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凱,王健俊,徐 帥,楊六成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小兒外科, 廣州 510282
?
翻轉課堂在小兒外科教學中的應用
吳凱,王健俊,徐帥,楊六成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小兒外科, 廣州510282
目的探討翻轉課堂在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小兒外科教學中的作用。方法選取南方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五年制學生共140人,隨機分為兩組,各70人,一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實驗組),另一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對照組);實施教學后采用問卷調查和試卷測試的方式對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翻轉課堂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滿意度、對課程的內容掌握程度及學習成績等方面均高于傳統(tǒng)教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外科教學中采用翻轉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值得推廣。
小兒外科;翻轉課堂;臨床醫(yī)學;教學改革;教學設計
小兒外科是臨床醫(yī)學中一門較新的學科,目前國內并未作為臨床醫(yī)學的必修課,相關課程講授多由診治成人患者的外科醫(yī)師兼職完成。由于不是必修課,學生往往學習熱情不高。在小兒外科專業(yè)授課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翻轉課堂是近年來伴隨著信息化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開設課程的主講教師在課前向學生提供教學視頻、課件及參考書等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課程的學習,并提出問題,師生在課堂上協(xié)作完成作業(yè)答疑和互動交流等活動[1-2]。這種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化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學習在婦產科[3]、眼科[2]及口腔科[4]教學中均有應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成功實施也為開展小兒外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們以小兒外科中先天性巨結腸為例,采用翻轉教學及傳統(tǒng)教學兩種模式,比較其教學效果,以便為在小兒外科中廣泛開展翻轉教學奠定基礎。
1.1研究對象及實驗分組
選取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五年制學生共140名,采用抽簽的方法隨機分為傳統(tǒng)教學法組(對照組)和翻轉教學法組(實驗組),每組各70名學生。授課教材主要選用蔡威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五版《小兒外科學》教材,授課均由同一教師完成。
1.2課堂設計
1.2.1傳統(tǒng)教學法課前要求學生初步預習課程,教師事前做好課件,多媒體課件應盡量簡潔、適當加入圖片及視頻內容,教師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講解授課,并對課程的重點及要點進行總結。
1.2.2翻轉教學法
①課前準備課前教師事先使用傳統(tǒng)教學法制作好授課視頻,同時將“結腸排便”“先天性巨結腸手術”的動畫視頻、相關病例、知識要點及重點、主要參考書及參考文獻目錄提供給學生,建立一個翻轉教學組成員的QQ群,并將學生進行分組,每10人為一組,開課前1周將相關資料提供給學生,由學生自行安排時間學習。
②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上課時各小組講述自己對先天性巨結腸的理解、存在的疑惑,然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于部分難點進行講解,如先天性巨結腸分型、手術方式,采用畫圖法、視頻解讀法、模型法等進行講解,與學生一起討論相關的知識要點及難點;最后教師對課堂內容進行簡要的總結及梳理。
③課后教師對課程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再次提供一些圖片及視頻對難點問題進行闡述,并與學生在QQ群中再次對問題進行探討。
1.3教學效果評價
設計調查問卷(均采用百分制),由專職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的人員在學生中進行調研,翻轉教學組和傳統(tǒng)教學組的調研內容相同,包括:①你對該次課程的滿意程度如何?②你對課程授課教師的滿意程度如何?③你對本門課程的興趣程度如何?④請給自己一個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自我評分;⑤你對開展小兒外科教學有何建議?
1.4考試測試
在課程開展1周后進行專業(yè)測試,試卷共40題,均為選擇題,為閉卷考試。內容主要涵蓋先天性巨結腸病因、診斷、治療及常見并發(fā)癥處理,等。
1.5統(tǒng)計學分析
2.1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翻轉教學法的滿意程度高于傳統(tǒng)教學法(P<0.01)。兩種方法的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相當,兩者比較差異并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326)。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P=0.02);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分高于傳統(tǒng)教學法(P<0.01),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效果評價匯總表
針對“你對開展小兒外科教學有何建議”一問,實驗組學生普遍認為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其學習興趣,但是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學習效率略低。而對照組學生則主要反映課堂較為枯燥,教學學時過少,學習內容多,學習動力不足。
2.2考試成績
實驗組學生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84.2±4.38 vs 79.4±5.2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在分數(shù)分組區(qū)間內可以看到,實驗組80~90分區(qū)間的學生多于對照組,而對照組的學生成績分布以70~80分居多(如表2所示)。
表2學生考試成績n(%)
分 數(shù) 實驗組對照組60分以下0(0 )0(0 )60~70分2(2.86)3(4.29)70~80分24(34.29)32(45.71)80~90分34(48.57)26(37.14)90~100分10(14.29)9(12.86)
近年來,兒科由于用藥少、檢查少、效益差、對醫(yī)師要求高,“兒科醫(yī)師荒”的情況不斷加劇。國家自2015年以來全面放開了二胎政策,即將到來的嬰兒潮將給我國兒科帶來更大的沖擊。由于小兒外科課程并不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必修課,很多臨床醫(yī)師并沒有接觸過相關知識,在隨后的臨床工作中常把小兒外科疾病按成人疾患的診療方式進行處理,這不僅增加了患者的負擔,也使手術的成功率明顯降低。正如張金哲院士所言“兒童疾病有其自身特點,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重視小兒外科的教學是當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近年來,多種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xiàn),如標準化病人模擬教學、案例教學法,等,但均存在其局限性:如標準化病人需要選取兒童作為標準參照,但兒童往往不能配合檢查;而案例教學法在國內缺乏相應的專業(yè)教材,患兒父母多數(shù)也不愿接受學生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檢查,這使得案例教學在小兒外科中開展亦較為困難。
翻轉課堂就是翻轉了我們以往的教學方式,從教師轉向了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先在線上學習,掌握主要內容,而在課堂中教師能夠主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以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5],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由于該模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及難點,是一種值得在小兒外科教學中推廣的教學模式。
3.1翻轉課堂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劣性
翻轉課堂被稱為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6]。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從一開始就是以學生為主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最合適的方法進行學習,有利于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該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學生對小兒外科的學習興趣明顯較對照組高。教師盡管由課堂的“主角”變成了“配角”,學生對教師滿意度評價并未降低。實驗組學生對課程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tǒng)組的學生,這也客觀地證明了課堂并不因為“主角”的變化而影響對課程的滿意度評價,學生是非常樂意成為課堂的“主角”的。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強調“先教后練”,教師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準備課程?;A扎實、領悟快的學生覺得教師講得太慢、上課沒意思,而基礎薄弱、領悟慢的學生又覺得教師講得太快,聽不懂、筆記做不完。由于教學學時有限,教學過程較為緊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并不多,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翻轉課堂實現(xiàn)個別化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了對知識重點及難點的掌握。“先天性巨結腸”是小兒外科中的一個常見病及多發(fā)病,無論是在外科學、兒科學還是小兒外科學均將其列為消化道疾病需要掌握的疾病,然而先天性巨結腸分類復雜、臨床癥狀因年齡而不同、手術方式多種多樣、術后并發(fā)癥多,涉及到較多知識點,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欠佳。從對照組學生對教學方法提出改進意見的調研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反映課程講解過程過快,很多重點及難點均沒有掌握。而翻轉課堂由于學生在課程開始時就做了較好的準備,學生帶著問題來上課,對知識點掌握程度明顯提高。以該研究為例,對照組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評分上總體低于實驗組學生,隨后的測試中同樣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的學生平均成績比對照組的高。因此,翻轉課堂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是有益的。
3.2小兒外科翻轉課堂的不足及展望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開始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國內外學者在它的理論、設計、應用、評價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7]。國內近年來也逐漸開始關注翻轉課堂教學法,并在教學過程中證實了翻轉課堂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有著重要作用[3-5]。然而文獻表明,我國翻轉課堂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忽視翻轉課堂在應用實踐方面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較為單一,涉及的學科領域范圍小以及缺少對翻轉課堂實施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研究[7]。
小兒外科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領域,目前少有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報道。該研究為在小兒外科中開展翻轉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礎,但仍有許多工作值得改進。如在學生提出的建議中,很多涉及到課程的形式不夠豐富;微課、慕課及綜合多媒體軟件的應用給學習帶來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然而各有其優(yōu)缺點。如微課對知識點講解較為深入,但其使知識更加碎片化,難以實現(xiàn)交互式學習;慕課可以方便地分享網絡課程,容易傾聽到各領域大師的課程,但是其互動方面仍顯不足,教師常不能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進行課程改進[8]。綜合應用以上教育模式有助于豐富教學形式,將其應用于翻轉課堂,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此外,有較多學生提及翻轉課堂需要用較多的時間進行學習,比傳統(tǒng)方法負擔更重。事實上,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準備課程,如需要反復地錄制課程講解視頻,課堂需要做精心準備,需要做好預設問題的回答并且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因此,并非所有的課程均適合開展翻轉教學,如何合理而高效的開展翻轉課堂教學仍然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總之,該研究為翻轉課堂應用于小兒外科學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翻轉課堂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角色,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翻轉課堂在小兒外科教學中具有良好的前景,但在開展方法及課程選擇上亦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1]曾麗蝦.基于翻轉課堂的眼屈光檢查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4,28(5):518-520
[2]劉榮.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28
[3]李春芳,付晶,李雪蘭.翻轉課堂在婦產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29(5):529-531
[4]李蓓,劉源,劉文佳,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口腔組織病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29(4):402-404
[5]高宗強,段琛,吳瑋,等.翻轉課堂在骨科教學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29(4):429-431
[6]郭桂真,吳婷.“翻轉課堂”與“跨越式教學”的本質比較與發(fā)展分析—訪北京師范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何克抗教授[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5(9):3-6
[7]王米雪.國內外翻轉課堂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基于期刊文獻的內容分析[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29(6):607-611
[8]張雪婷.奇思妙想:微課、慕課與翻轉課堂的關系[J].學周刊:上旬,2016(2):223-224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pediatric surgery teaching
WuKai,WangJianjun,XuShuai,YangLiucheng
DepartmentofPediatricSurgery,ZhujiangHospitalof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28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pediatric surgery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MethodsWe recruited 140 students of five-year clinical medicine program from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with 70 students. One group received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ntrol group). We evaluated the teaching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by questionnaire and test after the experiment. Results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could significantly help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ourse satisfaction, mastery of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est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P<0.05). ConclusionIntroduc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pediatric surgery teaching can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their deep understanding of course content, and improv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is new teaching mode is worth popularizing.
pediatric surgery; flipped classroom;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 instructional design
2016-03-31
吳凱(1985-),男,江西宜春人,主治醫(yī)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小兒外科常見疾病診療及教學工作。
楊六成(1964-),男,河南濟源人,主任醫(y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兒外科疾病診治及教學工作。
電話:18665000928;E-mail:sdylc@aliyun.com
G434;G642.0
A
1004-5287(2016)05-0566-03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