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美平
自育:教育的最高境界
——自育自學理論在《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文/周美平
何炳章先生認為,慎獨就是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仍能高度自覺、嚴于自律。一個會自育的人,其實就是一個慎獨的人。筆者在《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引進自育自學理論,通過課程設計,用自育自學理論作為支撐,讓學生通過各種體驗,提升品德,養(yǎng)成自育習慣,成為一名慎獨之人。
何炳章先生的教育專著《從教育原點出發(fā)》中說:“教育教育,就是教學生會自育;教學就是教學生會自學?!惫P者在學習《從教育原點出發(fā)》后,在思品課教學中,引進自育自學理論,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融進一些新的想法,提出一些淺見。
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走進教材,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頭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個體意志,成為學生的自覺需求和行為。一個會自育的人,其實就是一個慎獨的人。慎獨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一個決定、一次判斷、一個舉動、一句話語,都是一次自育的機會,一次慎獨的考驗。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學習。通過主動學習,與實際生活相連,從而獲得直接經驗,他反對被動地接受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這種觀點與何先生的自育自學觀點不謀而合?!镀返屡c社會》給“教師的話”中提出,要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運用兒童的語言,采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教程,這就要求教師做個有心人,探尋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對話,保證課程的指向性和有效性,并以此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
《社會文明大家談》是六年級上冊的內容,如何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養(yǎng)成自育習慣呢?筆者先讓學生反思生活中的不文明的現象,以小組為單位,在學校里尋找不文明的現象,隨機采訪并記錄下來。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評論。學校一處小樹林有幾處垃圾,筆者拍攝后在班級里展示,學生看到后一口咬定不是自己扔的,筆者說,“我也認為不是咱們班的孩子扔的垃圾,但你們看到后,有沒有誰主動撿起或者制止別人扔垃圾呢?這才是我們的責任?!闭n后再去轉那片小樹林,孩子們已經主動撿起了垃圾,校園也恢復了往日的美麗。學生的自育需要教師的引導。
尊重他人的隱私,是現代人有教養(yǎng)的體現。學習《生活中的一米黃線》時,筆者先讓大家討論生活中看得見的一米黃線,并讓學生四人一組,編寫情景劇,切身體驗在機場、銀行等生活場景中一米黃線的作用,課堂中,學生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對一米黃線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課堂氣氛也非?;钴S,在輕松的氛圍中增加了他們的認知經驗。
筆者適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生活中既有看得見的黃線,還有看不見的黃線,比如“當別人打電話時”“超市付款時”等,我們也應該有一米黃線意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不愿意讓別人了解,如自己的年齡、家庭收入、成員狀況,打聽別人的隱私是很不禮貌的做法……筆者還編了一個小品,內容是兩個學生在路上因互相探聽對方隱私而鬧了矛盾,通過班級表演,主持人的穿針引線,將這節(jié)課推向了高潮。
孔子55歲時離開魯國,開始了周游列國,帶領弟子到各國周游十四年,進行政治活動,以求仕用。雖然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在路上的思考,對現代人仍有很大的啟發(fā)。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本校在“研學季”時,開展“到周邊去看看”活動,帶領學生到距合肥約170公里的安慶“五千年文化博覽園”參觀,筆者認為,這正是一次到社會中體驗學習的好機會。
安慶文博園濃縮了中華文化的歷史,兩公里的走廊以等比例將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按朝代更迭展現,從盤古開天、三皇五帝開始,到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一直延伸到宋元明清,展現了各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藝術、歷史、名人。走在這文化的走廊上,孩子們?yōu)闋N爛輝煌的中華五千年文化而驚嘆,為古人創(chuàng)造的偉大歷史而震撼。筆者也事先告訴學生們要帶著自己想要了解的重點去研究,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這次課后,通過研學筆記以及手抄報的形式展示了大家的學習成果,比如研學筆記《我看圓明園的毀滅》抒發(fā)了同學們的愛國情懷;手抄報《安慶的歷史》《文字的起源》《我愛讀名著》《神奇的烙畫》等讓我們感受到孩子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孩子們在研學教育的過程中參觀、參與、體驗,不僅開闊了視野,培養(yǎng)了快樂健康的心態(tài),而且還培養(yǎng)了愛國的情懷。
一位智者說,價值觀是很大的道理,但大道理就存在于日??梢姷母鞣N小事中?!镀返屡c生活》課程與德育教育相輔相成,對青少年來說,掌握正確的價值觀要從小事做起,要從學習做人開始……在生活中師生共同合作、體驗,養(yǎng)成自育自學的好習慣,讓每一個孩子學會自育,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有道德之人。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裕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