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敏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是需要教師探索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學生朗讀的實際效果。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做好品讀與讀寫兩個結合的文章,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兩個結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是需要教師探索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學生朗讀的實際效果。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做好品讀與讀寫兩個結合的文章,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體會。
一、品讀結合,感悟閱讀真諦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以品為輔,品讀結合。讀是根本,品是核心,以讀促品,品讀交融。品就是品味,品味語言運用的精妙。讀,屬于語感實踐;品,屬于語感分析。把語感實踐和語感分析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的新思路,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極為重要的方法。因此,我們的課文閱讀教學要在讀中品,
在品后讀,品讀結合。品讀,就是精讀、深讀、就是對課文的賞析、體味、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或選點,或鋪面,對文章進行品評鑒賞,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看出文中的精美意境,品出深刻底蘊的意蘊。尤其是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品析。在品味語言這方面,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即在原文上增加字、詞、句子,或段落等的辦法,讓學生比較、推敲,品味語言使用的妙處;采用“減一減”的方法,讓學生在課文上刪減標點、字詞、句子或段落的辦法,讓學生比較、推敲,品味語言的妙處;還有“換一換”、“調一調”、“聯一聯”、“改一改”“讀一讀”等好的方法。這是洪鎮(zhèn)濤先生為我們提供的屢試不爽的寶貴的的教學經驗。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闭嬲拈喿x,是與文章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在細讀文章的基礎上獲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一篇文章內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讀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品讀方法,多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如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在學生感悟“多么奇麗的景色”時,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的第三自然段的讀中感悟的?!罢沁@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邊寫,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二、讀寫結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運用讀寫結合這種教學觀指導教學,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就是說閱讀教學還應讀寫結合,實現讀寫一體化。因為,閱讀是接受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而寫作則是輸出信息。輸出信息包括說和寫兩個方面,輸出信息是內化知識后的展現,是運用階段。如果閱讀教學只停留于字詞句的意義之上,奔忙于繁多的字詞句含義的挖掘里,那么,學生寫的能力一定會受到束縛,閱讀只有從整體上把握,從作者作文的意圖上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文字。寫作教學不能局限于純技法的講解上,它必須以一定的范文為載體,進行思想、語言、技能的領悟與積累,然后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因此,只有從閱讀材料中汲取語言精華、思想精華、情感精華、寫作技巧精華,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梢哉f閱讀是對作家作文的理解感悟,寫作是對作家作品深層次的感悟。讀是基礎,是為寫作準備;寫是運用,是更深入的閱讀。有鑒于此,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挖掘寫作資源,從教材中挖掘作文方法,從教材中挖掘作文思想、情感、內容素材,從教材中挖掘語言素材,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因此,我還主張讀寫應有機結合。在指導學生讀懂、讀熟課文的基礎上,以課文某些段落的寫作方法,從學生生活中選材,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練寫片斷。
“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葉圣陶先生說得極是。我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做好兩個結合的文章,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抒情,讓他們真正成為語文閱讀學習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