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霞
摘 要: 文章認為,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活動中、課外閱讀中捕捉寫作素材并賞識學生的習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寫作素材 作文能力 學習生活
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常常困擾語文教師,引發(fā)爭論與探討。不少學生怕寫作文,總感覺沒有東西可寫,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不善于在學習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如何捕捉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據(jù)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進行總結,現(xiàn)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從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
生活是學生的寫作源泉,學生的寫作靈感來自生活。學生的習作就是要反映孩子們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真人真事、實物實景。語文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捕捉素材,積累、豐富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
1.引導學生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有心人,善于引導學生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給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等。例如我在教學第十冊第七組課文后,布置學生學習作者細致刻畫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一作業(yè),讓學生寫身邊最熟悉的人,不寫家人不寫親友,就寫身邊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用課文中學過的一些寫人的方法,寫出某位同學一方面的特點。
許文婷同學的習作《我的同桌》對她的同桌謝某某進行描寫,她抓住謝同學上課愛講話,對同學說長道短、招惹是非、怕吃苦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得很精彩。如:謝某某有一張“口齒伶俐”的嘴。知道我為什么要加雙引號嗎?因為那張嘴替他招惹了許多的麻煩事。不是那張嘴說出的話把女生惹得氣得發(fā)火,就是被男生挨打,要不就是被我追得跑。他不僅招惹本班的同學,連其他班的同學也惹上了,他那“口才”真是用錯地方了。他的學習成績不好,錯字很多。每次課堂上聽寫后,老師要求同學們訂正寫錯的字詞,要求每個錯的詞語抄寫五遍時,大家都沒有抱怨,倒是他一等老師說完馬上就在那“哇哇”地大叫,抱怨著,雖然抱怨,可每次還得完成,同學和老師聽多了也不去和他計較。他每次和同學談到游戲時,那可真是眉飛色舞;幾乎每次說到學習,總是露出一副不情愿、痛苦不堪的表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語文第十冊第四組習作要求寫一件令自己感動的事。有的學生能夠結合當前的形勢,根據(jù)自己從電視等媒體中看到的報道寫下令自己為之感動的事。有汶川搶震救災的、有青海玉樹抗震救災的,有西南地區(qū)抗旱的、有為災區(qū)人民獻愛心等許多感人的事件,它們都是學生作文的好素材。
2.要善于引導學生即興作文。記得有一次我正在上課,突然間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轉眼間下起狂風暴雨,學生無心聽課,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暴雨吸引,有的還發(fā)出驚叫聲,東張西望??吹竭@一狀況,我讓學生好好觀察暴雨時的情景,雨小了之后讓學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看水漲起來的樣子,有些學生還折了小紙船,放在滿起來的溝里漂流,不時可以聽到同學發(fā)出的驚嘆。大雨過后,我讓學生動筆寫下剛才觀察到景象,學生有內容可寫,有的寫同學們在雨中的表現(xiàn),有的寫暴雨的景象,有的寫人物的內心感受。
總之,生活中作文素材無處不在,關鍵是留心觀察。
二、從活動中捕捉習作素材
一個學年下來,學校開展了不少各式各樣的活動,如誦讀比賽、讀書活動、創(chuàng)禮儀風景線、運動會、歌詠賽等,這些活動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學生是個有心人,它們可以成為學生習作的素材。如這學期學校開展了陽光體育運動,上下午各安排2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時間,學生在此期間利用簡單的健身器具進行健身活動。每個年段在不同的時間段開展一分鐘的跳繩比賽。首先由各班內部比賽,從比賽結果中挑選出優(yōu)勝的男女各五名學生,參加年段比賽。比賽時由選手分組排列整齊地站在大操場上,裁判員站在指定的位置,其他學生在場外觀看,體育老師一聲號令,選手快速地舞起繩子輕盈地跳起來,場面既緊張又令人激動,一分鐘結束后記錄選手的成績。場外的觀眾們屏息凝神地看著,一組一組很快就輪完,走回教室的路上大家還在談論著。比賽結束之后,我抓住這一契機,以《一分鐘跳繩比賽》為題讓學生寫出這次的活動,指導學生可以按照比賽前——比賽時——比賽后的順序,抓住選手和裁判及觀眾寫,重點寫選手的表現(xiàn)。由于學生親自體驗了,寫起來就有東西可寫、有感而發(fā),特別是參賽的學生還能寫出自己的內心活動,寫出一定的真情實感。
三、從課外閱讀中捕捉寫作素材
會寫作的孩子往往是那些愛讀書的人。因為每本書、每篇文章都能為讀者展現(xiàn)出一個嶄新的天地。如我班上的胡晨慧學生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她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尤其被身患殘疾而身殘志不殘的女作家海倫·凱勒和張海迪奮發(fā)向上、戰(zhàn)勝病魔取得非凡成就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打動,她把她們的故事告訴了同學,寫下了讀后感還把她們的事跡作為習作素材《我最敬佩的一個人》寫下來。
學校開展了《同讀一本書》的親子讀書活動,很多學生在此期間至少看了一本好書或名著,由于有過閱讀的經歷和感受,在遇到有關題材的寫作中,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作文是看出來的,也是練出來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愛看書、勤動筆的好習慣。經常寫日記,能夠鍛煉自己觀察人和事的能力,通過寫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片段慢慢養(yǎng)成留心生活、觀察生活的習慣,自然而然寫作素材積累就日漸豐厚。
四、賞識學生的習作,調動寫作積極性
每個學生把作文交到老師的手上,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恰如其分的評語,這就需要老師認真批改,并采用多種鼓勵的形式。
教師要賞識、尊重學生的習作,讓學生敢于說真話。在作文中出現(xiàn)說真話、表真情的內容,哪怕有不積極的道德思想,或語言文字不規(guī)范的情況,教師也可以先表揚他有抒發(fā)真情實感,在肯定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再對學生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改正。
不同作文水平的學生要有按不同的要求。老師要善待后進生的習作,只要他們有點滴進步,就可以打高分。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作文內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詞、造句方面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要給予表揚和贊美,讓其產生寫作興趣。
習作寫得好的學生請他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朗讀自己的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在班級教室內開辟一塊作文園地,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讓其他學生互相借鑒和學習;還可以將優(yōu)秀作文進行編輯打印出來,選送并推薦出來參賽或投稿,讓學生充分感受寫作的成就感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