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延軍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表達與交流能力是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方面。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為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構建表達型的小學語文課堂來提高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進而使學生在主動表達的語文課堂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同時,也有助于語文課程價值的實現(xiàn)。
關鍵詞:表達型;預習;閱讀;解讀
表達型語文課堂是相對于講授型語文課堂而言的,該課型的構建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對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最大化實現(xiàn)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構建表達型的小學語文課堂,引導學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確保學生在交流和表達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表達型的小學語文課堂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一、預習后表達
預習是任何學科學習時都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的存在是為了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也是學生表達的有效環(huán)節(jié),所以,在構建表達型語文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易于表達的預習活動,比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概括故事發(fā)生的梗概、說一說文本的寫作背景等,這些都是學生要表達的內容,也是提高預習質量的有效方面。
例如,在預習《草船借箭》時,為了提高學習質量,也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在本節(jié)課的預習環(huán)節(jié),我組織學生對《三國演義》的相關內容、對諸葛亮等進行資料搜集,可以請家長輔導,而在課堂上的活動則是說一說自己對“諸葛亮”這個人的初步認識,表達一下自己的印象,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鍛煉,而且,還能順勢將學生帶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之中,引導學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和鍛煉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二、閱讀后表達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構建表達型語文課堂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作用,有效地將讀與說結合在一起,一來能夠降低學生說的無目的性,二來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有內容可說,也知道說什么,而且,這與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例如,在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夜的工作》等故事性較強的文本后,為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學生閱讀結束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活動,按照自己的思路將這些故事重新講述一次。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文本概括能力都會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當然,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我們還可以將學生的概述范圍擴大到其他題材的文章,引導學生自主去提煉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這與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三、解讀后表達
解讀后的表達是對相關問題進行交流,說一說自己對相關問題的觀點或者是對相關句子進行解讀,一來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重點句子的解讀能力,二來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使學生在主動解讀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在教學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下面的幾個問題和一些重點句子進行解讀,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如,
思考:文章中為什么多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
文本中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引導學生對每個問題進行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比如,有學生說,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是為了突出主題。還有學生說: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是為了讓讀者感受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誼,等等。組織學生大膽地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組織多種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表達,以確保學生在表達型的語文課堂中暢所欲言,同時,也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做好基礎性工作。
參考文獻:
魏紅梅.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訓練[J].儷人(教師),2015(1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