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楊浩瑩
心納高山云水近—趙鳳岐先生的山水世界
□ 文/楊浩瑩
趙鳳岐
河南寶豐人,漢族,民革黨員。1969—1974年師從趙望云先生,學習中國畫山水,同時趙振川先生指導素描與速寫。1977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shù)系,現(xiàn)任陜西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副教授,陜西美協(xié)會員。
趙鳳岐先生,著名中國山水畫家。一位汲取了東西方藝術(shù)的“靈魂畫家”,一位把作品當“孩子”滋養(yǎng)的畫家。他走遍祖國的大山名川,默默耕耘。春去秋來,匆匆數(shù)十載,把對山水的那份真摯情感,落墨于自己的作品。他畫筆下的水,從來不曾波濤洶涌,總是安靜地流淌著,像港灣一般溫暖包容;他的云霧,從來不曾打扮自己,或輕描淡寫,或彌漫變幻,像花季的少女清純的微笑著……山谷空靈,鳥鳴鶯啼,水波蕩漾,扁舟自平。澹遠恬靜,唯美至極,充滿詩意。
和趙鳳岐先生的相識,還是去年春應(yīng)張鴻均老師相邀,一起去了西岐雅軒畫室。他的畫室頗大,筆墨紙硯一應(yīng)俱全,整潔有序,可容多人同時作畫。我們一行數(shù)十人,品茶、作畫、交流,讓我有幸欣賞到了他的作品。
趙鳳岐先生早年師從趙望云,學的是中國畫。青年時代在上海戲劇學院美術(shù)系專修水粉、油畫。從俄羅斯回來的周本義、楊祖述老師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俄羅斯繪畫講的結(jié)構(gòu)與光影,法國印象派繪畫講的光與色,對當時只有20多歲的趙鳳岐給予了莫大的滋養(yǎng)。
趙鳳岐先生認為,中國畫是線的藝術(shù),是二維藝術(shù)。油畫是面的藝術(shù),是三維藝術(shù)。怎么有效的秉承傳統(tǒng)又能創(chuàng)新,使二維藝術(shù)有些增進,誕出一個健康的正品,又不落俗套,是他一直以來的追求。
觀賞他的作品,不難看出,先生用墨極其講究,不論畫幅大小,都親自硯墨。國畫典型的“線”,被他埋在了“面”里。他的皴也是與眾不同,帶有部分的油畫筆觸,短線頻頻,澀勁有力,變化豐富且厚實。整個畫面第一眼,你幾乎不會感知到線,但細心觀察到處都有線。我一直不理解他的“線”為何埋在“面”里,他說線也有虛實,虛更能讓“意”傳神。我瞬間頓悟,虛無、無界限是他所要表達和追求的境界。正如他說,“萬物無界限,且息息相關(guān),畫也一樣,山與山相關(guān),樹與樹相關(guān),云與山相關(guān),山與水相關(guān)……它們是密不可分的”。他中西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比太極,一切為己所用。我心里暗暗稱奇,這是“趙氏”皴嗎?若是“趙氏”皴,就太高妙了。
趙鳳岐先生作畫,一旦起筆,則入無人之境,心中丘壑縱橫,筆下氣韻萬千。古拙簡勁而又法度甚嚴,著眼處曠達高雅,其揮灑間,極天地之大觀,得山水之清氣,落筆而就。每次看他作畫,都詫異于他的巧思妙想為何總是源源不斷,層出不窮。我想,這和他豐富的學識是分不開的。
“清風明月本無價,遠山近水皆有情”,這是他掛在畫室的一幅對聯(lián)。先生對山水是多情的,對恩師也是多情的。仔細想想,他的畫中有許多云,如《云煙人家》《云煙太行》《萬仙山云煙》《云煙漢水》等等無數(shù)幅“云篇”。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守望云,我想他是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緬懷老師。
“山水總歸詩格秀”,這是納蘭性德的詩,也是趙鳳岐先生常引用的一句話。趙鳳岐先生的作品讀來就是一首首詩,一首首廣義唯美的詩,充滿著韻律之美,凝練之美?!扒屣L隨我意,山水候知音”,每讀趙鳳岐先生的山水作品,仿佛看到他,一筆墨,畫在幽林深深的地方,靜心聆聽著流水潺潺;又一筆墨,畫在一棵空谷之樹的枯榮面前,以基督慈悲之心,悄然參悟透了一場生命的真諦;再一筆墨,畫在氣骨凌云、逸氣出塵的丘壑平川旁,深情明白了山川蘊含的靜水流深、道法自然的秀美世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趙鳳岐先生一生孜孜不倦,臨池不輟,他胸懷山川,情系江河。他用心,用情,用筆,用他獨到的藝術(shù)形式,在藝術(shù)的道路上不停思索,不斷創(chuàng)新,必將攀上更高的藝術(shù)頂峰。
歡迎讀者加入“2016綠頁”之旅。
來稿請發(fā)送電子信箱:ed66@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