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梁慶+尹夢秋
摘 要:本文基于1995年—2015年相關變量時間序列月度數(shù)據,建立回歸模型,利用協(xié)整檢驗、誤差修正、格蘭杰因果檢驗對外匯儲備同外商直接投資、出口總額、匯率、國內生產總值及短期外債之間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外匯儲備與匯率以及短期外債余額之間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并且匯率變化是外匯儲備變化的原因,而外匯儲備也是匯率變化的原因,但是短期外債余額與外匯儲備之間并不存在互動的Granger因果關系。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匯率;國內生產總值;外匯儲備;實證分析
一、引言
外匯儲備作為保證中國外部經濟安全的重要工具,一直以來都是討論的焦點。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但過高的外匯儲備同樣不利于貫徹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因此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二、基于因素分析的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測算方法
本文認為計算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必須要考慮影響外匯儲備的需求因素和供給因素,所以本文結合我國經濟實際狀況,綜合外匯供給、需求、以及國民經濟狀況等多方面因素,構建了外匯儲備規(guī)模模型。
本文選取短期外債(EDSS)、外商直接投資額(FDI)、國內生產總值(GDP)、經常項目差額(CA)、進口總額(M)作為衡量一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FR)的適度性指標,對1995年—2015年數(shù)據進行分析,模型如下:
三、實證分析
1.數(shù)據說明
本文所選取的樣本為1995年—2015年相關變量的年度數(shù)據、數(shù)據來源為《中國統(tǒng)計年鑒》。
2.變量與指標選取
本文對外匯儲備的適度規(guī)模進行研究,使用時間序列進行分析。由于數(shù)據數(shù)值較大,為了防止異方差性,需對數(shù)據取自然對數(shù)處理,用lnFR表示外匯儲備的自然對數(shù)值,lnEDSS表示短期外債余額,lnEX表示匯率,ln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資,lnM表示進口總額,lnGDP表示國內生產總值。
3.平穩(wěn)性檢驗
在對經濟類數(shù)據進行協(xié)整分析時,如果直接采用原始數(shù)據,可能出現(xiàn)“偽回歸”現(xiàn)象。因此一般經濟學理論都認為在進行協(xié)整分析之前,需要對時間序列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已驗證序列的平穩(wěn)性。如果原始序列是非平穩(wěn)的,可以對時間序列首先進行一階差分處理,如果一階差分以后的數(shù)據是平穩(wěn)的,此時仍然可以進行協(xié)整檢驗。一般對平穩(wěn)性檢驗選用ADF單位根檢驗法,其原假設為:被檢驗的時間序列是含有單位根的非平穩(wěn)。如果檢驗變量的ADF統(tǒng)計量小于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就可以拒絕原假設,認為檢驗變量是平穩(wěn)的。
上表的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lnFR、lnGDP、lnEDSS、LnEX、LnM和LnFDI的時間序列的ADF統(tǒng)計量都大于1%的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由此接受原假設,認為lnFR、lnGDP、lnEDSS、LnEX、LnM和LnFDI的序列是含有單位根的非平穩(wěn)時間序列。隨后對它們的時間序列的一階差分序列進行ADF檢驗,其ADF統(tǒng)計量值均小于1%水平下的臨界值,由此可以拒絕原假設,即認為一階差分后的lnFR、lnGDP、lnEDSS、LnEX、LnM和LnFDI序列是平穩(wěn)的。
4.回歸模型
運用Eviews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回歸得到結果如下:
方程的可決系數(shù)R2為0.991,說明方程整體上是顯著的,只有變量LNM的系數(shù)所對應的P值為0.028,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其余變量并未通過t-檢驗,同時對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下表中的VIF值均大于10,說明該模型存在多重共線性。
5.協(xié)整關系檢驗
由于變量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所以剔除相關度較高的變量,最終確定被解釋變量為lnFR,解釋變量分別為lnEDSS和lnEX變量的回歸方程,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小于10,由此消除了多重共線問題。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對時間序列進行回歸,得到回歸方程的殘差項,然后對殘差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仍然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以lnFR為被解釋變量,lnEDSS和lnEX為解釋變量,進行OLS估計并檢驗殘差序列是否平穩(wěn)。
通過上表的殘差檢驗可以看出,殘差項的ADF檢驗統(tǒng)計量的值為-2.576,小于5%水平下的臨界值,所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絕原假設,認為殘差項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由此認為外匯儲備與匯率以及短期外債余額之間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
再對協(xié)整方程的顯著性進行檢驗,由協(xié)整方程可知,方程的R方值為0.938,表明回歸方程的擬合效果很好;同時F檢驗統(tǒng)計量對應的p值通過顯著性水平,由此認為回歸方程也是顯著的。觀察方程的系數(shù)可知,lnEX的系數(shù)為-5.216,T檢驗統(tǒng)計量對應的p值小于0.05的顯著性水平,由此證明了lnEX對lnFR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作用,具體表現(xiàn)為:lnEX每漲一個百分點,將使lnFR降低5.216個百分點;lnEDSS的系數(shù)顯著為0.554,表明lnEDSS對lnFR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lnEDSS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將使lnFR增加0.554個百分點。
6.模型的修正
誤差修正模型建立的模型為:首先將誤差修正項ECM的滯后一階作為解釋變量,用來反映短期的誤差修正波動系數(shù),同時對各變量取其差分值,使用最小二乘法對方差進行估計,得到的誤差修正模型為:
7.Granger因果檢驗
協(xié)整檢驗確定了lnFR與lnEX、lnEDSS之間存在的協(xié)整關系,隨后通過Granger因果關系確定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穩(wěn)定的因果關系。
四、實證結果的經濟分析
根據回歸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外匯儲備與匯率以及短期外債余額之間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短期的外匯儲備受到兩方面的影響,其一是來自短期的匯率水平以及短期的外債余額的影響變化,在誤差修正模型中短期匯率的彈性系數(shù)為-3.599,表明短期的匯率對外匯儲備的影響較長期調整了1.617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短期的匯率對外匯儲備的影響降低;短期的外債余額的彈性系數(shù)為0.152,較長期協(xié)整系數(shù)調整了0.402個百分點。其二是來自誤差修正項的調節(jié)作用,誤差項的系數(shù)為負值,表明通過誤差項的反向修正機制使各變量不脫離長期的均衡關系。最后Granger因果檢驗表明匯率與外匯儲備是雙向互動,相互影響的,但是短期外債余額與外匯儲備之間并不存在互動的Granger因果關系。
參考文獻:
[1]Robert.Triffin.old and the dollar crisis:the future of convertibility,1960.
[2]劉舒年.《國際金融》(第三版)[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3]M.J.Flanders.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Princet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Finance Series, 1971.
[4]J.A.Frenkel.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Economics, 1974.2.
[5]A.lyoha.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 Economies and Statistics ,Vol58 , 1976.
[6]王璐,王文庭.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有效應對措施[J].時代金融,2014(08).
作者簡介:趙梁慶(1994- ),男,四川成都人,研究方向:金融學;通訊作者:尹夢秋(1975- ),男,遼寧凌源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