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華
摘 要:《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這部小說享譽世界,至今有許多不同的中文譯本,這些中文譯本時間跨度大,彼此之間的差別也大。從翻譯的角度看,這些差異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文從這一點出發(fā),對不同的《簡·愛》漢譯本做出深入的比較研究,提出一些粗淺的見解。
關鍵詞:《簡·愛》;時代性;社會文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0--01
一、前言
《簡·愛》(Jane Eyre)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公元1816年4月21日~1855年3月31日)的一部代表作品。這部長篇小說成書于十九世紀,我們文學界一般認為它是夏洛蒂·勃朗特自身的自傳性作品。
《簡·愛》傳入我國的時間是1935年時,至今被重譯多次,每一次都具有巨大的價值。但是從上世紀四十年至今,已過了八十多個年頭,時間跨度很大,此間翻譯出的版本頗不相同,帶上了很濃厚的時代烙印。所以在今天的文學翻譯界,興起一股浪潮,即對于這些譯本時間跨度大的文學翻譯作品,其語言、其風格加以分析探討,對比各種譯本,做出比較研究。本文通過對《簡·愛》的四個經(jīng)典中文譯本進行深入、細致的比較,目的在希望讀者能從比較當中更深入地讀懂《簡·愛》的中文譯本。
二、《簡·愛》及其漢譯本
《簡·愛》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出生在英國的北部。這一位女作家的家庭很有意思,本是一個牧師家庭,這沒什么特別,但是夏洛蒂·勃朗特有兩個妹妹,一個叫艾米麗·勃朗特,一個叫安妮·勃朗特。如果一時還不能想到這里面有什么意思,那么她們的作品會更有名些,《呼嘯山莊》的作者就是艾米麗·勃朗特,《艾格尼絲·雷格》的作者就是安妮·勃朗特,她們?nèi)忝谜怯膶W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
《簡·愛》的故事是講一個英國的孤兒,在困境中不斷地磨難,不斷追求尊嚴與自由,而最終獲得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小說最精彩的部分無疑是講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熱切歌頌了不顧傳統(tǒng)舊道德是束縛,而爭取幸福的女性形象。作者寫這部小說時,英國正是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封建思想觀念還很濃厚,社會漸漸透露出了一絲反抗的曙光,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帶來了一片光明,為女性爭取社會地位,為女權運動吶喊助威?!逗啞邸肪褪窃谶@樣的時代背景下寫成的,于是它就具備了它的時代價值。
至今,《簡·愛》中文譯本比較有名的有1980年由上海市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祝慶英翻譯本、1993年由南京市譯林出版社出版的黃源深翻譯本,以及1994年出版的黃淑仁翻譯本、1995年出版的宋兆霖翻譯本,還有更早期的1956年由上海市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李霽野翻譯本、晚期的2003年由遼寧市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戴侃翻譯本。各家譯本特色鮮明,具有不同的價值,我們且相互比較研究。
三、不同的譯本對比分析
經(jīng)過對諸家不同中文譯本的詳細對比,可以看出,祝慶英的譯本和黃源深的譯本最受讀者歡迎,而黃淑仁的譯本其翻譯運用詞匯更加豐富,形式多樣,變化無窮,這是他的譯本的一大特色。下面通過對比,從三個方面對不同的《簡·愛》中文譯本作出分析。
(一)性別差異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簡·愛》的作者是一位女性。這一點不是性別偏見,而是肯定了女性視角的獨特,特別是這部小說的內(nèi)容是寫女主人公的反抗,最終獲得幸福的經(jīng)歷。在女性主義的作品里面是十分成功,并且占據(jù)重要地位的。從這一點上看,翻譯者如果是一位女性的話,那么或許更能懂得女性世界的語言、女性世界的內(nèi)容、女性世界的思想,就更能將《簡·愛》的原本更加準確地翻譯出來。我們觀察這些《簡·愛》的中文譯本,祝慶英的翻譯本在這一點上就十分有價值,她更能通過自己的女性立場注意并且翻譯出《簡·愛》原本中的女性主義思想。
(二)語言的時代性
其次,是翻譯語言的時代性。我們在上文提到自從《簡·愛》介紹到中國之后,翻譯本絡繹不絕,但是前后跨度是相當大的。了解過語言學知識的人一定知道,語言在不斷地變化,就像兩百年前還是文言文,一百年前有胡適一批人開始鼓吹白話文,那相比于今天的語言,可以說是民國白話,而當下又是最新的漢語語言了。語言在不斷地變化,翻譯者運用他那個時代的語言來翻譯,于是形成了不同中文譯本的語言時代差異性,比如李譯本和黃譯本的差別就相當明顯。
(三)社會文化的差異
最末,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社會文化的差異?!逗啞邸纷钤绲淖g本出現(xiàn)在民國時期,那時候社會文化如何,是軍閥混戰(zhàn),是局部三民主義,是白色恐怖,這些復雜的社會文化背景影響了翻譯者的思想,影響了他們在翻譯過程中的詞匯、句子的選擇。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在意識形態(tài)上又有了變化,我們熱愛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理論去做《簡·愛》的翻譯工作,再后來是改革開放,我們才擁有博大的國際胸懷來看待這部小說,真正地翻譯出其中的味道。這些都或多或少地表現(xiàn)在不同的譯本中,留下了深刻的社會文化痕跡。
四、小結
總之,不同的譯本一定有其差異的合理性,而這差異的合理性,從翻譯角度上看,是極具研究價值的?!逗啞邸非『檬沁@樣一個好案例,它的不同譯本時間跨度大,恰好能夠清楚看出不同譯本之間差別的價值所在,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2]戴侃譯:《簡·愛》,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李霽野譯:《簡·愛》[M].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6年版.
[4]黃源深譯:《簡·愛》[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4年版.
[5]祝慶英譯:《簡·愛》[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版.
青年文學家2016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