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海濤
[摘 要]課程標準倡導的語文低碳課堂,不僅要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低碳課堂 教學手段 教學內容 教學流程 合理 精選 簡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1-016
《語文課程標準理念》強調,關注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用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高效低碳的語文課堂,在有限時間的課堂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語文課堂的現(xiàn)狀
課程改革實施多年,教學理念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要真正落到實處,就要改變教學現(xiàn)狀。首先,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敢將課堂還給學生,生怕過度放手,將達不到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得不到改變。還有的教師完全將課堂交給學生,缺乏相應的指導,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其次,對課文的解讀不夠細致深入。有些教師只停留在對基礎知識的講解上,沒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刻,無法體會課文的精髓。再次,教師的教學大多按照課前的設計預案進行,教學時按部就班,對課堂缺乏靈活的把握,不能很好地處理課堂的突發(fā)事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造成課堂教學低效。那么,教師要如何改變現(xiàn)狀,真正實現(xiàn)低耗高效教學,打造低碳的課堂呢?
二、低碳課堂的有效實施策略
1.教學手段要合理
課程標準要求打造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很多教師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將許多超出教學的活動融入課堂中,使課堂表面上看似活躍暢快,如課堂上進行相聲、小品的表演等,但這些多數(shù)都只停留在形式上,并沒有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產(chǎn)生較大的作用,使課堂高耗低效。當然,教師可以合理地設計對教學有一定益處的活動,但不能為了表演而表演。比如,在講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這首歌曲的MV,引導學生感受歌詞中的意境,也可以通過讓學生閉上眼睛來想象美好和愉快的畫面。學生在這種輕松而歡快的學習氛圍中,很好地領悟了歌詞的美,同時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此時,教師不需要過多地應用其他教學手段、花哨修飾,讓學生回歸質樸的語文課堂,能夠產(chǎn)生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要精選
大多數(shù)教師希望能將每一篇課文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段落全部給學生解釋清楚,生怕學生難以理解。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語文教學最怕的就是面面俱到,將一篇完整的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學生很難整體而連貫地對課文進行理解和消化,也就不能形成完整的思路,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要想實現(xiàn)真正的語文教學,合理的取舍和選擇尤為重要。如果教師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準確地將文章定位,給學生拋出思考問題,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對課文進行理解,體會課文中的精髓部分,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佳途徑。如講授《臥薪嘗膽》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進行反復地閱讀理解,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越王勾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和吳王夫差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區(qū)別。通過這條主線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教學內容簡單明確,教學效果明顯,輕松地實現(xiàn)了一節(jié)低碳的語文課堂教學。
3.教學流程要簡化
要想實現(xiàn)低碳課堂,必須簡化教學流程,改變以往按照設定的教學流程,一步一步、一問一答進行,缺乏真正溝通的這一教學過程。簡化教學流程,堅持“三不教”原則:學生已經(jīng)懂了的不再教;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能夠理解的不再教;教了后學生也不明白的也不再教。此外,教師要有足夠的時間和學生一起閱讀、理解、分析文章的內容。同時,可以借鑒余映潮先生的教法,將一篇課文教學分成幾個板塊進行,教學內容便可以避免繁瑣的分析,而直接引導學生進入到明確的核心內容的學習和思考中來,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例如,在進行《孟母教子》這篇課文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出三個問題:(1)孟軻怎么了?(2)孟母怎樣教育兒子的?(3)孟軻有了怎樣的改變?通過這三個問題的提問,自然地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將問題一一解開。教師只要起到引領和指導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進行文章脈絡的梳理,決不旁開枝節(jié),教學過程簡潔明了,促進了高效低碳課堂的實現(xiàn)。
實現(xiàn)低碳課堂,教師要合理地使用教學手段,精選教學內容,簡化教學流程,將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共同發(fā)展。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