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華
摘 要: 英語教學作為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但就目前的發(fā)展趨勢看,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存在很大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方法過于陳舊,遵循應試教育理念,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本文主要講述人性化教學的必要性和人性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人性化 初中英語 教學措施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已經取得較大的成效,但是在教學中還是有許多弊端,使得教學活動難以開展下去。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如既往地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只顧把課程內容教授給學生,從而導致教學效果逐漸削弱,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一、人性化教學的必要性
人性化教學其實就是要求教師進行角色互換,由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使教學活動呈現出學生積極討論與交流的景象,而不是按照大綱要求將課程內容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除此之外,人性化教學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人性化教學能夠改善英語教學現狀。
造成英語教學效果遲遲沒有增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性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設計出更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育出的學生,不但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要求,還會遏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采用人性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轉變教學角色,使教學目標更符合學生發(fā)展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身意見,敢于質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質量,進而改善英語教學現狀。
2.適應當前經濟文化建設的需要。
在英語新課程中明確指出:要求教師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施教,做到因材施教。人性化的英語教學剛好滿足當代教學的人本理念,更符合當前經濟文化對人才的要求。
二、初中英語人性化的措施
1.改革與發(fā)展教學模式。
人性化教學是需要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改革與創(chuàng)新更為合適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做筆記,人性化的教學就是要改變這種固有的教學模式,重新定位教學角色,將灌輸式的教學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的課堂,教師不再是課堂控制者,而是扮演好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與引導者,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向教師提出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當學生提出質疑時,教師應細心解答,不能馬上否決學生的質疑聲,以防因教師的質疑聲澆滅了學生的熱情。這樣的教學課堂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生活化教學。
英語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需要學生長期積累詞匯,也需要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英語口語。所以,在實施個性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一改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教學課堂生活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英語,以便讓學生不用死記硬背教材,使課堂教學更具靈性、更生活化。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之前,利用實物進行教學,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譬如:在教學“Do you like bananas”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水果,如:apple/banans/pear/等實物,然后給學生提出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如:香蕉有什么作用?除了香蕉你們還喜歡吃什么水果?最后可以讓學生課下編排一個水果對話,并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從而讓英語教學不受限于課堂時間與課堂空間的限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注重實踐,提高認知。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知識都是需要學生記憶的,但是一直讓學生機械化地學習,難免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不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英語教學效率逐漸降低。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英語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英語知識。譬如:在教學“Lets celebrate”的過程中,由于這章內容主要講述國外節(jié)日,在學完這章內容過后,學生肯定會對文章里面的各種不同節(jié)日的習慣和表達產生興趣,如果只是讓學生背誦課文,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教室裝扮成節(jié)日的樣子,讓學生感受到節(jié)日的氣氛,然后教師可以開展“誰說出最多節(jié)日名稱者獲勝”的活動,有機會獲得小禮品。
三、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人性化教學,既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又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并且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采取合適有效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璐.初中英語合作學習中學生參與評價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龔明智.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楚慧杰.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