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微
大夏天吃羊肉?你沒聽錯,這可是當季最時令的美食之一。
伏羊,其實就是入暑后的羊肉。從入伏起至之后的一個月間,直至立秋,都是品嘗伏羊的最好時間。
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qū)除,是以食為療的創(chuàng)舉。吃羊肉燒酒也是源于夏天吃羊肉可以“冬病夏治、以毒攻毒”。三伏天人體內(nèi)存有積熱,此時吃羊肉,在加上喝燒酒,吃后全身淋漓,驅(qū)散體內(nèi)五臟的積熱,釋放體內(nèi)毒素。
因此夏食伏羊,正是真老饕的清暑風骨。
“伏天吃伏羊”在中國有悠久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稘h書·楊惲傳》記載:“田家作苦,歲時伏臘,亨羊炰羔,斗酒自勞。” 在伏天吃羊肉,避免寒食傷身,以溫伏熱,祛風邪排毒,將冬春之毒驅(qū)除,是以食為療的創(chuàng)舉。
那么“夏食伏羊”究竟有沒有醫(yī)學佐證呢?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傳統(tǒng),三伏天里吃羊肉,有一定養(yǎng)生依據(jù)的。春夏吃羊肉養(yǎng)陽,等到冬天,手腳不易冰冷。有些人伏天時內(nèi)有積熱,食用羊肉湯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驅(qū)走五臟積熱。因此民間有“喝下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的說法。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對“吃”多有講究的中國人還在夏食伏羊的習俗中催生出了“伏羊節(jié)”。作為中國的美食節(jié)日,“伏羊節(jié)”于每年傳統(tǒng)農(nóng)歷初伏之日開始,至末伏結(jié)束,持續(xù)一個月。
羊的全身都是寶
羊肉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比豬肉、牛肉都高。
羊血性味咸平,有止血、法淤之功效,可用于產(chǎn)后出血暈、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癥的治療。
羊肝性味甘涼,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chǎn)后貧血、肺結(jié)核、夜盲、白內(nèi)障、青光眼等癥有很好的效果。
羊奶與牛奶相比,更富含脂肪和蛋白質(zhì),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體虛者的天然補品。
羊骨中含有磷酸鈣、碳酸鈣、骨膠原等成分,可用于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筋骨疼痛、淋痛、久瀉、久病等病癥。
羊腰子也就是羊的腎臟是所有動物腎臟中補腎益精效果最好的。
總的來說,羊肉具有補虛祛寒、溫補氣血、益腎補衰、開胃健身、助元益精之功效,婦女產(chǎn)后無乳,可用羊肉和豬蹄一起燉吃通乳效果好,體弱者,小孩、遺尿者食羊肉有益,另外羊肉還可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有助消化,尤適用于體虛胃寒者。
此外,羊肉含鈣、鐵較多,對防治貧血,骨質(zhì)疏松等有一定益處。羊肉還有安心止驚和抗衰老作用,常食羊肉可益氣補虛,防寒暖身,增強血液循環(huán),增加抗病能力。
中國四大羊肉
多如繁星的中式羊肉菜肴中,蘇州藏書羊肉、山東單縣羊肉、四川簡陽羊肉、內(nèi)蒙古海拉爾羊肉以特產(chǎn)的羊種、殊異的料理手法馳名中外,正是譽滿天下的“四大羊”。
● 蘇州藏書羊肉
藏書羊肉選用的是放養(yǎng)爬坡的山羊,烹調(diào)時只放鹽不加輔料。
將羊身切成4-6大塊,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出水”(放入清水中清洗),“割腳”(清除鍋底的沉渣),然后將羊肉重新入鍋,再次放入原湯內(nèi),旺火燒煮3小時以上,其間大、中、小火都要拿捏得當,待肉爛湯濃后即出鍋拆骨,裝至特制的方形或圓形盆內(nèi)。當?shù)厝擞醚蛉饪梢宰龀?050種菜肴組成的“全羊宴”,紅燒、脆皮、爆炒、燒烤,花樣繁多;而獨特的除膻手法、家傳的調(diào)味方配上“爬山羊”的緊實肉質(zhì),令藏書羊肉千家千味,食客流連忘返。
在江南的夏日,細品地名“藏書”、“木瀆”的墨香植物氣味,沉浸著“羊肉勿鮮勿要銅鈿”的得意吆喝,潤濕著聲聲綿長的評彈小調(diào),在江南小巷之中探秘真味,蒸去汗意,沉淀浮躁的心緒,不失為一種獨特的避暑體驗。
●單縣羊肉湯
單縣羊肉以“湯”揚名,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zhì)地純凈,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1807年的“三義春”羊肉館,亦流傳著廚俠慷慨、羊肉犒軍,大破日本敵兵的事跡,是為單縣羊肉親傳弟子周永歧、呂運法、竇保德師兄弟“桃園三結(jié)義”的佳話。
單縣羊肉以“湯”入譜,湯譜流傳久遠,名目繁多,是傳統(tǒng)美食中的佼佼者。天花湯選用新鮮羊腦熬制,健腦明目,適合老年人和神經(jīng)衰弱者食用;羊舌壯身補血,制湯最宜病愈大補;羊肚脆嫩、眼窩肉勁道,成湯口感各有千秋;羊奶奶渣湯沙蘇帶甜,還有馬蜂窩湯、三孔橋湯、腰花湯、唧唧菜湯、肺葉湯、肥瘦湯等多種湯譜,極盡羊身之瑰寶,食之鮮而絕無寡淡;其味覺配合食材口感,層次分明,營養(yǎng)豐富,在高溫天氣提振食欲,最宜苦夏飲用。
●簡陽羊肉
“簡陽羊肉”金字招牌的背后,是一段“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傳奇故事。
簡陽的土山羊,俗稱“火疙瘩羊”,個頭矮小,但生命力極其旺盛。20世紀初,宋美齡女士從美國引進努比羊,后棄而放逐龍泉山脈,與簡陽的土羊雜交,形成了匯聚中外品種優(yōu)勢的“簡陽大耳朵羊”,羊肉肉質(zhì)細嫩,膻味小,十分適宜烹飪。
用簡陽羊肉制作的簡陽羊肉湯全國聞名,大量游客慕名前來品嘗,流連忘返。中央電視臺七頻道《每日農(nóng)經(jīng)》欄目曾以“一鍋湯熬掉50萬只羊”為題目宣傳報道簡陽羊肉湯。2011年,簡陽羊肉被國家質(zhì)檢總局登記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其種源和品牌得到嚴格保護,為品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簡陽地處川中丘陵邊緣,山川秀麗,五鳳、丹景兩山風光旖旎。龍泉山在川西壩子更是盡人皆知,沱江、三岔湖和龍泉湖都是四川省內(nèi)著名的水系,山地牧場和江湖為羊的養(yǎng)殖提供了良好的水草條件。簡陽羊“吃的是綠色山草,喝的是無污染湖水”。夏日驅(qū)車游覽川西盆地,欣賞遍地繁花,享受純天然美食,自然的美妙滋味不可盡言。
●內(nèi)蒙古海拉爾羊肉
海拉爾羊肉在北方人心目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傳說海拉爾在古蒙語中,是“野韭菜生長之地”的意思,蒙古人用野韭菜喂食羊群,使其肉質(zhì)細嫩無膻,這樣的傳統(tǒng)至今仍在延續(xù)。在離鄉(xiāng)背井的人們心中,海拉爾羊肉傳遞著家鄉(xiāng)的情誼與故土的思念,是家鄉(xiāng)母親的手藝,是落葉歸根的孺慕之情。
海拉爾羊肉,宜制風味火鍋。夏天吃老北京的傳統(tǒng)涮羊肉,佐上麻醬,蔥花就算貴氣的吃法了,絕不能再多一絲一毫調(diào)料,辣子夏天吃了也嫌燒;湯是清湯,兩段大蔥半頭蒜,味濃鮮香的高湯可不能上桌。大銅鍋涮的鮮羊肉,享受的是羊肉最本源的味道,這樣的吃法,非上好的海拉爾羊肉不可,稍次一些的,就膻得沒法下口了,得拿大料大味兒來壓,失卻了草原上縱馬飛鷹,踏碎一地繁花的夏日清香。
伏羊怎么吃才最健康?
體質(zhì)偏寒者來說,夏天吃羊肉能驅(qū)散寒氣。由于人們在夏天會較多地攝入冷飲、吹空調(diào),也可能會帶來寒氣入體,適度吃羊肉也可以去除體內(nèi)寒氣或濕氣。但羊肉仍屬易上火的紅肉。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夏天進補的羊肉應(yīng)該口味更淡,不宜大量吃烤羊排、烤全羊及紅油羊肉火鍋等重口味菜品。尤其是健康人群,在夏季高溫里更應(yīng)適度少食羊肉,并以清燉為主,以免上火。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種美味又健康的伏羊吃法:
●羊雜湯
羊雜湯是西安人民鐘愛的小食之一。羊骨以刀背拍裂髓腔,慢火吊出高湯;羊肚、羊肝、羊心等過水去膻后,以羊骨高湯湯底小火熬制入味。鮮嫩的點水羊血、多孔的雪魔芋、時令新鮮小葉綠蔬,均是羊雜湯重要的配菜。
羊雜湯湯體雪白,其間點綴綠蔬紅椒,煞是好看;中亦有紫蘇碎提香,未上桌便香飄十里,是苦夏中提振食欲的一劑良方。各地均有三伏天飲羊雜湯的習俗,其色明人,其香誘人,初入口湯味厚重濃郁,其中食材時而脆嫩、時而勁道、時而入口即化,物理性變化多端的食覺,以綠蔬的清香揩拭唇齒作結(jié),帶來濃厚而輕巧、鮮美而清爽的美妙體驗。
掌中一小碗湯汁,瞬息間嘗盡人生百味,憑窗遠眺西安古城,萬千思緒盡納于胸中溝壑,正是“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絕妙詮釋。
●羊肉刺身
海鮮刺身吃得膩了,不如來試試新穎的羊肉刺身?海物性寒涼,生食冰鮮刺身對于女性的身體多有損耗。而羊肉刺身,正是順應(yīng)了羊肉性溫祛寒的食材特性。其食材多選用呼倫吉爾新鮮小羊羔肉,配海菜釀制醬油。羊舌幼滑,羊腿柔韌,羊腹含脂量稍高,口感豐厚,與金槍魚厚切半脂刺身有異曲同工之妙。羊肉刺身應(yīng)使用陶瓷刀片制,金屬刀鋒的殘余會令羊肉更加腥膻;可使用青金桔汁為刺身提味,略帶檸檬氣味的青金桔芳香,將伏天暑熱煩悶的氣息一掃而空。
在刺身之外,羊肉煎餃也是不錯的配菜選擇,羊肉餡料調(diào)入馬蹄(荸薺)碎,捏合部分稍向下,以花生油煎制,糧食炸物中馬蹄的清脆口感,配上滑嫩羊肉刺身上清淡的青金桔芳香,再來一杯鮮切薄荷葉調(diào)制的草莓莫吉托,仿佛身處夏日的意大利,浪漫熱情與清純愛戀,正在舌尖歌唱。
●皂石鍋魚羊鮮
皂石產(chǎn)自西藏圣地墨脫,是一種質(zhì)地非常柔軟的石料,指甲稍用力即可在皂石表面留下痕跡。柔軟石料的特性決定了皂石制品的稀少,但皂石鍋卻是一種十分稀有的“神之廚具”。其可耐2000℃高溫,具有傳熱快、不粘鍋、不變色等優(yōu)點,湯汁香濃可口、后味醇厚、持久。常食石鍋燉煮的食物對高血壓、心臟病、心腦血管等疾病患者具有明顯的食療保健作用,是用來火鍋、湯鍋、煮飯、燉肉、煮菜的極佳器具。由于氣候原因,每年僅七八兩個月才能上山采制。上山前需備足兩個月的食品和柴火,由于不通公路,制成后用牦牛和馬馱下山,放入雅魯藏布江江水中浸泡30天左右才能使用。石鍋含有人體所需的鋅、鐵、鈣、鎂等16種微量元素,用的越久對人體越有益。
西藏歷史上對石鍋烹食特別偏愛,現(xiàn)在布達拉宮還完整保存著松贊干布使用過的石鍋。據(jù)說歷史上活佛及貴族都有自己專門使用的石鍋,著名藏藥七十二味珍珠丸核心工藝必須使用此鍋熬制(此工藝已經(jīng)獲得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
皂石鍋魚羊鮮,也是一道相對繁復的大菜。治凈的鱸魚與帶皮羊肉,配上時蔬,佐以精鹽、蔥、姜、紹酒、胡椒粉長時間白煨,其味鮮美無匹。此菜相傳為齊桓公御廚易牙首烹,性平而溫,宜病愈患者調(diào)養(yǎng)身體食用。巴人蔓子之后,為此譜加入巴地特產(chǎn)天麻,更宜產(chǎn)后調(diào)理氣血虧損,以及頑固性頭痛的治療。巴地多濕熱瘴氣,魚羊相配利祛痰火,伏天食用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