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燕嫦
【摘 要】編寫研學案是實施“研學后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怎樣編寫研學案,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困惑的問題,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改革能否順利推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能否達成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這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關(guān)鍵詞】研學案;小學英語;教學改革
一、什么是研學案
“研學案”是學生參與“研學后教”課堂的學習文本,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路線圖,是教師在理解學科課程標準、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shè)計教法,完成“教學設(shè)計”的基礎(chǔ)上,提煉出的可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使用的學習方案。
二、研學案的編寫流程
研學案先由主備人“個備”,然后返回學科組“群議”,結(jié)合大家的建議再由第一主備人修訂,分給任課老師,由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chǔ)上再“個備”,最后結(jié)合實際的授課經(jīng)歷,做課后修訂。
三、研學案的基本格式
(一)基本概況
包括課題名稱、課型、學習內(nèi)容、撰寫人、審稿人、執(zhí)教者、使用學生、使用時間等。
(二)主體部分
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習路線圖(顯性或隱性)、學習任務/活動(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策略提示、目標達成檢測、學習總結(jié)(學習反思)等。
1. 先談談“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指引學生學習的導航。在研學案里,我們要把教學目標轉(zhuǎn)化成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書寫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語言簡潔,簡單明了,學生能理解,點列不宜過多,不超過5項,3項最相宜,以知識、技能目標為主,情感、策略與文化方面的學習目標可隱性地落實,而不顯性地提出,或者可以“狀語”的形式提出。
(2)以學生為主體,“行為動詞”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3)最好能反映學生完成某項任務/活動即可達成該目標,即目標與任務/活動掛鉤。
下面就五年級下冊Module 4 Revision of Wild Animals把教學目標轉(zhuǎn)化為學習目標:
I 教學目標
語言知識目標
a.能綜合運用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b.能用It can be…metres tall/long. It weighs…kilos. It eats …. It eats…of food each day. It is good at…. It runs/swims…kilometers an hour. It lives in…. It is the… in the world/on land等描述野生動物的身高、體重、食物、生活地方、生活習性、能力、特長和獨特之處等。
c.能就Wild Animal進行簡單的英文話題寫作。
語言技能目標
a.熟練運用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及相應的句型完成相關(guān)練習。
b.準確運用相關(guān)句子談論野生動物。
c.能聽懂、讀懂相關(guān)對話和文章并結(jié)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寫話題作文。
情感態(tài)度目標
a.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及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b.通過同桌或小組合作,讓學生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從而樂于與別人分享和交流。
c.教育學生要愛護和保護野生動物。
學習策略目標
a.課堂上要細心聆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
b.在完成練習時,要運用適當?shù)牟呗浴⒎椒ㄟM行解決。
c.得體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
II 學習目標
a.我能聽懂動物的描述并填空,并獨立完成Task 1。
b.我能歸納比較級和最高級,讀懂動物的描述并填空,合作完成Task 2和Task 3。
c.我能讀懂海豚的短文和看懂介紹鴕鳥的視頻,并獨立完成Task 4和Task 5。
d.我能描述并寫自己喜歡的野生動物,并獨立完成Task 6。
2. 談談學習線路圖
學習線路圖包括學生學習的步驟、學習的內(nèi)容和學習的方法。給學生設(shè)計好學習線路圖,能讓學生更易掌握要學習的知識。學習線路圖設(shè)計要注意下面幾點:
(1)學習路線圖應該清晰呈現(xiàn)學生參與并完成的一系列的問題探究、重點難點突破等全程學習活動,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2)它的著眼點與側(cè)重點在于如何用清晰的學習線路圖,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求得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3)學習線路圖能夠清晰地引導學生學習、引導對課堂學習目標達成度的檢測。下面就五年級下冊Module 4 Revision of Wild Animals來說說它的學習線路圖:①通過動物之間的比較,回憶并運用比較級和最高級;②通過看視頻學會描述動物的信息;③通過閱讀與同桌分享并介紹所讀動物;④寫一寫自己喜歡的野生動物。
3. 談談研學過程
研學過程包括課前研學和課中探究。課前研學是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布置學生做好準備,結(jié)合舊知提前自學。而課中探究則是學生提前的自學情況,把還沒有學會的知識或難點在課堂上共同探討,得出結(jié)果,收獲知識。同樣就五年級下冊Module 4 Revision of Wild Animals來舉例。
(1)課前研學
a.寫一寫并讀一讀你知道的野生動物的名稱
b.搜一搜
上網(wǎng)搜集你最喜歡的野生動物的資料。如:長(高)度、重量、吃什么、吃多少、生活在哪兒、特長或特別之處等。然后填一填下面的表格。見表1。
(2)課中探究
a.語言體驗Task 1 I can listen and fill.
b.語言歸納Task 2 I can sum up.
c.語言操練Task 3 I can do. Task 4 I can watch.
d.語言運用Task 5 I can share.
e.語言拓展Task 6 I can write.
4. 談談研學評價與反思
研學評價: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出自己學習本節(jié)課收獲了什么、收獲了多少和在本節(jié)的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疑惑,還要結(jié)合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小組與個人評價。下面就五年級下冊Module 4 Revision of Wild Animals來說說研學評價表如何設(shè)計。
I can judge myself(自己評定本節(jié)課掌握知識點的情況,請給☆涂色。)見表2。
四、研學案的基本原則
(一)簡約性原則
“研學案”力求“短小精悍”,反對煩瑣復雜,要求文本簡潔,內(nèi)容直觀,倡導一課時一學案,突出“研學”功效。
(二)課時性原則
在每一冊教材中,有一些章節(jié)的內(nèi)容用一課時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分課時編寫研學案,使學生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研學目標,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參與性原則
研學案的使用,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相信學生,敢于放手發(fā)動學生,只要教師敢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自主互助學習的機會,其學習潛能將會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四)問題性原則
研學案是把知識點轉(zhuǎn)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shè)疑、質(zhì)疑、解釋,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交際的能力。
其實研學案的編寫沒有固定的標準,適合學生和老師的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柳菊興.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