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摘要:由于有關職業(yè)高等院校體育傷害事故法律法規(guī)的不健全、責任劃分、歸責原則不明確、賠償數額巨大等問題,導致職業(yè)高等院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難度大。本文認為職業(yè)高等院校可以通過提高體育硬件設施的安全性、重視提示、警示的作用、加強體育教學的科學性等預防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通過對現場的保護、證人信息的記錄等對證據進行保全,確保體育傷害事故公開、公平處理。
關鍵詞:體育傷害事故;體育教育;賠償
由于體育活動的性質,體育傷害事故不可避免,但現有法律的缺失,導致職高體育傷害事糾紛處理的復雜性。雖然《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處理程序、賠償等進行了規(guī)制,但并沒有具體區(qū)分適用的對象。職高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部分已經是完全行為能力人,但有部分仍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因此其產生的法律后果較為復雜。
一、職高體育傷害事故的界定和類型
(一)概念的界定
職高體育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負有管理職責的體育場地、設施及其他有關場所內開展學校體育活動(包括體育課教學、課間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與運動競賽等體育活動)而發(fā)生的,造成學生人身傷害、死亡的事故。
(二)職高體育傷害事故的類型
1.職高院校侵權體育傷害事故。職高院校教師及工作人員,由于行為或不行為存在過錯,違反《教育法》、《體育法》《侵權責任法》等規(guī)定,未盡到其應該盡的教育、保護與校園安全管理的責任,致使職高學生在參加職高院校的體育活動中受到傷害。
2.非職高院校侵權型的體育傷害事故。不是因職高院校的過錯侵權行為引起的而是由其它因素引發(fā)的體育傷害事故,由職高院校除外的責任人來承擔侵權責任和賠償責任的傷害事故。主要有學生侵權責任的和其他侵權責任的體育傷害事故。
二、職高體育傷害事故學校法律責任分析
(一)責任主體
學校過錯行為或者體育教師在履行職高院校的職務行為過程中有過錯行為,致使學生受到傷害,由學校承擔損害責任。學校的體育工作包括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運動競賽。
(二)職高院校承擔體育傷害事故責任的法律構成要件
一是主觀過錯。職高院校及其教師在職務行為中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類過錯和過失類過錯。二是客觀上職高院?;蛘唧w育教師實施了違法行為。如提供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要求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的學生參加其不宜參加的體育活動;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準備活動不充分、體育活動中教師的保護和幫助措施不當。三是造成損害結果,包括人身體受到傷害、人格受到侮辱、精神受到損害等。四是學生的損害結果與學校的侵害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三)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蛘咂渌逃龣C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因此在職高院校在體育傷害事故中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在其未盡到相應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的過錯范圍內承擔責任。職高院校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年齡在14歲以上,具有相對獨立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因此職高院校承擔的是一般保護職責,學校僅對其明顯過錯所致之學生傷害事故承擔法律責任。
(四)免責事由
一是風險自負。學生在其認知范圍內明知或者應當知道所從事的活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仍自愿為之,那么因為合理危險而遭受損失的,學??梢圆怀袚熑巍6堑谌诉^錯。第三人故意或者過失實施了侵害行為,由此導致體育損害結果產生或者擴大。三是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在學校已經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前提下發(fā)生的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學校可以免責。
三、職高院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機制
(一)提高體育設施的安全性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更新學校體育器材和設施,提高體育器材設施的安全系數,為體育教學和課余體育活動營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二是應該設定相關工作人員對學校體育設施、器材等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修,做到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處理,消除隱患。三是在需要特殊技能的體育設施、器材附近做相應的提示和使用說明。
(二)加強體育教學的科學性
一要重視課前的說明。體育教師在課前必須說明有特異體質或者疾病的同學、著裝不符合要求的學生等出列;課前教師必須仔細檢查場地、器材。二要合理組織教學。積極督促學生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根據季節(jié)、氣候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及時糾正上課時同學的錯誤動作。三要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保證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依據科學的專業(yè)知識進行。
(三)將體育安全教育納入健康課程
學??梢栽O立專門的體育安全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體育安全教育,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如何防止運動損傷及體育傷害的處理辦法。同時加強對教師的體育安全教育,讓其掌握專門的體育安全知識,體育傷害事故時有基本的處理辦法。
(四)健全衛(wèi)生保健制度
一是建立學生的健康檔案。從學生入學體檢開始,建立包括體格檢查、體質測試等相關資料的健康檔案。加強與體育教研室的交流,使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身體狀況有相應的了解。二是定期組織健康檢查。職高院校應當根據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定期健康檢查。三是對不易參加體育活動的同學的身體定期復查。及時了解這部分學生近期健康狀況。
(五)增強現場處理措施的有效性
一要加強現場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現場的所有物體、資料都可能成為將來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后,教師及學校要加強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以便有關部門對事故的進一步調查。
二要記錄證人信息。體育傷害事故現場,特別是體育課時發(fā)生的體育傷害事故,一般都會有多位目擊證人。在事故發(fā)生后教師本人或者可以委托在場的學生盡量確定所在的證人,做好相關記錄,為隨后案件的調查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糾紛作好準備工作。
三要利用技術設備保全證據。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后,可以通過現場的技術設備如相機、DV、可攝影手機等來拍攝現場照片、錄像來記錄事故的發(fā)生經過和結果。同時,學校應該投入資金,在開展體育活動的場所安裝監(jiān)視器。
四、積極采用多種救濟手段
《辦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發(fā)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愿,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jiān)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在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后,職高院校可以根據體育傷害事故的程度以及具體情況先與受害方的父母進行協商解決,也可以通過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簽訂調解協議。要是協商不成,受傷害同學家長提起訴訟的,學校應該積極應訴,利用保全的證據、證人等,通過法律的途徑解決糾紛。筆者認為職高院校在體育傷害事故中,應該多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積極利用訴訟程序,不能為了聲譽以及影響的不擴大化,在還沒有確定責任方的情況下進行私下協商解決。
參考文獻:
[1]王小平.體育法實用教程,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 年版,第 111 頁
[2]方益權.學生傷害事故中學校的法律責任及其認定標準[J].政法論壇,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