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衛(wèi)
摘要: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提出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道德教育是智力教育以及美育等其他教育的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是落實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本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和特點,并且提出了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重要性;特點;措施
一、引言
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提出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道德教育是智力教育以及美育等其他教育的基礎。小學語文是一門思想性與藝術性較強的學科,在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相比的優(yōu)勢——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中本身就包含了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因此,小學語文課程是落實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有助于落實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的要求。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主要特點
第一,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具有層次性。層次性主要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而所表現(xiàn)出的層次感,比如,小學低段的德育教學內(nèi)容一般多為英雄主義的題材,表現(xiàn)為英雄如何為了實現(xiàn)集體的利益而犧牲自我的偉大品質(zhì),以課文《黃繼光》《劉胡蘭》為代表。在講授這些課文時語文教師要根據(jù)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能夠理解英雄堅強不屈的性格以及對敵人憎恨的情緒;針對中段和高段的學生可以從如何舍身為人、勇于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自我的崇高思想品質(zhì)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樹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從而實現(xiàn)語文中道德教育的滲透。
第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具有審美性的特點。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學習語文課文的過程也是欣賞優(yōu)美的文字語句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應該捕捉和感知文章中的美,引導學生善于用語言進行審美的表達。比如,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美,陶冶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學生在不斷地欣賞美和感受美的過程中可以提升辨別“美”與“丑”的能力。
第三,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具有共鳴以及滲透的特點。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讓教師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但需要語文教師首先挖掘文章的情與意,然后在傳遞給學生,從而與學生達到共鳴,這是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關鍵。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具有滲透性的特點,它不僅滲透在課文中,還滲透在課堂教學、考試以及作業(yè)中。比如,語文教學中基本的識字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閱讀教學可以將具有德育思想的文章作為德育的主要教材、作文教學中可以將觀察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途徑、通過考試與作業(yè)可以鍛煉學生誠實的品質(zhì)。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第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可以充分發(fā)揮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德育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在進行德育滲透,但是德育發(fā)揮的作用不夠,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小學仍然對德育的作用沒有充分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幾乎很少涉及德育的內(nèi)容;第二,小學語文課本中本身就蘊含了大量的德育素材,但是由于語文教師對教材沒有深入的挖掘,因此沒有將德育的內(nèi)容提煉出來,自然無法發(fā)揮德育的作用;第三,一些語文教師對德育不夠重視,從思想上沒有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而以考試所要求的內(nèi)容作為教學的全部內(nèi)容,因此語文教學中德育的作用無法發(fā)揮。總之,只有德育不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它的功能和作用,才能解決當前這些問題。
第二,小學語文中德育滲透是完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小學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習等等,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從當前小學德育的內(nèi)容來看,這些內(nèi)容需要更加細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些內(nèi)容可以作為德育的素材,可以對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起到強化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助于推動道德教育。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措施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可以采用情感陶冶的方法。語文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將一些與課文情感情境相似的資料搜集起來,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似的情境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并且獲得最真實和深刻的情感體會。或者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手段來進行情感教育與道德教育。
其次,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可以采用榜樣師范的方法。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漫長的教育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經(jīng)常在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比如,根據(jù)語文教材的優(yōu)勢,可以采用榜樣示范的方式,例如課文《劉胡蘭》《黃繼光》等,就可以教育學生要樹立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思想品質(zhì),在課文《我不能失信》中可以進行誠實守信等思想道德的教育??傊Z文課文有大量可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優(yōu)秀素材,需要語文教師利用好教材,為學生樹立思想道德榜樣,從而進行德育的滲透。
最后,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可以采用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既是加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德育的主要途徑,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意志力與道德品質(zhì)。語文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興趣和年齡特征,引導學生選擇適當?shù)淖x物,讓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比如,引導學生在閱讀時不僅要注意故事的情節(jié),更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在擴大學生視野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