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今的英語教學課堂正在由傳統(tǒng)的傳授式教學向提倡師生互動的任務式課堂轉換,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成為現(xiàn)今教學的重要教學模式。小組討論作為一種合作學習的方法,要求學生和教師全員參與,可以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堂上實現(xiàn)合作學習。提升學生整體的英語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綜合思維能力,提升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度,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小組討論。有效的英語閱讀小組討論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在活動過程中的合作,而且在經(jīng)驗交換,信息交流,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都對學生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教育心理學意義。在閱讀理解中,小組討論的有效應用,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獲得綜合的語篇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本文討論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英語閱讀小組討論活動的方法。
關鍵詞:小組討論 英語閱讀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18-02
閱讀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的策略性。閱讀教學的策略性表現(xiàn)在采用模式的正確性、閱讀過程處理的合理性、閱讀評估的規(guī)律性和技巧使用的科學性?;陂喿x教學英語課堂的小組討論活動,在英語課堂中會得到廣泛的使用,閱讀活動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閱讀前活動、閱讀中活動以及閱讀后活動。讀前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的閱讀動機得到激發(fā),提供相關背景知識以使學生閱讀活動進行的更為順利。解決語言、背景文化障礙。閱讀中則要求實質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通過瀏覽閱讀文章的大意,捕捉具體信息、讓學生學會記錄文章的要點或具體信息,分析文章結構以及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測詞義。最后的閱讀后活動即為小組討論后教師對閱讀質量的檢查與評估,對學生閱讀過程表現(xiàn)的評估對記錄的評價以及與閱讀文章相關聯(lián)的話題提問。根據(jù)其整體三環(huán)節(jié)的歌個步驟其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如下:
1 英語閱讀討論小組的分組問題
英語閱讀討論中分組問題是進行討論的前期必要準備工作,分組原則和進行分組的具體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分組會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的非常順利,分組不科學將會導致閱讀課上小組活動失去學習的有效性。
1.1 分組原則問題
如何分小組是小組是進行閱讀分組教學第一個問題,常見的有按照座位分組,如前后桌四人一組,同桌小組討論等等。這種方法比較便利,無需全班人員的大幅挪動,直接就近討論即可,省去了一些時間上無端的浪費。但其弊端也同樣十分明顯,由于平時班級座位很有可能是老師出于各種原因分組,如果是按照學習成績分組,尚可以基本保證每組學習英語能力較為均衡,但是有許多的班級分配座位是純粹按照學生身高大小安排座位,則會造成小組人員中其英語學習水平的分配過于隨機,成績參差不齊從而可能發(fā)生“雞同鴨講”互不吸取意見。即使同組水平一致,組間的差別也不可忽視。有些組在討論活動里表現(xiàn)的可能會格外的活躍,有些組可能因沒人積極參與討論而一直保持沉默。除了小組活躍程度以外,英語學習水平的不同也會導致其效率大為不同。組間在同樣時間內,有些小組過快完成任務,可能精力開始分散,而另一些小組因英語能力限制,進度較慢,在規(guī)定時間內無法完成討論任務。這些狀況都使得教師無法根據(jù)預計的統(tǒng)一時間進度對討論進行中止,最終在全班級而言討論結果變得混亂、無法統(tǒng)一講解。
真正的有效小組討論應當在考慮學生個性和興趣態(tài)度,閱讀文章的邏輯能力,英語語言能力水平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每個小組中的成員,應當包含各種成績水平的學生,注意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分組,盡量使每個組員在規(guī)定的討論時間內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傊纸M應當秉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這樣易于教師設計教學內容,統(tǒng)一教學標準,在學生的反映上,質量速度都不會出現(xiàn)極端差異。
1.2 班級整體分組方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控制每組人數(shù)的問題,盡量在4-6人,整個班級的組數(shù)有限,課堂時間安排應考慮到每組進行的進程,均勻時間。如果班級人數(shù)過少教師這盡量將每組循環(huán)多次,人數(shù)過多,這隨機抽查,避免輪流按順序指定小組發(fā)言,是學生發(fā)生因知道“老師不會提問我”而自動對閱讀討論活動消極怠工,失去積極性。個別學生過度活躍占據(jù)其他同學的時間,也盡可能地避免發(fā)生小組組內成員性格都內向而導致無人發(fā)言,而整個討論時間都在發(fā)生冷場,使得整個課堂發(fā)展成為無效的小組討論。組內不同層次的組員針對閱讀材料的體裁,寫作風格以及文章主旨等等多個方面進行互助學習。
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中,有幾個基本要素:一是相互的代賴,學生被劃分為小組后,會明白這次討論不是一個人的表現(xiàn),不僅為自己主體本人負責,而且對小組其他成員也應給予幫助,而且出于各種原因,本來對英語閱讀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可能因分組而不想被認為“自己會拖組員的后腿”反倒比獨立完成閱讀任務時更加認真。二是小組以及每個成員的責任感。三是面對面的建設性相互交流。四是小組的合作技能。五是小組的自我評估,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閱讀學習方式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于對不良閱讀習慣進行矯正,學習其他組員的學習方法。在每個小組中,進行閱讀討論的成員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合作學習與相互支持的學習活動?;顒咏Y束后,教師的評價對認真進行任務的學生來說很重要,這種榮譽感使得有競爭動機的學生帶領全體同學,更加專注的進行閱讀活動。
2 小組討論中涉及到的任務分配
教師在小組中應當首先明確好討論時間,然后對整個閱讀小組討論中的任務組成作具體說明,需要英語閱讀水平上佳的學生可以作為組長,亦或者是比較活躍的學生可以作為首輪的發(fā)言人,然后告知學生,組內應有負責記錄收集各個組員發(fā)言的記錄人,最后學生必須在討論時間過后,每組分別派出一名或兩名學生,在全班同學即其他各小組間對本組同學的討論進行總結發(fā)言。發(fā)言人可以是記錄者或者組長,人多的情況下發(fā)言也可以由單獨的學生負責。
老師不一定指明在各個小組內誰來負責哪部分的工作,但是需要讓學生知道的是,具體的任務一定要是十分明確清晰的,各項任務也該分別指派給不同的組員,避免出現(xiàn)一人積極其他人毫無參與的現(xiàn)象,浪費了討論時間,沒有達到開展英語閱讀小組討論活動的真正目的。
真正有效的閱讀小組活動,一定是每一名組員都有所參與,整個討論小組共同承擔起有效開展小組討論的任務。
3 小組討論中的學生與教師
學生與教師在英語閱讀小組討論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3.1 教師對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做出簡介
即使閱讀教學展開小組討論,使用了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但是閱讀的背景介紹仍然是教師應當做的必不可少的活動前準備工作。教師在開展閱讀討論活動前適當?shù)谋尘爸R簡介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英文文章。并激活有關文章話題的有關知識,預測文章大致內容,使學生獲得一定的閱讀興趣。并且教師還應在閱讀過程中,通過適當?shù)奶嵝岩约耙龑?,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主旨,梳理文章結構,引導學生充分的開展閱讀,捕捉文章細節(jié),規(guī)定問題,把握關鍵性的細節(jié)。小組討論是教師發(fā)起的課堂活動,目的在于在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理解的課堂上通過合作來學習英語知識、相關閱讀技巧。因此從根本上說,活動本身最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通過互動獲得豐富的英語語篇語用知識。如果教師引導閱讀前期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好,學生在開展閱讀討論活動時就會發(fā)生根本無內容可說的情況,毫無邏輯的分享心得的情況,這些直接與開展英語閱讀小組討論活動的初衷相悖,甚至說效果反而還不如傳統(tǒng)的獨立閱讀。
3.2 教師說明閱讀活動
閱讀小組討論的時間,討論內容,將稍后需要學生回答問題可以提前寫在板書中,以免活動進行中學生一時興奮忘記稍后要回答的問題。而且要設置好幾名學生分別什么承擔任務。分組人數(shù)每組應當盡量控制在4-6人。當有合作小組時,小組中學生的角色應有如下分派:組長,負責決定各階段的任務完成進度,保證任務的順利進行。計時員,將各個部分合理平均分配時間,一面進行討論時組員過于興奮或僅對某一部分有討論熱情,耽誤了整體的進度。記錄員,在進行小組討論時,將各個組員發(fā)言有意義的部分作書面記錄,并進行一定程度的整理。發(fā)言人,在全班信息發(fā)表時時刻,積極發(fā)言,表達組員全體討論過后的結果,讓同學和老師充分了解本小組的意見。
“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設置好分組后,應當告知學生,各式任務會輪流擔任,而不是一次發(fā)言人,就在每一輪都會發(fā)言,下一輪問題討論很可能讓他作為組員與員意見綜合整理者。這樣可以較為綜合的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不使學生因熟練進行某一部分的工作而對其他部分毫不關心。所以,教師指定任務時要目標明確責任到人,不是教師強制指定某位學生進行某一項任務,可以讓學生簡短商議,將任務分配情況匯報給老師。如果課堂時間不夠,可以下次閱讀活動仍保持原有分組。這樣可以更加全面綜合的每個學生進行全面的閱讀能力訓練,保證活動的有效性。
3.3 正式討論時教師的任務
正式進行活動時,教師為了更好的輔助學生進行閱讀討論及監(jiān)督學生是否專注于活動,并且對整個閱讀課堂進行有效的、全方位的評估。應當在不同小組間巡視,再不插入學生討論打擾學生學習的進程的情況下,適當均衡地觀察每一組,適當?shù)卣{節(jié)組內學習積極性,對進行閱讀活動中有疑問的同學進行針對性答疑。在整個閱讀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始終作為指導者,參與者,調控者。在不同的討論進程,教師一直演著不同的角色,實時切換。
例如文章較難時,可以在正式開始前輔助學生梳理一下文章架構。除此之外,細節(jié)也同樣重要。在進行細節(jié)閱讀時,教師需要通過示范引導使學生學會尋找句子中關鍵詞,獲得有效的信息,分析重難點詞匯:尋找單詞的前綴或后綴、拆分單詞,尋找其合成部分等方法。通過以上幾個方面進行講解后,再讓學生自己小組分散閱讀,找出關鍵性的信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必要時針對特別難的部分可以通過一起閱讀,幫助學生定位主題句,對于英文閱讀水平較差的學生,可以輕聲進行輔導,以提升學生的活動積極性,避免個別學生因跟不上組員的進程而偷偷放棄。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完成活動,不應只是在講臺上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觀察學生。教師的適時調整點撥與調控可以讓學生在討論時不至于太過偏頗。但應當注意的是教師不應該頻繁地對學生自己的討論活動進行干預,。指導語言應簡短有效,切題,最終分享彼此的學習收獲,達到共同提高英語閱讀綜合能力的目的。
3.4 集體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和總結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與學生都應注意力集中的參加,確保討論成果被各組發(fā)言人表達過程中的語言正確,對一些有有普遍爭議的問題,教師可以記錄暫時在黑板上,所有組發(fā)言結束后,全班進行統(tǒng)一討論,充分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討論后進行全班統(tǒng)一的講解。然后就下一議題讓小組組內成員輪流發(fā)言,最后總結閱讀材料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整個閱讀活動中的問題,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對錯誤答案予以矯正。最后將布置的答案綱要寫在黑板上,方便學生進行記錄。
閱讀活動中的形成性評價,不僅產(chǎn)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應當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與學生的同伴互評。引導學生充分而且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其他同學。是學生更加注重自己的每一次閱讀小組活動,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會因有效公正的評價而進步。在教師在討論活動后適當?shù)奶岢霰頁P,表現(xiàn)好的小組以及態(tài)度認真,或是比上次活動有進益的小組都應得到表揚。使得學生的競爭意識被激發(fā),后進生有可能因教師的鼓勵而產(chǎn)生英語學習興趣。因為進行閱讀活動的意義在于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所以教師的評價不應片面著重于最后的答案觀點表述部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記錄者的記錄筆記,發(fā)言人的語言整合表達能力,以及在討論過程中的活躍度,甚至是紀律問題,都可以是教師和學生評價的內容。
4 結語
在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閱讀小組討論活動中,學生通過合作性學習,始終充當著課堂主人的角色,彼此之間會有敢于負責的意識和精神,對自己負責,對組員負責。組員之間互相承諾教與學的義務與職責,強烈的合作意識在整個活動中得以體現(xiàn)。學生在共同提高英語閱讀活動水平的基礎上,提高了合作學習的能力,獲得英語語篇知識,語用知識,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更加強調了新型合作學習型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改變了從前一些學生內向而不積極的狀況。
參考文獻:
[1] 蔡慧萍,蔡明德,羅毅.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胡文仲.外語的教與學[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89.
[4] 王生.小組合作學習與主體參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3).
[5] 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周子煜(1992-),女,漢族,遼寧省朝陽市人,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專業(yè),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