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望舒極具魅力性,無論是人還是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均為如此。戴望舒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精華部分,融化于充滿現(xiàn)代氣息及情緒化體驗的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形成獨具一格且浪漫、沉郁的詩歌藝術風格。基于戴望舒詩歌藝術風格的整個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可看出,他始終在獨創(chuàng)的詩風道路上前行,詩人的詩歌生命在他獨特的風格中得到永生。
【關鍵詞】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獨特性
一個平庸的詩人,只能重復別人、模仿他人,而一個具有創(chuàng)作個性的詩人,不管是感受生活的深度、對生活的認識,還是在藝術表現(xiàn)的方式上,均有其獨到之處。戴望舒作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叱咤文壇的杰出詩人,他一生留存詩作僅90余首,但他通過纖巧的筆觸、獨到的技藝以及在詩作當中所詮釋出濃郁的幽怨之情,在詩壇當中獨具一格,享有聲譽,成為現(xiàn)代詩派別的代表人物。而他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因具有持久不衰的影響力與生命力,許多詩歌至今仍然大方異彩,深受大眾喜愛。
一、內(nèi)容與形式的獨特性
內(nèi)容與形式就好比是一個人的骨頭與肉,只有將二者和諧統(tǒng)一起來,方能將詩人的心靈真正表達出來。這以至于戴望舒獨特的感情個性,他的詩歌在形式上同樣也體現(xiàn)出他的匠心。首先,在選擇意象上,受晚唐頹廢詩派的影響,戴望舒的詩喜歡捕捉一些傷感而又朦朧的意象,比如幽夜、殘冬、寒秋及暮春等時間的意象;枯枝死葉、山上花枝、幽靜的樹林、夢一般的女郎、沉舟、夕陽、暗夜的街頭及苦雨孤燈等視覺形象;林中的小語、水面琴音及幽谷怪聲等聽覺意象。而在色彩方面,戴望舒對于藍、紅及黑色尤為敏感。紅色能夠給人一種熱烈、活躍及興奮的積極進取感,黑色給人一種濃重、陳厚的壓抑感,乃是終結(jié)、絕望及肅穆的代表色;藍色則給人一種悠遠、高闊而又寧靜的茫然憂郁感。這些顏色一致于詩人的思想糾結(jié),這些顏色不僅反映出詩人悲哀消沉及憂郁茫然的一面,而且還反映出詩人執(zhí)著求索的一面。另外,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中最為青睞的藍色,這與其《雨巷》當中等待的心理個性不謀而合。其次,意象構成的獨特感。盡管戴望舒受到浪漫派及象征派的影響,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步入其后塵,而是集思廣益,在沿襲過程中去找尋適合自己的“鞋子”。而所創(chuàng)作的《雨巷》便是一個最好的標志。葉圣陶將《雨巷》稱之為“為新詩底音節(jié)開辟了一個新紀元”,這個“新紀元”不僅限于在詩的音節(jié)上,也體現(xiàn)在它的內(nèi)涵上。作者找尋到了運用自身征化意象,來傳達及烘托自己情感世界的獨特化方式。此種獨特的意象,正好體現(xiàn)出戴望舒在詩歌創(chuàng)作及接受當中的審美標準,即詩歌應處于隱藏自己與表現(xiàn)自己之間?;诖死碚?,戴望舒的詩歌在一種朦朧感當中透漏出一定的透明感,它不僅不同于傳統(tǒng)的寫實的詩歌或直白式的浪漫,而且也與以往過分晦澀的象征詩也有差別。比如《印象》當中“是飄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鈴聲吧,小小的魚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已墮到古井的暗水里”。對于詩歌當中的珍珠、漁船及鈴聲這些意象,均無明確性的象征意,但若將它們綜合在一起,便具有一種“美的東西消失的寂寞感”。另外,在戴望舒的《詩論零札》當中描寫到:“詩不是某一個感官的享樂,而是超感官或全感官的東西”,所以,他的詩歌通常具有一種較為復雜性的整體美,此乃其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大貢獻。
二、詩歌風格的獨特性
創(chuàng)作的獨特個性在一定程度上對戴望舒的詩風起到?jīng)Q定性作用,這也造就了他有別于其他詩人或作家的獨特性。戴望舒所創(chuàng)作的《山行》,表現(xiàn)出的乃是詩人在朦朧美的情緒中,對自己心底愛的隱蔽靈魂的宣泄,形成了詩人的獨特的風格,并且以抒情的筆墨,寫出了詩人隱秘靈魂中對自己理想化愛的欲望的詩句。在戴望舒所創(chuàng)作的《雨巷》當中,則通過對詩人情感存在波動進行描寫,來詮釋詩人的“隱秘靈魂”,從中來體現(xiàn)對美的無限追求與渴望。此種美,流動于詩人充滿夢幻般的意境及想象里,并隨著哀愁的基調(diào)與旋律而升降。在充滿飄逸及浪漫的藝術基調(diào)中,存在著哀愁的情緒及濃濃的沉郁。由此可知,沉郁乃是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大亮點,也是其風格獨到之處。對于戴望舒的詩而言,無論是藝術風格還是題材,均具有專屬的獨特性。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人以藝術方式展開探索,寫出自身對生命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情趣。比如《斷指》,詩人主要描寫的乃是一個革命者的“斷指”。這個題材,不僅在中外舊詩中是找不到的,就是在同時代的作家里,也是沒有的。此種題材具有不可重復性,由此可知,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對時代生活予以反映時,具有十分鮮明的獨特性?!队晗铩分饕鑼懙氖巧蟼€世紀末所存時代病所帶來的痛苦,此類型題材,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代作家作品中,都屢見不鮮。但在戴望舒的創(chuàng)作中,通過描寫一個又一個意象,描繪出丁香姑娘獨特的憂愁,以及她那在獨特的意境里撐著油紙傘,有著丁香一樣顏色和優(yōu)愁的神韻。望舒將丁香姑娘的愁怨,通過一個又一個畫面,作了盡情的渲染,這除了對詩的藝術感染力有加深作用之外,還構建起了專屬自身的獨特的沉郁而又浪漫的藝術風格。
三、戴望舒詩歌語言的獨特性
戴望舒的詩歌具有很高的語言魅力,不僅含蓄蘊藉、形象生動,而且還質(zhì)樸自然,給人一種厚重感。戴望舒之所以形成如此語言獨特性,要得益于他厚重的中國古典詩詞的功底,他的詩歌無論是在詞匯的構成上還是在選擇詞匯上,都別具匠心。他的詩歌較多選用一些比較清冷且富含深意的詞匯,如細雨、寒霜、死葉及黑色等。而在詞匯構成方面,戴望舒尤為注重語言、想象及同感方面的散文美。比如在《獨自的時候》當中,描述到“人在滿積著夢的厚實灰塵中抽煙,沉想著無盡凋殘了的憂傷音樂”。滿積著夢的灰塵不僅能夠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詩人灰色的心境,而且還將詩人那種飄渺的追求,糾結(jié)于抽煙中,而沉想著凋殘了的音樂有具有十分巧妙的同感,所指的凋殘的音樂,并非消逝的音樂,容易讓讀者聯(lián)想到蕭瑟的秋,這秋正是戴望舒幽怨心境領域當中的一個恰到好處的寫照。戴望舒前夕的詩歌十分重視詩的韻律,也就是其音樂性,當戴望舒發(fā)表《雨巷》后,他便開始反駁詩歌的音樂性,而將著重點放在詩情的流動性上。詩的韻律并不在字的抑揚頓挫上,而在詩歌情緒上,也就是詩情程度。而散文當中的“形散神不散”的“神”,便是對全詩有效統(tǒng)領的基點,這與戴望舒的詩情相一致,因詩人所追求的乃是詩情的流動,因此,戴望舒的詩歌當中所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獨特性的散文美。并且因詩人獨特的詩情個性與戴望舒語言的模糊性與象征性,往往決定了戴望舒詩歌當中的詩情,通常是一種迷惘飄忽的情思及難以消逝的內(nèi)傷。所以戴望舒詩歌當中的散文美,所表現(xiàn)出的乃是一種哀怨、凄婉的散文基調(diào)。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從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可知,他無論是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還是在風格及語言上,均具有專屬的獨特性。戴望舒詩歌作品較多呈現(xiàn)出一位苦難中國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痛苦而又復雜的心靈過程,且通過借鑒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復雜、敏感的情愫,為新詩歌藝術開窗留下一筆不小的財富。
【參考文獻】
[1] 劉 ?勇. 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略論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的審美追求[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99(4):34-41.
[2] 盧文婷. 論波德萊爾詩歌翻譯對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之影響[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 2007(7):86-87.
[3] 石中晨. 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論[J]. 學術探索, 2007(2):113-118.
【作者簡介】
朱亞芬(1983—),女,漢族,浙江永嘉人,本科學歷,黔南民族醫(yī)學高等??茖W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