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勇
俗話說:“畫山畫水難畫人,描風描景難描心?!笨梢姲讶宋飳憽盎睢笔呛纹潆y。小學階段的教材會經(jīng)常涉及到寫人的作文,到了五六年級,也許是因為學生以前寫多了這類作文,難免會出現(xiàn)“新瓶裝老酒”“換湯不換藥”等情況。筆者以“我最喜歡或崇拜的人”教學為例,從學生的作文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用“逆推分析”的方法,對這一節(jié)課“怎么教”進行“把脈”。
【教學案例】
一、交流素材,確定主題
師:你喜歡或崇拜誰?為什么?
生:我最喜歡和崇拜的人是我媽媽,因為在我們家里她會做飯、做家務,還負責我的學習任務。
生:我喜歡曾經(jīng)教過我們的周老師,她非常關(guān)心學生,把我們當作她自己的孩子。
師:除了我們身邊的人物以外,你們還崇拜哪些革命前輩、英雄模范呢?
生:我崇拜楊利偉,因為他是中國登上太空的第一人。在平常的訓練中,他克服了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航天英雄。
師:楊利偉令人欽佩,成了無數(shù)人心中的英雄。無論喜歡還是崇拜,都因為他們身上有著可貴的品質(zhì)。你們能不能通過一兩件事來具體介紹一下自己喜歡或崇拜的人物呢?
生:媽媽在我生病的時候為我忙前忙后,還背著送我去醫(yī)院……
生:我還很喜歡曾經(jīng)教我三年的周老師,雖然她調(diào)到別的學校了,但我仍記得她那雙會說話的眼睛。
……
二、品讀例文,明確寫法
師:老師這兒有一篇例文,請大家讀一讀。
(出示作文片段:王晨樂于助人)
師:你覺得寫得好嗎?好在哪兒?
生:精彩詞句很多,如“急得滿頭大汗”“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學生一一介紹這篇范文的優(yōu)點,教師也進行點撥,從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來指導學生寫作。
……
三、開始習作(略)
四、作文評講(略)
筆者選擇精彩習作進行展示,學生從選材、細節(jié)描寫等方面進行評價。筆者再選擇問題習作進行分析,與學生共同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主要就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方面進行探討。
【案例反思】
從課堂層面來看,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交流自然,筆者指導具體,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無大礙。但筆者認為,一堂習作課是否成功必須要研究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通過閱讀學生作文的語言,發(fā)現(xiàn)不少作文缺乏“孩子的語言”,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問題一:由于缺乏明晰的“讀者意識”,學生寫作目的不明確。語言表現(xiàn)得平淡無力,讀者很難體會到語句中所流露出的真情實感。
問題二:在介紹“名人”時,學生無法把事情寫具體,如菜肴一樣,有其料而無其味,缺乏制作“美味”的語言技巧。即使寫自己親近的人,如寫媽媽的題材,通常是一些語言“套路”,內(nèi)容“似曾相識”。
問題三:從語言的精準表達來看,學生在使用夸張、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時會出現(xiàn)夸大其詞現(xiàn)象。有些學生濫用網(wǎng)絡(luò)詞語,如“不要不要的”“汗”等,學生在網(wǎng)絡(luò)語言大潮中“隨大流”,迷失了質(zhì)樸的語言方向。
“孩子自己的語言”迷失問題成因何在?下面根據(jù)“教”與學生的“學”采取“逆推分析”,探討這節(jié)課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改進策略】
一、“讀者”意識——文為誰而作
就學生在習作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根源在于自己忽視了習作的“讀者意識”,并沒有就“寫給誰看”這個問題進行點撥。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逼鋵嵭W生并非天生缺乏讀者意識,在我們的身邊,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能根據(jù)不一樣的對象說不同的話。班級里的甲學生在向老師反映乙學生的錯誤時,通常是面帶委屈、選取最主要的事情陳述,而當甲學生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好朋友時,會一五一十詳細陳述,情感豐富。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本身是具有聽者或讀者意識的。
在這次寫人習作訓練中,教材進行了這樣的提示:“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歡或崇拜的人。這個人可能是革命前輩、英雄模范,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學、老師,也可能是你從書籍或報刊、電視等媒體中了解到的人……”實際上這就告訴學生本次作文“寫什么”。那“寫給誰看”這一問題則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再處理”,教者可以在明確本次習作要求后,再增加這樣的引導:“你打算把這篇作文寫給誰看?”學生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如“我崇拜班級最勤奮的同學,我準備寫給我們班學習懶惰的同學看,希望懶惰者能向這位勤奮者學習”。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根據(jù)讀者對象進行選材:“那你覺得選擇哪些事例最能感動這些學習懶惰的同學呢?”學生有了明晰的“讀者意識”,在寫作文時就自然會有一種面對面介紹的親切感,在這和諧的氛圍中“孩子的語言”就會自然流瀉于筆尖。
二、“精選”意識———少一些“套話”,多一些真情
課堂上,筆者雖然進行了指導,學生也試著說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來,往往與自己想象的相差甚遠。那些寫“名人”的學生,缺乏具體的事例,離不開一些廣為人知的事例。其實,教師可以針對寫這些“名人”的作文,讓學生走近這些“名人”,去搜集他們在成功之前辛勤付出的具體事例,用自己的話在課堂上向大家娓娓道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語言更真實、感人。
“寫身邊的人”也出現(xiàn)了“套話”,熱門事例是:“媽媽送生病的我去醫(yī)院”“班級里樂于助人的同學”“老師無私關(guān)愛學生”……選取的事例較為典型,過于單一,都是學生經(jīng)常寫的內(nèi)容,泛泛而談。寫到具體事例時,一般都會寫“媽媽每天早起為我做早餐,送我上學,生病了陪我去醫(yī)院”;寫到對媽媽的愛時,時常會出現(xiàn)“我愛媽媽,媽媽愛我”“媽媽真?zhèn)ゴ蟆钡瓤谔柺降恼Z言。
新課標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逼鋵嵔陶卟环烈龑W生拓寬視野,讓學生注意搜集視野范圍內(nèi)的各類素材。雖然有些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但如果學生不留心觀察,都將是“過眼云煙”。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在課前做足做好“功課”,用“顯微鏡”去探究那些不為人所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從“廚藝高超”“孝敬老人“”心靈手巧”等方面入手,讓學生用質(zhì)樸的語言來敘述,就一定能感動人心。
三、“精準”意識——追求個性而不夸大其詞
筆者顯然是注意到本次習作的要求:“要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要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痹诰唧w指導寫作和評講時,特別強調(diào)要從這幾點來寫作。但學生在寫作時容易受范文影響,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動作的詞句并不恰當。如有位學生在寫“同桌熱情借筆”的事例中,有這樣一句話:“我一摸筆盒,糟了,沒帶鋼筆,這下可好,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形容面臨危機,事情緊急,又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內(nèi)心非??只?。但就“沒帶鋼筆”這件事情來看,還達不到這么危急的程度。除此以外,不少學生人云亦云,模仿其他同學作文中的語句,寫人物著急就用“急得滿頭大汗”,寫速度快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詞過度夸張,不符合實情。因此教師應提醒學生用詞一定要精準。
另外,學生出于好奇,將很多新鮮、時髦的詞語都寫進了作文。對于網(wǎng)絡(luò)語言,教者在習作課中也要強調(diào)不可濫用。
我們只有在課堂上關(guān)注學生“怎么寫”,才能弄清“怎么教”。因為“怎么教”只是起點,而學生“怎么寫”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只有當每一個鮮活的生命用自己獨特的語言來敘述“孩子的事情”,并且喜歡用“孩子的語言”來表達,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會個性飛揚,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