的過程體驗情境——1)初步判斷體驗情境:對計算機所處的環(huán)境、新老程度、計算機硬件的認知及是否品牌機等方面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找出計算機出現(xiàn)問題的可能原因所在。2)查找問題體驗情境:通過“看一看”計算機所處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計算機顯示的錯誤信息判斷故障所在位置;通過“聽一聽”計算機硬件發(fā)出的聲音等方法來判斷故障所在位置。3)解決問題體驗情境:由學生通過掌握的故障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和信息資料,運用專業(yè)知識、專用設備等判斷故障存在的原因,并著手解決問題。
(3)創(chuàng)設排除故障的綜合會診情境——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匯總,展開討論、交流,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相互討論,進一步總結、補充、修正、歸納出最簡單直接易行的方法,并總結本次實驗的學習效果,加深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構建這樣的情境體驗,上課時課堂氣氛活躍,既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又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學習相關知識。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多鼓勵學生、多引導學生,讓學生的腦動起來,腦動起來了,學生的手、眼、耳也自然會動起來。這樣學生的學習就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大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三)強化實踐,推動求知
計算機科學是一門以實踐操作為主的科學,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為生產(chǎn)、生活服務。理論是手段,實操是目的?!队嬎銠C組裝與維護》這門課程也不例外。學習理論基礎后,就要指導學生實踐。為此,筆者把實操通過以下方法來推進:
(1)身邊事例實踐法。即學生把自己在使用計算機中碰到的問題說出來,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所學的理論想辦法找出一個解決方案。如女生提出:“老師,我的電腦啟動不了,怎么辦?”筆者不急于回答類似的問題,而是面對全班學生反問:“你們已經(jīng)學習了計算機的啟動過程了,你們說應該怎么處理?”一石激起千層浪:生①:“按電源開關時,指示燈亮嗎?”回答:“亮的?!鄙冢骸翱赡茈娫措妷翰粔颍厝ゲ橄码娫措妷喊??!鄙郏骸凹偃珉妷赫D?,怎么辦?”生④:“說不定主板有問題了?!薄谑呛?,全班學生紛紛幫這個女學生出主意。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后,最后教師調控課堂作出總結,將班中學生所述的方案、建議采取逐一排除法,引導學生去粗取精。這樣,發(fā)問的女學生根據(jù)這些方案、建議把她的計算機弄好了,電腦故障DIY,怎不使這位女生興奮異常?通過切身的體會,學生深深體會到這門課程帶來的好處,求知的欲望又上一層樓了。
(2)投身社會實踐法。在學習本門課程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節(jié)假日去就近的電腦店看看,多向那些賣電腦的員工學習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硬件性能、怎樣選擇硬件, 或組織學生走出校門為群眾進行義務維修等。在實踐中,教師適時點撥指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參照已有的實踐經(jīng)驗去修理,就能從中體驗實踐的樂趣,感受成功的愉悅,這樣不僅讓學生增強實踐技能和心理素質,還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進而增強求知欲。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摸索出自己的教學之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專業(yè)技能,提高實踐能力,讓他們能夠獲得全面的發(fā)展,走出校門后,適應工作環(huán)境,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劉紅衛(wèi),蔣慧勤主編.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闕愛蓮.芻議情景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快樂閱讀,2012(23).
[3]張錯玲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改革的收獲與體會[J].中國科技信息,2010(1).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