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權
摘 要:很多中學啟動了“研學后教”的教學模式,這是初中教育中的一種嘗試。運用互動反饋技術構建教學模式,可以全面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并能夠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文針對用互動反饋技術構建“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展開研究。
關鍵詞:互動反饋;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一、對“研學后教”的理解
“研學后教”是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首先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方法以及課程標準、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制定出“研學案”?!把袑W案”旨在指導學生針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究式學習。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會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針對學習知識進行研究,也可以相互討論,由此而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
首先,“研學后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性特點來研究教學方案,編寫“研學案”。其次,學生的學習是教師對“研學案”的合理利用,以引導學生學習。再次,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會面對很多不解的問題,就會對教師做出反饋。教師針對學生所反饋的問題,將所有的問題整理完畢之后,挑選出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下次課堂教學中需要重點講解的內容。最后,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深化研究,進一步完善“研學案”。
二、運用互動反饋系統(tǒng)構建“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
1.互動反饋系統(tǒng)的構建
互動反饋系統(tǒng)包括三個部分,即學生終端、主動器和反饋軟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操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互動反饋系統(tǒng)開展課堂教學。主動器與教師所使用的計算機連接,數(shù)據(jù)信息通過無線通信接收和發(fā)送,學生終端為手持式表決器,為無線操作。教師運用計算機啟動互動反饋軟件,就可以利用互動反饋技術接收到學生終端傳送過來的反饋信息。這些信息會在多媒體顯示器上呈現(xiàn)出來。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可以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檢測題,根據(jù)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以及回答順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立即給出答案并進行解析,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答案。學生在互動反饋技術構建的教學模式中,以交流的方式構建知識結構起來,提高學習效率。運用互動反饋技術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也會不斷完善。如果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根據(jù)所接收到的相關反饋信息而及時幫助學生。
2.運用互動反饋系統(tǒng)構建教學課堂
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制作成課件傳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上,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便利。學生可以根據(jù)需要或者在線觀看,或者下載教師的教學課件到個人終端,對課件內容進行學習。這就是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所建立的虛擬課堂。
與實地課堂教學相比,虛擬課堂的優(yōu)點在于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學生有時間,有上網(wǎng)的條件,就可以獲得網(wǎng)絡共享的知識。學生將課件下載后,還可以重復觀看,按照教師的要求預習、復習,還要根據(jù)課件內容所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對學習效果進行測評。
運用互動反饋系統(tǒng)構建教學課堂包括三種情況,即開設遠程異步課堂、遠程同步課堂和虛擬課堂。遠程異步課堂教學主要是學生觀看教學課件自主學習,將反饋信息發(fā)布在網(wǎng)絡平臺上,教師并不在線,并不能夠及時觀看到反饋信息;但是,教師有時間就可以將所有反饋信息進行收集、總結、分析,并在實際課堂上進行講解。這種互動不存在實時性。遠程同步課堂是學生在線學習的時候,教師同時對學生進行指導,針對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可以及時回答。這種教學互動與實際課堂教學并無差別,學生可以在虛擬空間中體驗到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虛擬課堂是運用數(shù)字技術構建的游戲化的課堂。運用虛擬角色構建學習場景,學生在體驗虛擬場景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學習,互動反饋是采用人機交互的方式來完成,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實時交互。
綜上所述,在中學教學中,運用“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互動反饋技術應用于“研學后教”教學模式中,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許 穎.互動反饋教學系統(tǒng)提升“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效率——以“齊齊樂”互動反饋系統(tǒng)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4(2):27-30.
[2]高美紅.“研學后教”理念下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評價研究——以廣州市番禺區(qū)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1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