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剛
(大慶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515)
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聯(lián)合內固定術治療胸椎管狹窄癥臨床效果觀察
孫 剛
(大慶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515)
目的 探討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內固定術治療胸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胸椎管狹窄癥患者70例,均采用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聯(lián)合內固定術治療,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評分。結果 患者治療前疼痛VAS評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評分依次為(6.87±1.08)、(39.15±4.08)°和(4.38±0.58)。手術后6個月依次為(2.68±0.51)、(19.71±2.47)°、(8.07±1.02),各個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聯(lián)合內固定術治療胸椎管狹窄癥的治療效果較好,有利于疼痛的緩解和神經損傷癥狀的恢復,并且有一定的后凸矯形功能。
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胸椎管狹窄癥
胸椎管狹窄癥患者癥狀、體征往往呈進行性加重,保守治療多數(shù)不能緩解患者的癥狀,手術治療是首選方法[1-2]。但是胸椎椎管腔較細,手術時容易加重脊髓損傷,手術風險大,并發(fā)癥多,容易引起嚴重后果,所以采取治療時應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我院采用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內固定術治療胸椎管狹窄癥患者,并且取得較好的治療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采用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聯(lián)合內固定手術治療胸椎管狹窄癥患者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齡40~73歲,平均(52.16±3.49)歲;病程為8-58個月,平均(31.45±3.23)個月;病變位于上胸椎者23例,位于中胸椎者18例,位于下胸椎者29例。
1.2 治療方法
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內固定術:全麻生效后,患者俯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以病變部位為中心取后正中手術切口,沿棘突、椎板行骨膜下剝離,分開椎旁肌肉暴露雙側椎板、關節(jié)突以及橫突。在病變節(jié)段以及上、下節(jié)段植入椎弓根螺釘。用磨鉆、椎板咬骨鉗等沿雙側關節(jié)突關節(jié)中點處縱行開槽,并切斷病變部位的黃韌帶。小心去除殘余的薄層椎板內側骨皮質,使減壓區(qū)域整塊椎板和兩側的半關節(jié)突漂浮,用神經剝離子分離硬膜與椎板間粘連部位,合并硬膜骨化者用尖刀將骨化硬膜一并切除。徹底行椎板及黃韌帶切除減壓,以使脊髓獲得完全減壓。安裝連接棒,適當撐開矯正后凸畸形,透視下內固定位置良好。沖洗切口,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
術后予以抗感染、消腫、改善微循環(huán)以及營養(yǎng)神經藥物治療。密切觀察患者軀干及雙下肢感覺及運動情況,以觀察有無硬膜外血腫及神經癥狀 加重情況發(fā)生。術后3天給予甲基強的松龍80 mg強化治療,同時應用胃粘膜保護劑,術后24~48 h去除引流管。
1.3 評價標準
疼痛VAS評分:(1)無痛記為0分;(2)有輕微疼痛但能忍受為1-3分;(3)疼痛并影響睡眠但勉強能忍受為4~6分;(4)有強烈的疼痛且難忍為7~10分。局部胸椎Cobb角,即從擬減壓區(qū)頭端椎上緣延長線的垂線與尾端椎下緣延長線的垂線相交所成的角。胸椎JOA評分:采用JOA脊髓損害評分表(11分法)進行神經功能評估。
觀察患者治療前以及術后6個月后疼痛VAS評分、局部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評分,以評價手術療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例(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前疼痛VAS評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評分依次為(6.87±1.08)、(39.15±4.08)°和(4.38±0.58)。手術后6個月依次為(2.68±0.51)、(19.71±2.47)°、(8.07±1.02),各個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胸椎管狹窄癥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常見的有胸椎黃韌帶骨化、胸椎后縱韌帶骨化、胸椎間盤突出等[4-6]。對于胸椎管狹窄癥保守常常治療無效,神經損傷癥狀常進行性加重。所以患者早期明確診斷,應當盡早選擇手術治療,可防止脊髓發(fā)生不可逆損害。
本次研究中采用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內固定術的手術方式,取得了較好治療效果,患者術后6個月時疼痛VAS評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評分均獲得明顯改善。分析考慮認為,手術中進行徹底減壓,因此術后疼痛癥狀以及神經損傷癥狀明顯減輕。術中行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為脊柱的穩(wěn)定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患者術后局部后凸Cobb較有一定的改善。手術中應當注意,在進行減壓時,應在硬膜外側方,從而可很大程度上避免損傷脊髓,增加了手術安全性。術中使用高速磨鉆對椎板進行開槽,可減小震動,減小術中對脊髓的影響。
總之,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內固定術治療胸椎管狹窄癥的治療效果較好,有利于疼痛的緩解和神經損傷癥狀的恢復,并且有一定的后凸矯形功能。
[1] 馬 迅,關曉明等.胸椎管狹窄癥后路手術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發(fā)生原因及處理[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7):6.
[2] 王 博.胸椎管狹窄癥的手術治療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9):2613-2615.
本文編輯:李 豆
R681.5
B
ISSN.2095-6681.2017.18.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