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思
有效教學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教師完成較多的教學任務,又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切實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的教學。因此,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生活經驗和教材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活動,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形象的、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拓寬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視野,為學生構建多角度、多方位、立體化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下面本人結合自己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所做、所思,談談對有效教學的幾點感悟。
一、精心設計情境引入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經驗和教材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活動,用蘊含數(shù)學信息的故事、游戲、圖片,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形象的、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如,在教學“雞兔同籠”時,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很多大公雞和小兔子在草地上來回不停地跑,畫面上看到的是滿地的腳,還能聽到咯咯咯的雞叫聲,學生看了這動畫就哈哈大笑,我接著出示條件和問題:這里有雞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腳呢,卻有108只,請問雞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學生立即被問題吸引住了,他們馬上很感興趣地投入到這個問題的思考中。教學中有了這樣的一個個情境引入,為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精彩的課堂源于精心的設計,精心地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實現(xiàn)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精心地設計了3個活動。
活動一:動態(tài)演示,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
一起與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通過課件演示,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采用的是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沿著一個頂點所作的高剪下來,移到另一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長方形。這一活動的設計既為了勾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更是為了后進生能夠與其他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活動二:動手操作,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首先讓學生明確能不能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來計算,你又準備把它轉化成什么圖形來計算?(學生回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根據(jù)學生各自選擇轉化的圖形,讓他們自己尋找合作伙伴,形成合作小組,然后一同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形紙片來進行實驗。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有趣味相投者,才能進行有效的合作,正是出于這一點,在課堂上讓學生重新組合,形成志同道合的合作小組,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小組作用。在小組活動中有學生質疑邊是彎的,沒有學過,不知道怎樣求面積。教師提示:把圓平均分成8分、16份、32份……之后,再把它剪下來,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圖形,拼成的圖形接近于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
組1:我們平均分成了8份,拼成的圖形非常接近平行四邊形。組2:我們把圓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圖形也像個平行四邊形。組3:我們把圓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圖形很像一個三角形。組4:我們拼的圖形像一個梯形。組5:我們把圓平均分成了32份,拼成的圖形更像一個平行四邊形。
比較分析,尋求突破點。在電腦中顯示把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之后,拼成的圖形越來越接近于什么圖形?最后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活動三:思考討論。
針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在把圓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2.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4.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最后總結公式。在小組內再說一說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理解公式。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剪、拼、貼等動手活動,手腦并用,精神十足,不僅解決了這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問題,還讓學生學得主動、扎實,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精心設計多樣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數(shù)學練習設計應以有效性為原則。如,在“質數(shù)和合數(shù)的意義”這節(jié)課結束前設計的一個游戲。同學們按照自己的學號,按老師要求站立,看誰反應快。1.學號是質數(shù)的同學;2.學號是最小合數(shù)的同學;3.學號既是偶數(shù)又是質數(shù)的同學;4.學號既是合數(shù)又是奇數(shù)的同學;5.學號是合數(shù)的同學;6.沒有站立過的同學。這樣可以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結束這節(jié)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不甘落后,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
總之,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并在師生交流活動中正確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