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和斌
隨著高考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一個明顯的標志是《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2017年高考全國卷只考語文數(shù)學兩科,并且語文學科的高考分值將由150分提高至180分。其它省市也陸續(xù)表態(tài)將采取跟進措施,提高語文學科在高考總分中的權重。這一政策的轉變對我們語文老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說它是機遇,是因為語文老師的地位將會提高;說它是挑戰(zhàn),是因為可以預見將來語文老師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一批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將會更加受歡迎,而有一些語文老師將會被淘汰。所以,語文老師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限于篇幅,不去一一講解。本文只從宏觀上予以闡述。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避免“三缺位”(老師缺位,學生缺位,工具性缺位),做到“三到位”(講到位,練到位,背誦到位)。
首先要避免老師缺位。老師缺位是指某些老師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如對教材的鉆研不夠,沒有吃透教材,講課缺乏深度,學生學不到知識。批改不認真,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試卷很草率,有的老師只發(fā)不改,有的老師只發(fā)不講,把答案發(fā)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對答案。這種情況在高三兩輪復習中,特別是最后的輪考期很常見,導致最后增分乏術。這種現(xiàn)象實際是老師的懶惰思想在作怪,某些老師想舒服,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殊不知,這樣做是在誤人子弟。我們全體老師都應避免。
其次要避免學生缺位。某些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很差,一切依賴老師的安排,就像打陀螺,老師抽他一鞭子他就動一下,不抽他,他就不動了。還有些學生懶惰成性,你就是拿鞭子抽他,他也不動。這兩種學生缺位,造成成績差很好理解。還有一類學生,想學習,但沒有方法,不知如何使勁,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看似沒缺位,卻是效果甚微,事實上還是學生鉆研沒到位,令人同情。學習既是老師的事,更是學生的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如果他的積極性沒有激發(fā)出來,必然不能得高分。對于前兩種學生,老師要將強督促,對后一種學生則要加強方法指導。最理想的情況是,學生自覺性高,方法又得體,遇到不懂的問題,他會千方百計的弄懂,他會主動去掃除學習上的一切障礙。語文老師要在這方面多動腦經(jīng),力爭達到最理想的境界。
最后要避免工具性缺位。語文學科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但它首先是工具性,所以語文課只能加強工具性,不能削弱工具性。遺憾的是,很多語文老師在上課時喜歡架空分析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或是分析詩文“飄逸”“樸實”的風格。偏偏忽略了字詞句段語法修辭這些基本的東西。語文老師就應該咬文嚼字,語文課就應該咬文嚼字,把字詞句語法修辭這些東西牢牢抓在手中。比如講一首詩,首先要把字詞講清楚,讓學生明白字面意思,然后才能深入分析詩歌的內涵。而不是一開始就分析主旨和技巧,卻忽略了字詞大意的講解。
以上講的是“三缺位”,下面闡述“三到位”。
首先是講到位,這是對老師而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皞鞯朗跇I(yè)解惑”三者都要求老師講解到位,使學生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之感。最高境界的講解應該是使學生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悟。作為語文老師,必須口齒伶俐,知識淵博,講課時如口吐蓮花,馨香暗浮。所以語文老師一定要練就講功。只有老師講到了位,學生才能學到位?,F(xiàn)在有一種理論認為,老師不應該講,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講,老師退出講臺。這種理論容易助長教師的懶惰之風,造成課堂“放羊”現(xiàn)象,應引起警惕。我認為,老師和學生要職責分明,該老師講的,老師一定要講到位,而不能失職;該學生講的,可以放手,但老師善放還要善收,做到收放自如。絕不能放任不管。
其次是練到位。訓練是提高成績的最有效方法,但練什么,怎樣練,則大有學問。一般來說,訓練要有針對性,要針對教學大綱的要求,要針對考試大綱的要求,要針對高考試卷,要針對學生實際。做到這四針對,就解決了練什么的問題。怎樣練?先講后練,當堂訓練,反復練習,專題練習和綜合訓練相結合。大體可以解決怎樣練的問題。
最后是背誦到位,或者換一種說法是記憶到位。記憶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語文老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背記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落實一切知識。否則,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江夏區(qū)實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