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潔
摘要:審美過程是從審美感受開始,經過審美判斷、審美理解、審美創(chuàng)造的環(huán)節(jié),由感性到理性。在美術欣賞課中,我們應以欣賞為線索、找準評述點、體現自主性、彰顯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享受美中理解美,在美的享受中獲取審美方法、經驗。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關照了學生的興趣,有效的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
兒童是愛美的,而且對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渴望藝術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強,對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作為小學美術教育,應當順應他們愛美的要求,采取多種形式實施美術欣賞教學。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好、欣賞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fā)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征。
1、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天、紅花綠樹、果實、鮮明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于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兒童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
2、兒童在欣賞過程中,往往注意某個細節(jié)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它。如:一年級觀看《美麗的風箏》作品時,他們全被風箏上色彩艷麗的花紋吸引住,以至于忘記了手帕的存在,變成了看花。中、高年級同樣有類似的現象,四年級的學生欣賞工藝作品的刺繡,結果他們全把刺繡作品當作繪畫作品。
3、兒童在欣賞過程中,通常是憑第一印象的感覺來欣賞作品,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他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于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xù)增長。
4、兒童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lián)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yōu)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并常常用來作自己的范本。如,城里孩子從小看見的就是柏油路、霓虹燈、高樓大廈,他們感受不出繪畫作品中農村房子、籬笆、石頭和柴堆也是一種美麗。
5、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視覺記憶常常需要伴之以聽覺記憶,尤其是欣賞古今中外名作,沒有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兒童對藝術作品的感受也不會很深。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教學課都運用了音樂伴奏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氣氛,強化記憶。
二、小學美術欣賞內容的編排及特點
1、小學低年級欣賞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表現生活周圍的美好事物。如:《小朋友的畫》、《民間美術欣賞》、《畫家筆下的童年生活》、《繪畫中的動物和花果》等。其特點是低年級階段所欣賞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兒童審美心理,如大腦袋,歪脖子,近大遠小,樹畫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門,比例不在準確,表現無拘無束。
2、中年級欣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了解優(yōu)秀美術作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藝術的情感。如:《工藝美術的人物形象和動物形象》、《工藝美術的陶瓷和雕塑》、《繪畫作品中風景的靜物》等。其特點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欣賞一些與學生生活接近、學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國古今優(yōu)秀繪畫作品和工藝美術作品。如:第六冊的欣賞內容是工藝作品刺繡、竹編的欣賞,第八冊的教學內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編”手工課。欣賞課的優(yōu)秀作品檔次高,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3、高年級欣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祖國歷史悠久的藝術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具體內容有:《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現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和現代建筑藝術》和繪畫作品雕塑、工藝美術、建筑、小學內容總覽等。其特點是要求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國造型藝術門類的面貌,除了已經著手的中國畫教學之外還將欣賞的領域擴展到中國優(yōu)秀古建筑、雕塑、工藝美術作品中去。
三、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根據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任務及自身的特殊規(guī)律,我國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賞課、隨堂欣賞課和現場課三類:
1、專題欣賞課。專題欣賞課是課堂教學的方式,是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欣賞的課業(yè)。進行專題欣賞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談話法、討論法、伴音、放錄音、幻燈等手段調節(jié)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啟發(fā)兒童觀察分析,鼓勵他們積極討論。
2、隨堂欣賞課。隨堂欣賞課是指在繪畫和工藝(包括寫生、創(chuàng)作、圖案、塑造、手工制作)課業(yè)中所穿插進行的欣賞。這種欣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范圖及資料,教師指導學生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
3、現場欣賞?,F場欣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行的欣賞教學。如:組織兒童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和博物館中陳列的美術作品,訪問畫家、工藝美術家、雕塑家并觀看其技法表演等。
總之,審美是美術教育的主題,它貫穿整個教學大綱和全套教材之中。審美學習就是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通過學生自已對美術作品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認知過程的欣賞后加以評述,從建立審美意識到形成審美認識,最后成為審美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