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秋蘭
建構“引擎式”園本教研體系,助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文 張秋蘭
教師專業(yè)化素養(yǎng)是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的關鍵,更是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通過有效的園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我園在認真分析園情和師情的基礎上嘗試開展以師情、師需為“引擎”的教研模式,在實踐中探索“兩個轉變”,實行“園長引領、以點帶面,結伴成長、整合共享”的引擎式教研機制,并獲得一定的成效。
幼兒教師;園本教研;引擎式;整合共享
我園教師以近三年的年輕教師為主,缺乏中堅骨干力量。因此,我們確定了“園長領銜、以點帶面”的教研模式。園長作為教研的第一責任人,擔負起教研活動方案的總策劃、總指揮,全程參與每次教研活動。
(一)小問題,深研究
為了讓我們的研究切合我園教師的需求,切實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我們把研究點做小,做到由點及面。在研究中,園長作為有心人,有目的地深入一線觀察,并收集教師們需要研究的內(nèi)容。例如,在園本教研《孩子為啥不拼圖》中,我們將平時巡視中發(fā)現(xiàn)的普遍問題——材料提供的問題,通過兩個孩子玩拼圖的錄像,在教研時放給教師們觀看。觀看結束后,我們圍繞“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一問題?如何解決?”這三個問題進行研討。由于問題步步深入、由表及里,老師們很快就明白了問題的癥結和材料投放的方法。
(二)抓示范,重推廣
由于年輕教師對新的觀念、行為缺乏科學的認識和理解,為避免他們走彎路,在改革現(xiàn)有的教育方式和安排時,我們采取了“抓示范,重推廣”的園本研究策略。例如,在如何改變現(xiàn)有一日活動安排,減少時間的隱性浪費的園本研究中,我們把大四班作為先行實驗班,把我們園務實施的方案與兩位老師進行事先溝通,讓這兩位老師了解我們的意圖和方案,然后開始在班級里實施,園長和業(yè)務副園長輪流進班蹲點指導。接著,我們組織全體老師跟班觀摩研討,在明確實驗班的所有操作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支撐后,老師們開始按模式進行操作,園長不斷進班了解,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溝通問題。經(jīng)過一個月的實施,老師們表示,現(xiàn)在的一日活動安排極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時間的有效價值,幼兒自主游戲、自主操作的時間多了,廁所里的安全隱患少了,老師的負擔減輕了……
(三)育先進,促跟進
我們對一些有發(fā)展?jié)摿Φ睦蠋熯M行磨課等方面的園本研討活動,針對其特長著力培養(yǎng)。在磨課活動中,園長全程參與,一次次帶著老師反復研討、試教,直到將成品課向全園展示。這些教師在反復螺旋式的研討和實踐中感受到各領域的體系、活動設計的策略、教學互動的藝術,品味教育理念的深意。經(jīng)過多次的磨課研討,一些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起來。
為推動全體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我們開展了靈活的園本教研形式,做到時間上靈活、方法上靈活、組織上靈活。
(一)線上線下貫通融合
由于我園年輕教師多,于是,我們結合現(xiàn)代年輕人好勝心強的特點,堅持靜態(tài)閱讀教研的方式。對于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我們運用線上“博客討論”的方式,同時配合每周“好文章大家讀”的線下閱讀活動,有針對性地推薦文章,讓教師在閱讀中感悟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例如,我們針對教師繪畫中的范畫提供問題,推薦大家閱讀了一篇文章《幼兒范畫提供之策略》;針對教師讓幼兒高聲唱歌的問題,進行了“幼兒如何唱歌才動聽”的博客研討。
(二)問題研討同構共建
教研的價值在于利用老師的集體智慧來解決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應立足本園、立足班級、立足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明確教研活動的特點和目的,解決當前教育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才是關鍵所在。因此,我們積極鼓勵教師做教研活動的有心人,讓教師聚焦于自己的具體問題進行同構共建,通過真問題、真研究達到真效果。于是,每個月我們就有了一段自由式問題研討活動,教師們可將自己工作中的困惑提出來,讓大家研討。年輕的奚老師面對剛插班進來調皮的牛牛束手無策,她將她的問題帶到了研討會場尋求幫助,大家積極加以分析,給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指導建議,讓奚老師深受啟發(fā)。在自由研討中,大家敞開心扉,互相幫助,不僅小奚老師獲得了提升,還在智慧的碰撞中實現(xiàn)了由此及彼,相互啟發(fā),共同成長。
(三)自組項目巧妙推進
為了更好地挖掘每位教師的專長,幼兒園鼓勵教師自主組成項目共同體小組,并給予物質和時間上的支持,激發(fā)項目小組進行有效研討,并為園務的各項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老師們研討的熱情很高:環(huán)境創(chuàng)意組在新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提出自己的方案;幼兒活動設計團開展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小中大班社會實踐綜合活動和精彩的畢業(yè)典禮。自組式共同體充分發(fā)揮了各自的優(yōu)勢,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相互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和活力,達到共同進步之目的。
(江蘇省丹陽市荊林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