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
摘 要: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開展數學活動的機會,在初一數學教學中若能恰當應用微課技術,就能夠構建一個迥異的互動、交流環(huán)境,使教學的諸要素及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機融合,形成相對的優(yōu)化態(tài)勢,切實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感染力和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關鍵詞:初一數學;微課技術;數學活動
一、研究背景
我校是區(qū)一級學校,學生大多來自五鳳村,瑞寶鄉(xiāng)和周圍幾個住宅區(qū),五鳳、瑞寶不少的學生家長都有自己的出租屋,收租使得他們的經濟來源頗豐,且不需要忙碌地上班,初一數學基礎是否扎實,這些都在影響著我們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果,所以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推進更為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微課技術的運用,可以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可以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將教育信息技術落實到學生的學習行動中,切實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微課技術的作用
微課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最新表現形式,其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就某個教學知識點(主要是重點、難點和疑點)或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彩教學過程(課例片段),囊括了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測試、教學反思、學生反饋等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輔助性教學資源。這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新型教學手段,對初一數學教學具有革命性的促進作用。
三、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1.出現的問題
在初一數學課上,若教師無論什么課型和內容都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種表面“熱鬧”的學習氛圍只能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果必然適得其反。有的教師在講解幾何證明題時,整節(jié)課可以一個證明過程都沒有,全交給部分學生去講解,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過程難以成為全班的示范,教師缺少了必要的指導,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是為合作而合作的表面現象,勢必會造成有學生學不好,有學生學不飽。
2.解決策略
運用微課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制作微課不是簡單錄制的最終結果,而是教學研討活動的開始,在初一數學課堂內,根據需要在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制作微課,可以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比如,在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性教學中使用微課,雖然數學教學的資源來源于生活,但很多生活中的實例并不能清晰地反映在課堂中,所以,我們常將現有的生活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之后,讓學生進行探討研究,但是,學生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能力有高低之分。而對于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微課展現現實問題,幫助學生感知具體的生活問題,從而經歷問題轉化的過程。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很多廣泛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微課展示廣州換季時班尼路、卡路約翰等衣服的打折情況,然后提出問題:“商家如何控制標價和折扣才能賺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用微課引出銷售中的盈虧問題:
某商店在某一時間以每件60元的價格賣出兩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虧損25%,賣這兩件衣服總的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不虧?
現在開始分組討論:討論后請小組推薦代表發(fā)言。
小組1:不盈不虧。
小組2:虧本。
小組3:盈利。
小組4:不盈不虧。
在學生的討論中,都試圖說清自己的理由,此時我注意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贊賞他們小組討論的熱烈和效果,最后總結“最好的工具就是我們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它能幫我們認清事實?!?/p>
請學生分析:兩件衣服共買了120元,是盈是虧就要看這家商店買進這兩件衣服時花了多少錢,如果進價大于售價就虧損,反之就盈利。
例如:一件商品的進價是40元,如果賣出后盈利25%,那么商品利潤是40×25%元;如果賣出后虧損25%,商品利潤是40×(1-25%)元。
本問題中,設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進價是x元,它的商品利潤就是0.25x元。根據進價與利潤的和等于售價,列得方程:
x+0.25x=60
由此得x=48
類似的,引導學生填好導學案和課本的空格部分,最后強調解題格式。
解:設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進價是x元,另一件的進價為y元,根據題意,得:
x+0.25x=60
解得x=48
y-0.25y=60
解得y=80
60+60-48-80=-8(元)
答:賣這兩件衣服總的虧損了8元。
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堂訓練。
廣州某琴行同時賣出兩臺鋼琴,每臺售價為960元。其中一臺盈利20%,另一臺虧損20%。這次琴行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不虧?
解:設盈利20%的那臺鋼琴進價為x元,它的利潤是0.2x元,則x+0.2x=960,x=800。
設虧損20%的那臺鋼琴進價為y元,它的利潤是0.2y元,則y-0.2y=960,y=1200。
答:兩臺鋼琴進價為2000元,而售價1920元,進價大于售價,因此兩臺鋼琴總的盈利情況為虧本80元。
作業(yè):某文具店有兩個進價不同的計算器都賣64元,其中一個盈利60%,另一個虧本20%。這次交易中的盈虧情況?
課堂訓練部分制作微課可以反復使用,直到學生能夠基本將如此抽象的數學問題解決為止。
四、微課技術的有效運用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對于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需要有嚴密的說理過程,更加需要注重數學問題的邏輯推理,在對數學例題、練習題的講解中,學生可以關注例題的知識本源,演繹推理過程,而微課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節(jié)省書寫中花費的時間,我們也可以將同一類型的習題放在一起,制作成系列微課在教學中使用,但是無論實施什么教學模式,使用什么教學手段,教師都應該牢記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制作微課,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為此,我選擇了新人教版七年級上3.4節(jié)“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課時“銷售問題”進行以上說明,按照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歸納應用的流程去制作微課,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和群體決策的能力。
本案例的基本過程為“提出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得出數學問題的解—回歸實際問題的答案”。
本節(jié)課在教學方法上,從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歸納應用??梢愿玫嘏囵B(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尋找等量關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令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要反作用于生活。這樣我們的數學才能更加貼近生活,沒有教師設計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少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初一數學課堂上只有失敗,沒有成功,那么我們的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所以,高效數學課堂不單是數學知識講授的有效,更應該是發(fā)揮微課技術的作用、消除不良因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提高初一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節(jié)課就是筆者對微課技術在初一數學課堂教學運用的初步嘗試。
參考文獻:
[1]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