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風險刑法理論在應用過程中,主要關注于傳統(tǒng)社會風險問題,對于風險社會理論存在一定的曲解,并對風險范疇的真實含義表述不清,這對于該理論作用的發(fā)揮,起到了較大的限制作用。本文在對風險刑法理論分析過程中,主要從“批判”與“反思”角度,對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風險刑法理論;批判;反思
當下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形勢下,法律法規(guī)建設成為各個國家關注的一個重要議題,其中風險刑法理論的研究,得到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注。風險刑法理論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尤其對社會風險問題意識不足,在應用過程中,相關觀點和主張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樣一來,其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存在了較大的局限性。在對風險刑法理論分析過程中,要注重立足于批判角度,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從而對法理進行完善,使其更好地推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1 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
(一)風險刑法理論的批評
風險刑法理論在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諸多學者對其理論進行批評。在進行風險刑法理論批評過程中,由于學者的出發(fā)點不同,在批評過程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傳統(tǒng)刑法立場角度出發(fā),對風險刑法理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例如陳興良教授指出,風險刑法在應用過程中,雖然對化解風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刑法風險。在對其應用過程中,難以對“風險社會”問題進行解決。同樣的,將風險刑法理論應用于責任主義以及法定主義等法治刑法底線,也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另一類學者在對風險刑法理論批評過程中,則站在了社會學領域,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批評[1]。從社會學領域角度來看,風險社會并非是現(xiàn)實的社會,而是結合了“文化”和“治理”的產(chǎn)物。從這一點來看,風險刑法理論并沒有真正地立足于社會實際情況,這樣一來,應用風險刑法理論對社會問題處理過程中,勢必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對稱性。
(二)風險范疇的曲解
對于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要注重從“社會角度”出發(fā),探討風險刑法理論在對社會風險范疇定義過程中,存在怎樣的局限性。風險刑法理論的最大謬論在于忽略了反思性現(xiàn)代化理論,對社會把握只存在于表面現(xiàn)象,并未深入地探究風險社會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風險刑法理論者認為,現(xiàn)階段社會存在的法律問題都應該歸入到風險范疇,例如交通事故、醫(yī)療事故、毒品泛濫等等。從這一方面來看,風險刑法理論主要從“事故型風險”角度出發(fā),將風險與事故等同,這樣一來,在對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很難滿足實際需要。而貝克在對“風險社會”這一詞應用時,其包含的意義具有多重性,在對該理論應用過程中,要注重從全面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和應用[2]。
2 風險刑法理論的反思
在對風險刑法理論這一問題分析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從“風險社會”本質(zhì)入手,明確社會風險的范疇,并結合實際情況和問題,對風險刑法理論進行完善和應用。風險刑法理論在應用過程中,要注重將“風險社會”融入到生活當中,將其應用范圍進行有效拓展,不應該單單局限于“法律”這一領域。在對風險刑法理論反思過程中,要注重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一)反思要從科學本身入手
現(xiàn)代化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形勢下,科學也得到了發(fā)展和進步,在對科學反思過程中,要立足于現(xiàn)階段發(fā)展形勢,對科學進行質(zhì)疑,能夠對科學進行不斷完善??茖W是推進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科學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對相關經(jīng)驗和教訓的總結,形成了“科學”。風險社會的刑法反思,要注重從科學文明這一方面入手,對科學的提出予以質(zhì)疑,并在分析和實踐當中,尋求科學的局限性和問題??茖W反思,要求風險刑法理論能夠對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并且保證這一理論的應用能夠滿足實際需要,取得較好的效果[3]。
(二)反思要把握政治要素
政治要素對于風險刑法理論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民主政治獲得了較大的發(fā)展,“人權”意識也得到了人們廣泛地關注。但是傳統(tǒng)的“進步”不應該對風險予以否認,要意識到風險的客觀存在性,并且在實際工作和生活過程中,能夠對風險問題進行較好的解決。民主政治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一理念深入到了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這樣一來,在對風險社會的刑法反思過程中,政治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能否有效推進風險刑法理論的快速發(fā)展,成為民主政治發(fā)展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堅持風險刑法理論的反思性
風險刑法理論在進行科學性和政治性反思過程中,風險刑法理論本身應該處于一種正常運轉的狀態(tài),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反思性”的發(fā)展理念。風險刑法理論的反思性,要注重從刑事懲罰和預防機制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能夠對觸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二是能夠對社會風險問題進行控制,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風險刑法理論反思性的發(fā)展理念,要注重明確刑法基礎性的東西,并且需要對其所保護的利益予以明確,能夠以一個明確的“界線”,對風險刑法理論進行應用[4]。風險刑法理論自身的反思,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它要在政治性和科學性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完善。在科學性反思和政治性反思完成后,將刑法反思進行實際轉化,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
3 結束語
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與反思具有辨證性,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能夠更好地發(fā)現(xiàn)風險刑法理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問題,從而在對其反思過程中,尋求有效地解決對策。風險刑法理論難以對“社會風險”問題進行把握,其更多地側重于“事故風險”問題,這就導致風險刑法理論本身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在對風險刑法理論反思過程中,要注重把握“科學性”和“政治性”,使之作為風險刑法理論反思的一個前提,加快對風險刑法理論的轉化,使之能夠與社會發(fā)展形勢保持一致性,更好地發(fā)揮風險刑法理論的功能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南連偉. 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與反思[J]. 法學研究,2012,04:138-153.
[2]陳興良. 風險刑法理論的法教義學批判[J]. 中外法學,2014,01:103-127.
[3]張蒙蒙. 風險社會視域下的刑法理論問題反思和批判[J]. 法制與社會,2015,03:22-23.
[4]張子高. 試論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與反思[J]. 法制博覽,2016,16:298.
作者簡介
劉奔(1992-),男,侗族,貴州興義,本科,就讀于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2012級法學二班,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