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與新課程改革之間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大量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現(xiàn)象,這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制約了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主要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在進行教學時有的放矢利于提高教學成效。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02-01
1 教學三維目標不明確,教學具有隨意性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耗時多、效率低,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明確教學三維目標,使得教學具有隨意性有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師課堂教學混亂、隨意。教學目標應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三者相互滲透,形成整體。
案例1:四年級上冊《四則運算》教學片段描述:
師:同學們,冬天來了,下大雪了,老師帶同學們一起去滑雪。(話音剛落,教師就播放出課本畫面的幻燈片)同學們,在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看到好大好大的雪啊。生2:我看到很多很多人滑雪,有大人和小孩。生3:我看到很多柏樹,都沒有掉葉子耶。
師:你們觀察得真認真?,F(xiàn)在看課本上的問題,誰能列出算式?請上黑板上寫。
(教師請兩個學生在黑板上板書)
生1:72-44=28 28+85=113 生2:72-44+85=113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的嗎?
生1:我是看書本這樣列的。生2:我是昨晚預習,學到的。
師:好,同學們非常認真,那如果假設滑冰場3天接待987人。
按照這樣的現(xiàn)象來計算,那么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在本子上作答。
(教師巡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費力講解
鞏固練習:請同學們對課本后面的練習題進行解答,老師檢查。
反思:從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師沒有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由于三維目標的不明確,使得教師的教學很大程度上具有隨意性。從三維目標來看,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應該是-讓學生掌握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或乘除運算順序;過程與方法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交流與教師的講授中掌握知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應該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與他人合作等方式,培養(yǎng)自主學習與互相幫助的學習態(tài)度。而上述案例中,這三維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卻無法體現(xiàn)出來,教師只是隨著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而隨意改變教學策略。在新課導入時,由于沒有明確的三維目標,所提的問題沒有明確,過于寬泛,讓學生無法理解教師的意圖,而隨意說出與數學無關的內容,教師只重視形式上的東西,沒有進行實際有效的教學提問,使得課堂教學進入與數學無關的問題中。這種課堂,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效果很好,仔細分析,卻達不到教學目標,教學比較隨意。這種課堂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是低效的,無效的甚至是負效的。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應對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并在備課與授課中,把三維目標貫穿于整個教學當中,否則,課堂只能是混亂的熱鬧。
2 教學主體混淆,缺乏明確性
主體是指實踐活動的行動者自身。實踐活動是由主體而發(fā)起,其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在于能動的自我的實現(xiàn)。主體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建構與它物的關系。而教育中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指導下,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能動性,現(xiàn)代社會的開放、發(fā)展要求重視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使其具有主體性是社會發(fā)展和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把學生放在被動的位置上,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只關注自己傳授了多少知識,沒有關注學生真正學到了多少知識。學生的主體性是需要培養(yǎng)、提高與引導的,教師要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小學生是在發(fā)展中的未成年人,具有極強的可塑造性,他們對新事物非常感興趣,而現(xiàn)實中,小學教師常常在教學中忽視小學生的主體性,過于強調教師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使得教學活動是教師向學生的單向施動,而學生被動地按教師的要求參與教學活動,課堂中教師過多地進行自我展示,課堂只成為教師的舞臺。
3 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多樣性
在現(xiàn)實的小學數學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深入理解并學習小學數學最新知識,認為小學數學是簡單基礎的知識,只要進行簡單的教學即可。事實上,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看似簡單,但讓小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很不容易。在教學當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沒有運用多種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也沒有深入研究,只是簡單地呈現(xiàn)教材上的教學內容,甚至有些老教師還在使用陳舊的教案。同時,長期以來,由于小學數學教學受到“應試”的束縛,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往往局限于書本,沒有融進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使得教學內容陳舊,沒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缺乏新穎性、實效性、針對性和長遠性,使得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不全面,沒有體驗的情境和樂趣,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也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造欲望。
4 教學評價模糊,缺乏及時性和全面性
“評價,實質上是一種認知活動,是指測量的過程,是用來判斷人或事物的價值?!闭n堂教學評價是基于已確定的一些教育價值觀和評價尺度,采用合適的、可行的評價方面的評價,只是簡單籠統(tǒng)地說好,這樣的評價意義有限。如果案例中教師的評價這樣表述:“A同學,你回答的真好,你能運用加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還能正確列式寫答案。你上課真認真,你一定能學好數學,掌握本領。”“B同學,你列的式真棒,分數乘法,你能列出來,真了不起,你的思維很不錯,那么快就會列分數乘法了,老師希望你能一直這么認真學習?!毕嘈旁u價的效果會好很多,教師對學生的智力、情感、能力等都進行了恰到好處的表揚,是有針對性的表揚。及時、全面的評價,使得評價清晰準確,這樣的評價效果無疑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 鞏彩宏.實施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J].山西教育教學.
[2] 楊念魯.構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高效課堂[J].中國教育學刊.
[3] 姚利民.有效教學論:理論與策略[M].湖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