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微 于志梅 王曉春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
綜合護理干預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管外引流管中的應用
孫海微 于志梅 王曉春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目的 探討對胰管外引流管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對胰十二指腸術后總體并發(fā)癥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2月行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的62例患者,將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住院的3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住院的3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胰管外引流管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及護理依從性和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總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和患者的依從性卻高于對照組。結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對胰管支撐管外引流管進行縝密、精心以及科學的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總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和患者的依從性。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胰管外引流; 護理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ancreatic duct stent externaldrainage; Nursing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 是治愈胰頭部及壺腹部腫瘤的唯一手段,但由于手術切除范圍大、手術時間長、吻合口多,術后易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雖然很多文獻報道,長時間留置胰管外引流管會造成一定的不便,但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早期胰管支撐管外引流術可有效降低PD術后病人胰漏及總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安全可行,值得臨床推廣應用[1]。同時也有研究表明,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病人圍手術期進行規(guī)范化干預能顯著降低術后并發(fā)癥[2]。
在臨床工作中,針對1例患者由于術后躁動自行拔除支撐管,造成胰漏并最終導致死亡的教訓,我科于2013年12月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管支撐管的外引流管的護理制訂了詳細的措施,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室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期間住院的62例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且行胰管外引流的患者臨床資料。按照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即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住院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住院的3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標準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方式,胰腸吻合均采用端端套入式吻合。在消化道重建前,根據(jù)胰管直徑置入相應直徑的硅膠管,一端剪側(cè)孔,插入胰管內(nèi)約3~5 cm,繞胰管斷端荷包縫合,并將硅膠管與胰管結扎固定;膠管另一端在空腸中行走 15~20 cm后,再經(jīng)腸壁、右側(cè)腹壁引出體外,腸側(cè)壁引出處四周與壁層腹膜做荷包縫合,支撐管體外部仔細固定。
1.2.2 護理
1.2.2.1 對照組 術后采取常規(guī)的普外科護理措施。
1.2.2.2 觀察組 從術后指導、固定情況、觀察胰液的顏色及引流量、更換引流袋等多個方面對胰管外引流管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因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管外引流管通常需放置較長時間,一般為3~6周,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向患者及家屬耐心、細致地解釋,充分講解胰管外引流管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指導患者及家屬協(xié)助管理和保護胰管外引流管及引流袋。同時教會患者下床活動時引流袋的處理方法,避免發(fā)生意外而導致胰管外引流管脫落[3]。
(2)胰管外引流管的外徑一般較細,容易滑脫,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觀察引流管固定和連接的情況,在胰管外引流管與皮膚連接的地方,以記號筆在引流管上做一個明顯的標示,并測量標記處到與引流袋連接處的長度,每天注意觀察標示的位置是否有變動。同時,胰管引流管與引流袋之間的連接處避免太緊,防止引流不暢。
(3)正常時胰液呈透明清亮無色狀,臨床護理過程中,每隔2 h認真觀察并記錄胰管外引流管中胰液的顏色。一旦發(fā)現(xiàn)引流管中的液體呈淡血色或者血性時,應立即通知責任醫(yī)師。每天仔細觀察并準確記錄24 h胰管外引流管胰液的量。一般而言,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液引流量基本在150~400 mL/d,如術后發(fā)現(xiàn)24 h內(nèi)胰液引流液的總量少于10 mL,甚至無胰液引出,應考慮胰管支架管堵塞的可能??蛇m度擠壓外引流管或用無菌注射器抽取5 mL生理鹽水輕輕沖洗胰管外引流管。沖洗過程中一定注意動作輕柔,不可過于發(fā)力,同時整個過程要求嚴格無菌操作。如果引流量突然減少,必須及時告知主管醫(yī)生,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處理以確保引流通暢[4]。由于引流袋過重可能導致胰管外引流管滑脫和移位,因此需保證引流袋中引流液的存儲量不要超過200 mL。
(4)每天定時更換引流袋,操作時確保嚴格遵循無菌原則,防止感染,再次連接時也要避免固定過緊[3]。
(5)另外,術后對患者進行腹帶加壓包扎時,注意避免壓迫胰管支撐管外引流管,并經(jīng)常觀察外引流管的情況,防止受壓、打折、彎曲、折疊,確保引流管的通暢。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術后胰漏、膽漏、出血等并發(fā)癥,總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時間。(2)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依從性分為較好和較差;護理滿意度分為很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與觀察組相比,在胰漏、膽漏、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然而在總體并發(fā)癥方面,觀察組5例,發(fā)生率為15.6%,對照組12例,發(fā)生率為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相比較,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平均住院時間的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均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普通外科耗時最長、難度最大的手術之一。目前,對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已成為國內(nèi)外醫(yī)務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胰十二指腸切除外引流術對胰管外引流管的依賴性很大,因此胰管外引流管的護理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護理的重中之重。為保證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臨床手術效果,對胰管外引流管采取縝密、精心以及科學的綜合護理干預,密切觀察引流管的固定情況及引流液的顏色、引流量等,有助于降低胰十二指腸術后總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和患者的依從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王剛, 孫備, 姜洪池, 等.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早期胰管支撐管內(nèi)引流及外引流的療效比較[J]. 中華外科雜志, 2014, 52(5):333-337.
[2] 王淑麗. 護理干預用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4):219-220.
[3] 黃翠珍. 高齡患者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08,23(7):661-662.
[4] 周婧英. 胰十二指腸吻合術后引流護理[J]. 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4,46(8):1016-1018.
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編號:12541556)
孫海微(1986- ),女,遼寧,本科,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王曉春,E-mail:31555361@qq.com
R473.57
B
10.16821/j.cnki.hsjx.2016.05.030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