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毅力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如何自主識字,同時這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小學生的思想不成熟,注意力不夠集中,在學習語文漢字過程中容易因為所學內容量大而引起混淆等問題。在小學語文識字教育上如何達到自主而且高效是小學教育者需要共同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自主識字;學習氛圍;策略;習慣
一、小學生識字情況分析
目前很多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都對識字很感興趣,并且能夠記憶了解生字生詞,在老師的幫助下可以簡單對話和造句。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認字的過程感到枯燥無味,導致有很多講到的內容都不能掌握,及記憶。識字的過程大都是跟著老師,被動地去學習漢字,學習效果都不明顯。漢字的記憶也不夠清晰,甚至腦中完全沒有印象。
漢字有很多讀音相同、字形相似,同一個字多個讀音等等情況,導致本來就缺少語言漢字積累的小學生更加困惑,在使用的過程中也經常因為這些漢字而出現錯誤。
二、學習氛圍對學生自主認字的影響
低年級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能夠打開自己的思路,可以快速應答,積極自主加入課堂中來,這樣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反之,學生在低沉、枯燥的課堂氛圍下,可能導致學生怯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最終學習越來越變得被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都應該表現出關心的態(tài)度,尊重他們的想法,讓學生的心中建立起自己是被老師關注的自信形象。同時可以以小組的形式自主學習,將層次不同的學生組建在一起,相互幫助,共同提升自主識字意識以及能力。最后在點評學習成果的時候,教師需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見解并適當表揚,讓學生有提升主動識字能力的信心。
三、自主識字的相關策略討論
1.教會學生如何識字
小學生識字教學是他們在以后整個學習生活的基礎,而且學習的內容量也極其多,所以教會學生如何自主識字是學習的要點所在。老師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內容,逐步引導學生的自我學習識字意識。只有學生學會了識字,最終的學習效果以及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才會不斷增加。通過找出生字的組成規(guī)則來學習,教會學生根據每一個漢字的規(guī)律認識漢字,同時老師需要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使用屬于他們自己的一套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興趣和效率。在學習中的擬物化想象認字,也是一種能夠提升學生識字興趣的辦法。例如,古時的書籍是竹子做的,所以“籍”用到了竹字頭。通過想象法識字,使得認字的過程活潑輕松,更容易使學生記住,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認字的動力。
2.興趣做主導,通過課堂活動提升認字能力
為了引起學生對自主識字的動力,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提出有趣的授課方法。低年級學生都很活潑,喜歡玩樂,在課堂中引入游戲一定是一個可以激起學生興趣的方法。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通過游戲學習漢字,不但可以讓學生輕松地學習,在玩樂中學到知識,對識字學習產生學習的欲望,同時能夠減緩學生對課堂的抵觸情緒,增加學生自學的自信心。只要老師不脫離授課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心理,在課堂上營造活躍輕松而且適宜的游戲環(huán)境,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去認字,并提升其對語文學習的整體素養(yǎng)。
3.在閱讀中養(yǎng)成自主識字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以及意識,單靠老師的傳授是不夠的。還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一篇文章,并將不認識的字標記出來,通過查詢小學生拼音字典認識漢字,達到學習的效果。同時,老師可以組織閱讀課堂,提供一些符合小學生閱讀的短文,學生在閱讀中不僅認識了生字,而且可以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促進自主閱讀并認識生字的能力,為今后更長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閱讀也不僅局限于書籍文章,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物品也可以作為學習的工具。如,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點滴,當買回物品的時候,包裝袋上的漢字有不認識的時候,可以剪切下來,粘貼在筆記本上并自主查詢字典,標注上讀音等等。整個過程雖然不在課堂,但是過程輕松,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同時也使其學到了漢字,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使識字過程變得高效。
4.學習后的適量練習必不可少
通過各項活動的學習,學生對生字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識。為了練習鞏固所學的內容,老師發(fā)下的練習要做到適量,不可讓學生一味抄寫,以免過多的作業(yè)壓力會阻礙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激發(fā)其負面學習情緒,甚至產生應付偷懶的心理,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習慣,達不到學習的效果。
識字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是老師講解貫穿全課堂,而是帶領學生自主地去了解、探索,最終能將知識同化為學生自己所有。
參考文獻:
潘澤涼.談低年段識字教學[J].教育革新,2009(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