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縣海安鎮(zhèn)隆政初級中學 胡寶勤
淺談農村初中小班化美術教學的模式實踐
江蘇省海安縣海安鎮(zhèn)隆政初級中學胡寶勤
本文主要分析了面向初中“小班化”美術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首先闡述了小班化教學的特色,進而針對小班教學的應用實踐總結出了一些小班化美術教學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小組合作進行學習等,通過激勵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運用創(chuàng)新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fā)。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取得的一些教學成果,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促進小班化美術教學模式的良好發(fā)展,并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作出積極的貢獻。
農村初中小班化美術教學
由于近年來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學生數量持續(xù)下降,而國家的教學投入卻持續(xù)增加,學校數量并沒有因為學生數量的降低而相應減少。近年來,在農村地區(qū)逐漸展開了為應對農村教育新形勢下的“小班化”教學模式的探討,因此“小班化”美術教學的開展也應當順應時代教育的發(fā)展,積極探索出適合當前農村初中教育背景的“小班化”美術教學模式。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結合本文的相關研究,將在下文展開具體的教學模式探討。
小班化教學能夠促進師生間的合作。首先,小班化的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在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上,能夠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更豐富的選擇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更廣泛地參與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小班化的方式能夠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能夠與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交流,了解學生真實的內心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在小班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擁有更高的參與度,能夠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開展相關的美術教學活動,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把握能夠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還沉浸在課間活動的情緒之中,此時教師應當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與本次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到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內容上。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校園藝術節(jié)》第3課《獨特的裝扮》中涉及了各色面具,如藏戲面具、貴州儺堂戲面具、江西跳儺面具以及甘肅社火面具等內容,教師就可以播放與之相關的我國各民族、各地區(qū)特色的民俗活動中民俗裝扮的視頻內容,使學生通過面具文化感受不同的文化習俗,通過精彩、豐富的視頻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將學生帶入本次美術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
2.小組合作進行學習。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組內相同,組間相異”的標準原則,將學生按照不同的特長和興趣分為人數相等的學習興趣小組,使每一組的學生都能夠取長補短、彼此幫助,學會團結協(xié)作、共同分享學習方法,從而將學生的個人特長和個人能力得到極致的發(fā)揮和應用,通過小組間的互相競爭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格調高雅的生活品位》(“設計·應用”)中涉及了民間剪紙與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等內容,可以安排每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一件剪紙作品,具體的操作流程為:首先,每個小組制定一個剪紙主題,例如動物剪紙、卡通人物剪紙、交通工具剪紙等內容;然后按照本小組制定的主題內容,每一位同學制作出與本組主題相符合的剪紙作品,以交通工具的剪紙主題為例,在公共制定了本小組的主題為交通工具主題剪紙之后,每一位組員制作一件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例如公交車、出租車、飛機、輪船、火車等可以任由學生自主發(fā)揮,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剪紙內容進行指導和建議。
筆者在相關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經歷了一個小插曲,在一次剪紙活動中,有一組學生最后沒有完成他們小組的剪紙作品,當時筆者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么,通過詢問才知道,那個小組中的一名學生平時手工做得特別好,因此她一個人承擔了全組的剪紙任務,所以下課后該組的剪紙任務也沒有完成。我沒有在課堂上批評該組學生,而是想要讓他們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就提問學生:“這一組同學為什么沒有像其他小組一樣能夠按時完成剪紙任務呢?”全班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雖然她剪紙很厲害,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們小組沒有一起合作。”此時,那一組學生已經明白了自己的問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這是真實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案例,對于學生教育意義的影響是深遠的。對于學生的教育不應該只是說教,而是要通過具體的經歷使她們感受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之后,筆者還組織了一些團結、協(xié)作活動,使學生能夠加深對團結協(xié)作的理解,懂得交流和分享的意義,同學之間合作也更加頻繁,彼此間的友誼也更加深厚。
3.激勵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心理需求層次理論分析,要實現(xiàn)最高層級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需要一定的外在鼓勵,因而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生進行測驗、評價時,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能力,有針對性地構建出相應的成功標準,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從心理上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為學生實現(xiàn)更大的人生成就提供幫助,為學生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
教師除了鼓勵美術能力較強的學生之外,還應該對于美術能力較差的學生有所鼓勵,這類學生其他學科的成績往往不太理想,繼而對美術學科也喪失了興趣,對于此類學生教師應當給予足夠的耐心和鼓勵,若學生有進步,應當在全班同學面前給予肯定和表揚,此類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長期在學習上得不到成就感,一旦受到老師的表揚便會備受鼓舞,從而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在無形中促進學生其他各學科的成績。
4.在創(chuàng)新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fā)。
大多數人普遍認為,美術課程對于學生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模仿,不出現(xiàn)什么問題就可以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美術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聯(lián)想學習能力的訓練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人類特有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層面的高級表現(xiàn),其主要的內容是人類在現(xiàn)有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之上,從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尋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新是其核心要義。
如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校園藝術節(jié)》第1課《廣而告之》,通過帶領同學們欣賞不同種類的招貼,了解招貼的特點并學習招貼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來為校園藝術節(jié)設計招貼。對于美術課本中的廣告招貼的含義,學生們很容易理解,主要的核心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能夠轉變?yōu)閺V告設計者,從設計者的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如何進行廣告設計。在瀏覽過一些精彩的廣告設計內容之后,同學們也都躍躍欲試,想親自動手設計廣告了。同樣的以小組為廣告設計單位,學生通過對于廣告的配色、圖畫、比例結構的調配等具體內容的設計,通過此項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展示了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才華,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建立起對創(chuàng)意的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在創(chuàng)新中得到啟發(fā)。
本文主要通過對于農村初中小班化美術教學的模式實踐,總結出了小班教學的特色,并提出了小班教學的應用實踐,主要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小組合作進行學習;激勵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在創(chuàng)新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fā)等。通過以上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最終希望能夠促進農村初中美術教學小班化積極、有序地開展,為相關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一點幫助和借鑒。
[1]薛茹.關于美術小班化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調查報告[J].美術教育研究.2013(24)
[2]嚴寶根.淺談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J].華章.2014(28)
[3]岳鴻平.農村初中如何在小班化教學中開展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上旬. 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