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珊珊
淺談提高小學英語合作學習中“弱勢群體”的參與積極性
■尚珊珊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行,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許多高效的教學方法,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就是一種非常流行和理想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師生的一些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小學英語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了一些“弱勢群體”,即一些學困生、一些缺少合作學習能力和難以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學生,使得小組合作學習難以全面發(fā)揮作用。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提高“弱勢群體”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的方法策略進行了探索。
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英語教學,首先就要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劃分。在每個小組中對“弱勢群體”的合理安排,會對整個小組產(chǎn)生重要影響,也會對一些“弱勢群體”個人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在劃分合作學習小組時,應將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與優(yōu)等生和一些性格開朗、易于與人合作的學生進行合理的科學搭配。通常采用“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劃分原則來劃分學習小組,即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性格特點來混合分組,以發(fā)揮小組人員互相幫助的作用。每組以4~6人為宜,對每個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并且要經(jīng)常變換角色。根據(jù)“弱勢群體”的特點,可運用競賽、游戲等方式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使同組成員認識到他們的優(yōu)勢和特長,特別是讓學困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產(chǎn)生的情感。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但取決于每個人發(fā)揮作用的效果,更取決于每個人交往活動的有效性,也就是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取決于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與合作習慣。但是這種能力和習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在合作教學中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合作能力與習慣的培養(yǎng)。由于“弱勢群體”個性鮮明,問題較多,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采用更多的辦法。對此,教師應重點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讓“弱勢群體”學會表達與傾聽。學會表達與傾聽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弱勢群體”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養(yǎng)成傾聽他人發(fā)言的習慣。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應明確合作學習的要求,在合作學習中要求每個人都要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求他們認真傾聽和記住別人發(fā)言內(nèi)容。并且教師要多給“弱勢群體”交流發(fā)言的機會,或多提問他們,使他們“不得不說”,從而鍛煉其表達能力。二是培養(yǎng)“弱勢群體”的反思習慣。特別是對于學困生,教師應培養(yǎng)他們的反思習慣,通過反思讓學困生找到英語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教師通過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來增強他們合作學習的意愿。
要提高“弱勢群體”合作學習積極性,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前精心設計和準備合作學習內(nèi)容,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來說,他們往往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中處于劣勢,對英語知識的掌握不牢固、不全面,要使他們能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就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是加強課前預習。由于大多數(shù)“弱勢群體”的英語學習基礎較差,如果在課前對所要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有一個充分的預習,掌握合作學習中要交流探討的問題,并做一些適當?shù)臏蕚涔ぷ?,就能提高他們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使他們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二是實行分層教學。提高“弱勢群體”合作學習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實行同步講授、分層訓練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練習或課外習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或興趣來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以提高他們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其參與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英語合作學習中,要提高“弱勢群體”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針對“弱勢群體”的特點,合理劃分小組,采取多種方式來提高其參與積極性。心理上,幫助他們建立小組合作的信心,在行為上,讓小組內(nèi)成員互相幫助,讓學的好的孩子慢下來,等一等這些“弱勢群體”,讓他們實實在在感覺到自己在小組內(nèi)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讓他們自覺、自愿參與到英語合作學習中來,進而讓小學英語課堂更加精彩?!?/p>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墩尚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