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四建(桐城市天城中學體育組,安徽 安慶 231480)
“小老師”教學模式在中學籃球課堂中的運用研究
方四建
(桐城市天城中學體育組,安徽 安慶 231480)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诖朔N情況,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始嘗試采用“小老師”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由于運用得當,所取得的教學成效也令人非常滿意。受國內目前“小老師”教學模式研究思潮的影響,本文嘗試對該問題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進一步促進“小老師”教學模式在中學籃球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1.1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
趙曉敏(2009)提出:“小老師”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在老師的精心設計、安排和組織下,每節(jié)課讓幾名學生站在講臺上講課,教師和其他學生在下面聽課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針對上述概念界定,筆者認為“小老師”教學模式即教師提前經(jīng)過精心預設,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活動,并在課堂上引導1名或多名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教學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模式。
1.2 “小老師”教學模式在中學籃球課堂中運用的意義
1.2.1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指定完“小老師”之后,為了更好地進行籃球教學,“小老師”需要對所執(zhí)教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預習,唯有如此方能有條不紊地展開相關的教學活動。所以說,在中學籃球課堂中運用“小老師”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在當老師的過程當中得到有效提升。
1.2.2 激發(fā)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
目前,在中學籃球課堂中運用“小老師”教學模式的教師并不多。運用“小老師”教學模式在當前的學校教育教學中可以說是一大亮點。同學們會感到“小老師”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的不同,這對于增強中學籃球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來說無疑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相關研究表明:在中學籃球課堂中運用“小老師”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同學們的籃球學習興趣。
2.1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單極”運用
這里所說的“單極”是指一堂課僅有一位“小老師”,且這位“小老師”從頭至尾負責該堂課的教學。這種“小老師”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課堂把控能力,對于他們的教學能力提升來說也是一種有效的鍛煉。
踐行這一教學模式,需要中學體育教師事先對下一堂課即將擔當小老師的學生進行指定,指定完下一堂課的“小老師”之后,需要引導其首先進行教學設計,然后再考慮教學過程當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問題,并提前做出相關的應對策略。例如執(zhí)教“原地單手肩上投籃”一課的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小老師”掌握本堂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包括(1)認知目標:學生知道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要領,建立動作概念,體會到“蹬、伸”的重要性。(2)技能目標:85%左右的學生掌握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動作技術,35%左右學生在投籃時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用力。(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間的互幫互助、自我展示、相互評價的能力。了解完相關的教學目標之后,教師要求其回去根據(jù)教材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完成之后,“小老師”需要將具體的教學設計內容交由老師審閱,并提出修改意見。經(jīng)過多次反復地修改,最終對教學設計進行定稿。在正式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將自主權交給“小老師”,讓其盡情發(fā)揮。當“小老師”的教學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其有效化解難題。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單極”運用方式中所選擇的“小老師”,一般需要選擇那些具備較強組織能力且籃球技能較高的學生。為了更好地踐行“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單極”運用方式,每次教師可以指定多位小老師,讓其分別準備。教師再從中擇優(yōu),最終確定下一堂課的小老師。這樣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其參與備課的積極性,盡可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2.2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多極”運用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多極”運用方式是指一堂課由多名“小老師”共同執(zhí)教且同時進行。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到相關的教學鍛煉,也可以發(fā)揮不同學生的優(yōu)點,共同商討下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
踐行這一方式,和“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單極”運用方式基本相似。教師事先需要指定下節(jié)課擔當小老師的多名同學,可以是2名,也可以是3、4名。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多極”運用方式所指定的“小老師”不能過多,以免造成更多的意見不統(tǒng)一,進而影響教學進度。指定完“小老師”的人選之后,教師需要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商討制訂下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完成之后,教師同樣需要對其進行審閱和修改,引導他們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例如執(zhí)教“運球”一課時,“小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體育教師需要提醒其要注重趣味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多在課堂中穿插一些運球游戲。因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非??菰?,如不適時地融入一些籃球游戲,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參與練習的積極性。提醒完畢之后,再由小組成員發(fā)揮自身的智慧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最后由教師修改定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時刻提醒“小老師”們注意合作。要讓其明確:合作才是完成該節(jié)課的成功之道。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多極”運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同學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對于他們今后走向工作崗位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老師”教學模式的“多極”運用方式所指定的小老師應該進行異質選取,即將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層次的同學有機組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還要注重男女搭配。這樣做不僅可以保證教學質量,還可以讓不同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有效地鍛煉和成長。
2.3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疊加”運用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疊加”運用方式是指將一堂課分為若干部分,然后指定多名“小老師”分別擔任各個部分的教學任務。這種運用方式也是中學籃球課堂“小老師”教學模式的主要運用方式。
在中學籃球課堂中踐行“小老師”教學模式的“疊加”運用方式,需要體育教師提前將整堂課分為若干個組成部分。通常意義上來說,可以按準備活動階段、正式教學階段以及課堂結尾階段等標準進行劃分。如在“按照運球”一課當中,體育教師可以指定3名“小老師”進行課堂教學。1名“小老師”負責準備活動階段的教學,1名“小老師”負責正式教學階段的教學,1名“小老師”負責課堂結尾階段的教學。指定完畢“小老師”之后,讓其分別回去進行教學設計,最后交由教師審閱、修改、最終定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需要這些“小老師”很好地進行教學銜接。準備活動完畢之后,另外1名“小老師”需要立刻進行正式階段的教學,該名“小老師”宣布正式教學結束之后,負責課堂結尾階段教學的“小老師”也必須及時跟上,做到無縫銜接。在這個過程當中各位“小老師”的教學絕對不能脫節(jié),這一點需要體育教師提前對其進行提醒。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疊加”運用方式可以對“小老師”進行專項鍛煉,他們專攻某一階段的教學內容,更有利于發(fā)揮出“小老師”教學模式的成效。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專長進行了解,從而有的放矢地將他們安排在各個教學部分的具體教學崗位之上。這樣的做法更能發(fā)揮出“小老師”教學模式的“疊加”運用效果。
2.4 “小老師”教學模式的“適時”運用
除了上述幾種“小老師”教學模式的運用方式之外,在中學籃球課堂中還可以對“小老師”教學模式進行適時運用。這里所說的適時運用是指由體育教師負責整體課堂教學,再選擇合適的機會指定“小老師”進行課堂教學。這種運用方式更加具有靈動性,也更加考驗“小老師”的臨場應變能力。
例如,一位中學籃球教師在執(zhí)教“原地單手肩上投籃”一課的時候,雖然經(jīng)過反復的動作示范,仍然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完成這一技術動作并不標準??吹酱朔N情況讓其頗感焦急,靈機一動,他決定變換教學方式。讓班里幾名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動作較為標準的同學擔任“小老師”,對班里的同學進行分組教學,即1名“小老師”負責組內幾名同學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與當前所提倡的小班化教學非常相似,在“小老師”的耐心指導之下,同學們很快掌握了該技術動作。這一點也讓該名體育教師欣喜異常。
在上述教學片斷當中,由于該名中學籃球教師適時地運用了“小老師”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這即是“小老師”教學模式適時運用的魅力所在。它可以有效彌補籃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1 “小老師”教學模式不能濫用
“小老師”教學模式在中學籃球課堂中不能濫用,濫用的話會給同學們在無形中增加一定的“負擔”。不僅不會讓他們體驗到這種教學模式的快樂,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畏懼籃球課。筆者認為,“小老師”教學模式只有適時運用,方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其成效。具體何時運用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而定。如在同學們學習興趣低下之時、在教學任務輕松之時等。
3.2 “小老師”的指定需要靈活對待
在“小老師”教學模式的運用當中,體育教師需要指定“小老師”進行教學。在體育教師指定“小老師”的過程當中,如果有學生自告奮勇地擔當“小老師”,體育教師需盡量將其考慮進來,以免打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除此之外,在“小老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有“小老師”沒有準備好教學,或者說其組織的教學非常糟糕,此時體育教師需要及時介入,親自上陣進行教學,從而有效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上述這些方面均需要體育教師靈活處理、分別對待。
“小老師”教學模式在中學籃球課堂中的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課堂教學模式,讓中學生更多地體驗到籃球學習的快樂。事實上,上述“小老師”教學模式不僅適用于中學籃球課堂,在小學、大學籃球課堂中也同樣適用。甚至也適用于其他體育項目的教學當中。希望本文的寫作可以對更多的一線體育教師有所裨益。
[1]趙曉敏.“小老師”教學模式在《歷史與社會》學科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7):204-205.
[2]康珍.高中英語“小老師”[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8(12):45.
[3]劉幸福,吳元喜,肖林,尹江安,劉凌.論“小老師”實驗教學模式下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yǎng)[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5):67-68.
[4]劉幸福,吳元喜,余龍江,劉曉雁.論生化實驗教學改革中“小老師”自身的能力培養(yǎng)[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102-103.
G807.3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1-057-03
2015-11-25
方四建(1976 ~),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