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
摘 要: 探究式教學模式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及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打破了傳統應試教育課堂教學注重知識傳授、文化繼承的框框,立足于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身心投入的自主探究活動,重視知識應用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
關鍵詞: 探究式教學 學生主體 數學教學
數學是理科類學科的基礎,是一門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相比其他學科,探究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難度較大,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數學知識,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慢慢學會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和同學合作交流解決難題。而探究式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怎樣將探究式教學高效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就成為教師工作的重點。本文將闡述探究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從基礎著手,激發(fā)學生興趣
從圍繞在學生身邊的基本的、熟悉的事物展開教學,使學生產生代入感,然后找準探究性思維訓練與教材內容之間的結合點,引導他們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并使某些數學思想方法融入情境,將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有趣、誘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對這些問題的積極思維中品嘗探究的樂趣。
如學習“長方形面積計算”時,可以結合教室黑板的印刷面積或者家里壁紙的貼墻面積引導學生計算和學習。教室黑板的印刷和家里壁紙的裁量都是學生身邊的具體事物,等于教師將課本上的硬性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小經驗,學生思維發(fā)散比較容易,在探討中學會課本知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引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包括課下的學習探究能力,指導學生學會運用之前學過的知識探究和解決新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回憶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并且對問題進行細致認真的研究,對類似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對比和聯想,學會與同學共同探討問題解決方案。
比如學習“圓錐的體積”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圓柱體積的公式學習,由圓柱和圓錐底面積相同、高相同這一假定項探討研究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聯系,引導他們運用紙張圍繞成圓錐和圓柱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引導課堂合作探究,適當點撥,引導探究方向
探究式教學還有一個重要點是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開啟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但必須處理好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探究之間的關系,教師既不能過于干涉學生之間的自主探究,又不能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地探究。
比如同桌之間,前后四人小組之間,或者班級辯論,引導同學們積極合作與交流,為學生充分合作和探究搭建平臺。在討論中,教師要做到密切關注討論進程和存在問題,及時調整和引導。在過程中特別注意學生討論出的多種結論,尤其和自己備課時得到的不一致結論,將教案與同學們研討的結果相結合,變教案為學案。在學生探討研究過程中,適當點撥與引導,調動學生討論積極性,并且從中發(fā)現同學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同學們從討論中得到樂趣與成就感,并且激發(fā)他們勇于展現自我的欲望,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在“立體幾何平面圖形”這一節(jié)中可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討研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讓同學們將桌上的三個粉筆盒疊加在一起,將疊加在一起的粉筆盒分四個方向讓同學們觀察,組織學生討論和探究疊加之后的粉筆盒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是什么圖形,從合作討論中得到正確答案。
四、精講總結,理性歸納,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在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后,教師要總結且解決合作交流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為下次研討探究總結經驗。并組織學生歸納出有關的數學思想方法和知識方面的結論,再通過教師講解,讓同學們明白這些結論在數學整體學習中所占位置,學會用系統化語言組織和掌握所學知識。
比如在“有理數的加減法”學習中,可以先通過教師精講使同學們完成對有理數的加法的學習,然后讓同學們運用掌握的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同號相加,符號不變,將兩數絕對值相加;異號相加,和的符號是絕對值大的符號,然后用絕對值大的減去絕對值小的)研究和探討有理數減法的法則,通過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得出正確的公式,再由教師總結講解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到生活中”。數學是與生活極其貼近的一門學科。而現在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致缺乏,甚至有的學生厭惡和反感數學學習。很大原因是傳統教學方式過于注重結論及解題方法和技巧,教師過于注重數學課堂的嚴謹性與邏輯性,一貫進行填鴨式教育,忽視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使數學課堂呈現一種枯燥乏味狀態(tài),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錯覺和誤解,認為數學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和定理,數學學習就是重復記憶的做題模仿,久而久之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而探究式教學注重數學探究發(fā)現過程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在老師的引導下像數學家一樣“再創(chuàng)造數學”,通過這種課堂教學程序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通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鍛煉他們問題解決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初步習得科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黃秀華.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課程教育研究(中),2013.05.
[2]王振中.中學數學“問題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教育科學研究,2004.04.
[3]馬旭霞.探究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新課程,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