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高等技術型人才,因此,職業(yè)教育的辦學目標必須是面對市場的,其導向即是以學生就業(yè)為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本文探討藥物分析課程在實驗教學方面的不足之處,構建層次與模塊化的全新實驗教學模式,旨在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實驗教學模式;藥物分析課程;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214 -01
近年來,隨著藥品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社會要求越來越多的藥學人才,高等職業(yè)教育則需要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等技術型藥學人才。而實驗作為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學習必須重視到實驗的重要性,以實驗課程的改革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提高教學效果,在今后的崗位中使學生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
一、藥物分析課程在實驗教學方面的不足
藥物分析課程具有與相關學科滲透性強、實用性、實踐性和理論性的特點,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院校在設置該課程實驗教學方面還存在以下的不足之處。
(一)實驗教學內容單一。
傳統的藥物分析課程在實驗教學方面內容較為單一,涉及的層次僅有兩個方面,即綜合性實驗和基礎性實驗,且不具有較為清晰的實驗教學層次,主要實驗均為經典驗證性實驗,不具有教導的實驗意義。而綜合性實驗也只是簡單疊加經典化的原理,未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難以從各方面體現其綜合性,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藥學人才的要求。
(二)教學軟硬件條件不足。
由于藥學專業(yè)具有較多的實驗儀器,且同一儀器都有著不同的型號不同的功能,而學生不可能全部擁有這些儀器,導致很多實驗都無法進行;由于不具有較多的儀器設備,器材藥品又具有損耗大的特點,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分組進行,并不是每一名學生都能做到自己動手,無法使每個學生都熟練操作此類儀器,不利于培養(yǎng)高等技術型藥學人才[1]。
(三)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都是在實驗之前,教師對學生詳細講解實驗注意事項、目的、操作不走、原理等,給學生準備好所有的試藥、試劑、設備、儀器,學生不需要進行獨立思考,導致學生不具有較高的積極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主動性。
(四)學生基礎不具有統一性。
高職高專院校的藥學專業(yè)文理科都有,高考分數也參次不齊,而相較于理科生而言,文科生不具有較好的化學基礎,也不具有較好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實驗動手能力。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較大的差異,又具有個性化的特點,采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無法很好地平衡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之間的關系,導致不具有較好基礎的學生逐漸對本專業(yè)失去興趣,加劇了兩級分化的程度。因此,必須打破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做到分層次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構建層次與模塊化的藥物分析課程實驗教學模式
(一)層次與模塊化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將每個班學生分為兩個層次(A組和B組),B組不具有較好的化學基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授課,A組學生注重培養(yǎng)在實際中運用理論知識,教師可對實驗內容進行簡單介紹,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其能夠獨立思考完成此次實驗,在安排實驗內容的時候,教學可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選擇不同的應用功能項目,選擇不同的實驗內容教學,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B組學生注重訓練其基本技能操作,教師必須對基本技能操作的要點進詳細講解[2]。
(二)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科學分層。
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的藥物分析課程開設對為二年級學生,此時學生以及完成了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基礎課程以及天然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化學等課程,則需要設計調查問卷,對困難學生的學習盲區(qū)進行了解,找出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初步分層。
(三)展開調研,初步改革。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驗能力,教學內容基本可分為以下幾個功能模塊:①設計、創(chuàng)新性實驗模塊;②培養(yǎng)和提高綜合能力模塊;③實際運用基本理論模塊;④訓練基本操作技能模塊。每一個模塊中都具有許多有代表性的實驗,再項目化得設計實驗內容,實驗內容也必須具有一定的空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選擇適宜自己的實驗內容。
(四)多種實驗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
1.讓學生參與到課前準備工作當中。使學生參與到課前準備工作當中,使其能夠具備一定的管理實驗室的能力,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主動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每學期讓學生自愿報名參與到課前的準備工作中,也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些儀器的校準、儀器的調試、試劑的標定和試劑的配置。
2.開放型實驗室的建立。實驗室的儀器不具有較多的數量,學生不具備統一的知識掌握能力,實驗室在完成一次教學之后,在一定的時間內可安排其他實驗內容,學生可自愿預約,教師統一進行安排,集中開放給預約的學生,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查漏補缺,使學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得到充分鞏固。
3.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引進。引進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能夠使實驗教學內容更加具有表現力、感染力,且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3]。
4.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采用。在實驗課前,根據實驗的相關內容,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主預習,其思考這些問題,主動熟悉實驗方法及其相關理論知識,在進行教授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情況進行講述,由學生的不同理解,自我設計動手實驗。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更加具有明確的目的,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5.完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客觀考核。在學生完成任何一個模塊之后,都需要考核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建立完整的、客觀的評價標準,對學生必須進行多角度、全方面的考核,如實驗考試成績、完成的設計方案、實驗報告、實驗結果、實驗過程、實驗態(tài)度、實驗預習等,對學生的操作水平和實驗技能進行全面評價。
綜上所述,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必須實施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本文在藥物分析課程的實驗教學中已經開始嘗試該種全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在初期的實踐當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實踐當中,該種教學模式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總結。
參考文獻:
[1]周思敏,田懷軍,田秀靈,等.PBL教學在衛(wèi)生學實驗教學中應用的思考[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1,13(09):809-810.
[2]高強.在結構化學課程中貫徹啟發(fā)式教學的實踐與初探[J].科技信息,2011(31):207,244.
[3]姚雪蓮,廖夫生,彭紅,等.藥物分析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廣州化工,2011,39(23):153-154.
作者簡介:龍鳴(1986-),男,漢族,湖南永州人,助教,本科,永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