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蘭
[摘要]目的分析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COPD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患者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對照組患者行沙丁胺醇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8天后,分別檢測患者的肺功能指標、6min步行距離(6MwD)、呼吸困難評分(MMRC)及炎癥因子指標。結(jié)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vC、FEvl、FEvl/FvC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P<0.05),但觀察組患者各指標的升高幅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6MwD較治療前均增加(P<0.05),MMRC評分較治療前均下降(P<0.05),但觀察組各指標的改善幅度均要大于對照組(P<0.05);同時,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8、hs-CRP、TNF-a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P<0.05),但觀察組各指標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老年c0PD的臨床療效顯著,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焕夏辏簧趁捞亓_/丙酸氟替卡松;噻托溴銨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常見類型,老年人群因呼吸系統(tǒng)功能下降、咳痰能力差及吸煙史等因素的影響,為該病的高危人群。據(jù)最新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統(tǒng)計顯示,目前全國有4000多萬慢阻肺患者,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的發(fā)病率高達8.3%,其具有病程長、病死率高、預后差等顯著特點,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疾病因素。目前,藥物治療仍是COPD臨床治療的主要方式,且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對COPD發(fā)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各類新型藥物的研發(fā)為該病的臨床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又名舒利迭,是由長效B 2受體激動劑沙美特羅和糖皮質(zhì)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制成的復合制劑,在兩種藥物聯(lián)合的作用下可有效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而提高臨床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43例患者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COPD的診斷標準。肺功能分級為GOLD 3級和4級患者,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齡60~78歲,平均(68.3±5.5)歲;病程3~12年,平均(6.5±2.3)年。病例排除標準:(1)COPD急性加重期者;(2)合并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及近2周內(nèi)有呼吸道感染者;(3)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4)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全身慢性疾病者。隨機將86例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61~78歲,平均(69.5±4.8)歲,病程3~12年,平均(7.0±1.9)年;對照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60~78歲,平均(68.9±4.2)歲,病程3~12年,平均(6.4±2.0)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以及體征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征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及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后,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均行COPD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止咳、平喘、祛痰、補液、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等。
觀察組43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1)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即予以患者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舒利迭,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50/500ug干粉劑吸人,2次/d,7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2)噻托溴銨,即予以患者噻托溴銨(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060454)干粉劑吸入,18ug/次,1次/d,7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對照組43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行沙丁胺醇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1)沙丁胺醇,即予以患者沙丁胺醇混懸液(山東京衛(wèi)制藥有限公司,H37022817)霧化吸人,1mg/次,2次/d,7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2)噻托溴銨,治療方案同觀察組。
1.3觀察指標
1.3.1肺功能 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個療程后,分別檢測并統(tǒng)計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l)及FFVI%(FEVl/FVC)。
1.3.2運動能力和呼吸困難程度 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個療程后,測量患者的6分鐘步行距離(6MWD),用以評價患者的運動能力,測量分2次進行,取均值,2次試驗間隔15mint61;同時,采用呼吸困難評分量表(MMRC)分別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呼吸困難程度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呼吸困難越重。
1.3.3炎癥因子 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個療程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mL,置于EDTA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離心分離血清后,采用雙抗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對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進行檢測,包括白介素-8(IL-8)、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及腫瘤環(huán)死因子-a(TNF-a)(白介素-8及腫瘤環(huán)死因子-aELISA試劑盒為北京嘉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口分裝,hs-CRP試劑盒為BioVendor公司產(chǎn)品,酶標儀為Bio-Rad公司的Model 680型酶標儀)。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兩均數(shù)比較用r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FVC、FEVl、FEVl/FVC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VC、FEVl、FEVl/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VC、FEVl、FEVl/FVC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f=3.26,3.14,1.98,P<0.05);對照組患者FVC、FEVl、FEVl/FVC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t=2.22,2.21,2.13,P<0.05),但在組間比較上,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指標的升高幅度均高于對照組(t=3.45,2.22,2.10,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運動能力和呼吸困難程度
從表2可以看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6MWD及MMRC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6MWD較治療前均增加(t=64.36,20.45,P<0.05),MMRC評分較治療前均下降(t=7.09,4.11,P<0.05),但在組間比較上,觀察組各指標的改善幅度均要大于對照組(t=29.12.3.35,P<0.05)。
2.3炎癥因子
從表3可以看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IL-8、hs-CRP、TNF-a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IL-8、hs-CRP、TNF-a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f=7.16,10.11,15.26,P<0.05),對照組患者的IL-8、hs-CRP、TNF-a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t=4.33,8.65,9.11,P<0.05)但在組間比較上,觀察組各指標的下降幅度均要大于對照組(t=4.33,8.65。9.11,P<0.05)。
3.討論
COPD作為阻塞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患者氣流受限不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其臨床治療的關鍵在于有效解除患者氣道阻力,減輕呼吸肌疲勞,保持呼吸道通暢,積極改善呼吸困難相關癥狀,以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機體炎性反應。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COPD行單純的藥物治療雖對減輕患者呼吸道阻塞和呼吸肌疲勞的作用有限,但許多藥物也可不同程度的緩解癥狀,提高患者肺功能,延緩COPD的病情進展。因此,藥物治療仍在COPD的臨床治療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藥物主要有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zhì)激素、抗生素及呼吸興奮劑等,且以聯(lián)合用藥為主,以期在藥物共同作用下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肺功能。但如何選擇應用價值更高的聯(lián)合用藥方案,以提高COPD的臨床治療效果一直是呼吸內(nèi)科醫(yī)學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對照組患者行沙丁胺醇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結(jié)果:(1)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對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VC、FEVl、FEVl/FVC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但觀察組患者各指標的升高幅度高于對照組。噻托溴銨為新型選擇性抗膽堿能類藥物,能夠通過強大的抗膽堿能作用而促進支氣管平滑肌的舒張,減少黏蛋白分泌,減少氣道阻力,改善患者肺動態(tài)過度充氣及呼吸困難癥狀。沙丁胺醇為選擇性B2受體激動劑,能夠通過抑制組胺等的釋放而緩解支氣管痙攣。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則為長效B2受體激動劑沙美特羅和糖皮質(zhì)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制成的復合制劑,除具有長效緩解支氣管痙攣的作為外,其糖皮質(zhì)激素藥物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作用于機體炎性反應的多個靶點,以降低呼吸道的高反應性,加強心力,改善心功能。因此,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所具有的雙重協(xié)同作用對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單純的沙丁胺醇。(2)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對COPD患者運動能力和呼吸困難的改善效果更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6MWD、MMRC評分的改善幅度均要大于對照組,即觀察組患者運動能力和呼吸困難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主要是在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的作用下,通過對患者肺功能的提高,能夠有效增加患者的運動能力,提高呼吸困難癥狀的改善效果。(3)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對COPD患者炎性反應的改善效果更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IL-8、hs-CRP、TNF-a炎性指標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對照組。其中,IL-8、hs-CRP、TNF-a是介導COPD慢性炎癥中的關鍵因子,其水平越高,炎癥反應也越強,預后也差。其下降幅度越大,提示機體炎性反應越輕,肺功能下降也越慢。這主要與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藥物中丙酸氟替卡松的抗炎作用有關,能夠有效降低氣道表面多種炎癥細胞的活性,抑制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炎癥細胞向小氣道浸潤或脫顆粒反應,進而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改善氣道炎癥。
綜上,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老年COPD的臨床療效顯著,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