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慧芳
磁學知識占據(jù)非常大的篇幅,還涉及到了很多有關電磁理論的研究領域。本文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傳統(tǒng)高三教學電磁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的復習教學方法。
關鍵詞:物理;電磁學;高三;復習
電磁學是高中物理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電場、磁場、電磁感應、恒定電流、交變電流、電磁波等等,內容龐雜,很多概念非常抽象,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普遍反映難度很大。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開,各種見仁見智的新理念、新模式紛沓而至,不斷滲透到基礎教育中來,給基礎教育和學科教學的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們廣大物理教師也很想抓住這個機遇,對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必然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合理地提出問 題并深入思考,無疑對新模式的教學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下面是本人在新模式復習教學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高三物理電磁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利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電磁學部分的教學,整堂課都呈現(xiàn)出一種“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教師為了能夠順利將自己的教學目標完成,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容原原本本教授給學生,并沒有針對電磁學部分內容展開深入講解,同時也很少會引導學生參與實驗活動,或者利用其他教學模式展開教學,因此,在這種教學方法之下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電磁學的理解,學習效率沒有得到提升,大部分學生對電磁學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甚至部分學生產生了“怕學”的心理。
2.教師過于重視教學結果?;诋斍皯嚱逃拇蟊尘?,高三復習教學的目標在于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學過程以提升學生考試成績?yōu)楦境霭l(fā)點,嚴重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從高中物理教學電磁學這部分教學內容來看,大部分教師只會以書本內容為參照,將教材中的公式、定理及結論教授給學生,對如何得到結論的過程很少會提及,學生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會花在做題上,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電磁學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大部分學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雖然中教學模式下教出的學生大多數(shù)成績比較好,但是并不代表學生真的將這部分內容學好了,從長遠角度來看對物理學的進步及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二、高三物理電磁學復習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路徑
1.深度挖掘電磁學基本知識點。很多重要的基本知識點,只有深度挖掘,做到深入透徹的理解,而非一知半解,才能避免在遇到實際問題時盲目地套用公式,出現(xiàn)錯誤。
比如在電磁感應部分最重要的知識點就是楞次定律,書本中是這樣描述楞次定律的: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我們不妨把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稱為原磁通量,那么我們就可以把楞次定律簡單地表述為:感應電流總是阻礙原磁通量的變化。可見楞次定律中最為關鍵的字眼就是“阻礙”,但是很多學生往往搞不清楚阻礙的是什么?怎么阻礙?阻礙的不是原磁通量,而是原磁通量的變化。所以我們首先要分析清楚原磁通量的方向及變化情況,然后根據(jù)阻礙關系就能分析出感應電流的磁場的方向,最后根據(jù)右手螺旋定則得出感應電流的方向。
2.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雖然電磁學部分知識點很多,給人的感覺會很亂,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知識點之間還是有著一定聯(lián)系的,把相關的類似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分析比較,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就會更深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
比如重力加速度g、電場強度E和磁感應強度B也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物體在重力場中會受到重力G=mg,在電場中會受到電場力F=Eq,在磁場中會受到磁場力(包括安培力F=BIL和洛倫茲力f=Bqv)。重力加速度g決定于物體所處的重力場、電場強度E決定于電荷所處的電場、磁感應強度B決定于電流或者電荷所處的磁場,所以我們就可以說g、E和B這三個量均只決定于場,與其他因素無關,所以我們分別用這三個量描述三種場的強弱和方向。通過分析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可以使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點得到升華理解。
3.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發(fā)展學生學習情感。新課程突出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標志的新型復習學習方式,是營造學生積極態(tài)度、暢快心情、活躍思維和促進學生復習情感發(fā)展的行為詮釋。高三物理教師要明確自己在復習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弘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把“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平”作為調控學生學習情感的切入點,潛心引導學生就物理復習教學中的問題展開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活動,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用探究打破學生內心的“平靜”,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波瀾”, 推動由“帶著知識走進學生”向“帶著學生走進知識”的教學模式轉化。力爭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快樂的學習心態(tài),在能動的探索中發(fā)現(xiàn)物理基本規(guī)律、把握各種影響因素的聯(lián)系。從而豐富學生認知體驗,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的情感素質。
例如在學習了“復合場”知識后,我們出示習題:勻強電場E的方向豎直向下,勻強磁場B的方向垂直紙面向里,讓三個帶有等量同種電荷的油滴M、N、P進入該區(qū)域中,M進入后能向左做勻速運動,N進入后能在豎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P進入后能向右做勻速運動,不計空氣阻力,分析三個油滴的質量關系。
針對這一復習題目,我們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其中蘊藏的各種物理量間的平衡關系,分析總結處理相關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學有目標,議有方向。通過激烈的討論和彼此的交流,學生逐步發(fā)現(xiàn)了下面的等式關系:因為N能夠在豎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必有Eq=mg,可知三個油滴均帶負電;由此推出對于M,有Eq+qBv=mg,對于P,有Eq-qBv=mg。從而得出mM>mN>mP的結論。這樣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僅抽象概括出物理規(guī)律特點和性質,使“復合場”中等量關系的分析過程銘記于學生的腦海中,而且讓學生在充分的討論和爭辯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思考合理性,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敏捷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感認同。
三、結語
近幾年的高考在考試內容上,與高中新課程內容相銜接,并進一步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更加注重對考生運用所學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這正是創(chuàng)新教學不斷深化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曉旭, 曹林, 杜泉. 電磁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02) .
[2]柯珊,馬云鵬.基于學科核心內容的教學探索――以高中物理電磁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6,05:47-52.
[3]趙云龍.跨越初高中物理臺階: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教與學[J].高考研究,2012(5).
[4]照日格圖.電磁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多種教學方法分析[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