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和批判傳統(tǒng)英語口語教學弊端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紀錄片的特點,提出了以紀錄片為教材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設想。指出,這種新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豐富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紀錄片;口語教學;大學;人文精神
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學的目標是向學生傳授語法和詞匯知識,在本質上不過是一種純粹的語言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用所學的英語來表達與本民族文化有關的一些內(nèi)容,同學們很難正確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也無法將他們的所學應用于與英語國家人們的交流中去。
近年來,大學本科的英語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很多學生在完成大學學業(yè)之前就已經(jīng)成功地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有的甚至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此外,各種英語比賽和運用英語的機會增加,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但是,總體而言,因我國的應試教育體系更注重考察學生對詞匯量和語法的掌握,并沒有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出硬性要求,沒有把口語作為教學目標,所以大學生們的“開口難”這一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1 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交流環(huán)境
在我國,英語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它不是我們?nèi)粘=涣鞯恼Z言工具。也就是說,在我國的官方語言、工作語言和教學語言中基本不涉及到英語的使用。這導致我們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并不豐富,一般學習者也無法在生活及日常交流中使用地道的英語口語,各級各類英語教育中將閱讀及寫作視為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重點。由于缺乏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和交際意圖,學生獲得用英語交際的機會甚少,練習口語的欲望不強。而且英語的語序與中文不一樣,本來就很難開口。因此,學生在課堂上不活躍,與教師配合差,往往是教師唱獨角戲。這非常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2 重視程度不夠
21世紀經(jīng)濟和教育全球化不斷深入,對外交流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特征,就大學生而言,無論從職業(yè)發(fā)展還是個人素質的提升來看,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國際化交流水平的大學生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隨著國際經(jīng)濟、文化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社會需要更多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熟練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人才。在這樣的社會發(fā)展形勢下,關注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將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是,當前很多高校的外語課程設置都是以精讀為主,口語為輔,口語課時安排少,有的大學口語設置每周只有2節(jié)課,而且僅在一年級開設。學生練習口語的機會少,這對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和水平造成直接影響。
1.3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法就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結構的分析,通常是先輸入詞匯、句型、語法、表達方法,然后反復跟讀、模仿、背誦。這種訓練在教學初期可以起到打基礎的作用,但因教學內(nèi)容缺乏實際情景與真實性,學生能寫不能說,忽視了外語教學的特色,很難起到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作用。
1.4 缺乏好的口語教材
因受口語的實用性和實效性影響,口語教學也很難有固定的好教材。這就導致了口語教學中的混亂局面: 有的教師認為口語課教材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因此完全脫離教材和書本,隨意自選教材,或者是沒有教材即興發(fā)揮,導致教學內(nèi)容散亂,缺乏教學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由于課堂教學盲目,學生則收效甚微。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表達也不規(guī)范,用中文思路維翻譯英文,造成了所謂的Chinglish表達。
因此,如何在提倡口語的自然、簡單、流暢的同時,又能夠保證口語課堂教學具有具體培養(yǎng)目標和明確的訓練要求,成為當前英語口語教學中急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此希望嘗試探討一種對大學生切實可行的口語教學模式。針對英語口語自身的特點及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加上我們的口語教學實踐,從如何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角度介紹我對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設想,即以紀紀錄片為教材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2 以紀錄片作為口語教材的可行性
2.1 紀錄片的特點
我們之所以選擇紀錄片作為口語教材,是基于紀錄片自身的紀實性、欣賞性和教育性特點。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xiàn)對象,以不能虛構情節(jié)、不能任意改換地點環(huán)境、不能變更生活進程為其基本特性。在人類影像發(fā)展史上,紀錄片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描述人物形象、環(huán)境、事件、自然、科學等,并真實反映生活的新手段,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紀實性。紀錄片在題材選擇上,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從題材上至少可分為四類:具有新聞價值的紀錄片、歷史事件、科學文化類紀錄片和人類學紀錄片;紀錄片內(nèi)在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才能帶來欣賞性,社會性和教育性。世界頂級的紀錄片制作巨頭即英國廣播公司(BBC)及美國的discovery和國家地理頻道。其紀錄片內(nèi)容涵蓋歷史、人文、科技、藝術等豐富的題材,視角獨到,制作先進,風格嚴謹,時間精確。
2.2 紀錄片為口語教材的優(yōu)勢
以紀錄片為口語教材,可以達到如下教學效果:
1)增強興趣。好的紀錄片通常都有高質量的語言輸入,精美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可使觀眾全身心投入。而且紀錄片時間短,一般都是50分鐘,觀者不易疲勞。
2)提高記憶效果。紀錄片做口語教材比傳統(tǒng)的教材更加生動,可以調(diào)動學生們的視覺、聽覺、動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視覺、聽覺對大腦的刺激,口頭的即時模仿,再加上適當?shù)墓P頭記錄,四種信息輸入方式,相當于在單位時間內(nèi)學習了4遍,可最大化地提高記憶效果。
3)豐富知識,鍛煉思維。紀錄片的題材非常豐富,天文、地理、生物、心理,文化與藝術,從遠古到當代,幾乎無所不包。每部紀錄片都有嚴謹?shù)慕Y構設計,客觀的文化展現(xiàn),從宏觀到微觀的展示,從整體到細節(jié)的推敲。學生們在學習地道英語的同時,還可以從中習得知識,拓寬視野,更可以獲得近乎完美的思維訓練。
4)吸收正能量。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與電影和電視劇不同,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紀錄片傳播的內(nèi)容基本都是正向的,客觀的。這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和包容性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3 以紀錄片作為英語口語教材的實踐嘗試
筆者曾觀看過數(shù)百部英美紀錄片,有豐富的經(jīng)驗對紀錄片進行分析和歸類,分揀出適合大學生的題材內(nèi)容。因此,作為教師的首要工作是自己熟悉各種類型的紀錄片并將其與特定學習主題進行專題綁定。紀錄片的選擇標準是:兼顧英音和美音,兼顧人文、社科和科學技術、地理等題材。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文科類學生通常喜歡偉大人物的紀錄片,像埃及艷后(紀錄片版)、亞歷山大、彼得大帝等;世界各國介紹的紀錄片和歷史題材的紀錄片,像《羅馬帝國》,《拜占庭》等。理工科的學生喜歡科學技術類的紀錄片,如《機器人世界》。而探險類的紀錄片,如《勇闖天涯》深得同學們的喜愛。紀錄片《動物王國》等,也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在上課前后,學生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課前查閱有關下次上課紀錄片的內(nèi)容,圍繞紀錄片的題目查找一些英文資料,為課上觀看紀錄片掃清生詞障礙。
2)在同學們課上觀看紀錄片的同時,要求他們做到:看、聽、讀(小聲跟讀)、寫(根據(jù)聽的內(nèi)容記錄)、憶(及時回憶)等多重任務同時習得,即在單位時間內(nèi)達到5遍的重復記憶。
3)在同學們觀后,要求他們根據(jù)事先的分工,開展小組討論。通常是四個同學一組,討論所看內(nèi)容,談論所受到的啟迪,和收獲。
4)學生的作業(yè)形式包括:口頭復述紀錄片內(nèi)容、課下寫紀錄片大意,觀后感,對紀錄片的片斷進行配音并展示,或將所看內(nèi)容進行再創(chuàng)作,并以動漫形式展示,或借鑒相應題材,進行微記錄片創(chuàng)作。
對學生的考核通常包括:課堂討論參與度、英語發(fā)言的內(nèi)容和口語質量、片斷配音的質量和效果。尤其是在發(fā)言和配音展示環(huán)節(jié),請其他同學參與打分,保證了考核的客觀和公正。
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既調(diào)動了全體同學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深入學習每個紀錄片之后,收獲了多層面的知識,而且學會了用英語進行總結和概括。盡管受教學時間的局限,很難完全滿足不同專業(yè)、不同興趣學生的要求,但是學生們的一致反饋是:他們很喜歡這種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從紀錄片中他們學到了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更大的收益是,同學們開始自己思考問題,開始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生活于其中的這個世界了。
我們認識到,用紀錄片作為英語口語教材體現(xiàn)了一種人文精神,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為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英語語言本身,同時也是在學習另一種文化,文化的沖擊必然會更豐富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等等。通過優(yōu)秀、多元的紀錄片為內(nèi)容來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在拓展學習者的視野和心智空間,間接豐富其社會閱歷,增長見識和才干,從而最終塑造獨特的人文氣質,提升人生境界。
【參考文獻】
[1]梁彬.淺析影視教學在教育學教學中的運用[J].金田,2014(7).
[2]任疏敏.紀錄片與英語課堂中的多元文化教學[J].讀與寫雜志,2012,3.
[3]裘廣宇.基于項目的高校外語教學設計——以紀錄片制作項目為例[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校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