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菲
摘 要:興趣是促使人們對某個事物產生學習欲望的原始因素,同時也決定著人們對學習對象的熱情與持久度。由于初中生在八年級才開始接觸物理學,因此,其對物理學的認知與學習尚處于“萌芽”時期,而這一時期正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的關鍵時期,教師應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學科啟蒙與興趣培養(yǎng)。那么教師該如何使初中生對物理學習充滿興趣呢?下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興趣
物理學所包含的知識與原理存在于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類的發(fā)展離不開物理,因此,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十分必要。但在筆者看來,初中生還只是站在“物理世界”的大門口,他們對物理學充滿了好奇心,想要對其中的奧妙一探究竟,同時又帶著對陌生事物本能的抵觸心理畏懼不前。這個時候教師需充分發(fā)揮“引路人”的作用,引領學生真正步入物理知識的世界。筆者就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做了以下總結。
一、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高質量的物理課堂教學必定少不了一個元素:充滿活力的教學活動。充滿活力的教學活動相對應的課堂質量必定也不會低,教學活力與課堂質量相輔相成。因此,教師應著力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物理課堂,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教學質量。那么具備哪些元素才能算是充滿活力的教學呢?筆者以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向好的方面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過多的時間去講課容易造成壓抑、被動的學習氣氛,不僅教師講得累,學生的思維也極易處于“基本不思考”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物理課堂上應適當?shù)販p少講課時長,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讓其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及合作交流;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從各個方面去引導學生形成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對其進行學習;最后,教師要利用自身對物理知識的精彩講解“拴住”學生的心,使其在課堂聽講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全神貫注。
二、教師幽默的講課方式
教師的講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熱情,如果一個教師的講課方式古板、無趣,學生就不容易對教學內容產生學習欲望,自然也難以進入學習狀態(tài),最終導致學習質量難以提升;反之,如果一個教師的講課方式風趣、幽默,便能夠大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認真聽講,從而顯著提升學習質量。教學經(jīng)驗也告訴我們,講課方式風趣、幽默的教師仿佛更“得人心”,這一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深有體會。剛開始,筆者在進行物理教學的時候不茍言笑、嚴肅死板,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昏昏欲睡,課堂氣氛沉悶不已,因此教學質量一直難以提升,筆者從教學過程中的各方面尋找原因、解決問題卻并無太大成效,直到筆者有幸聽了一次優(yōu)秀物理課,其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以及活潑愉悅的課堂氣氛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課結束后筆者深受啟發(fā),因此在物理教學中逐漸改變了講課方式,由原來一成不變、刻板嚴肅的講課方式逐漸向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轉變,由此帶來的改變讓筆者驚喜不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得到了提升,在課堂上聽講越來越認真、課堂上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郁,其物理成績也越來越好。
三、結合書面知識與實驗進行教學
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離不開實驗。物理課本中的理論內容大部分都比較枯燥且不易理解,學生僅通過聽講往往難以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長此以往,很容易對物理這一學科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材知識與實驗的結合。筆者在長期的物理教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在實驗室進行的教學,其教學效率往往要比單純在教室講課的教學效率高,學生對課堂所講內容的學習熱情也比平時要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實驗操作對學生進行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更深入的理解與學習。例如,在分析“在物體的運動過程中,影響其摩擦力大小的原因”這一問題時,筆者就帶領學生到實驗室結合實驗對這一物理問題進行了分析。筆者首先對學生提出問題:在物體的運動過程中,影響其摩擦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學生給出的猜想是:在物體的運動過程中,影響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物體的運動速度、接觸面積、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大小等。為了對該猜想進行驗證,筆者帶領學生進行了物理實驗。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主動性。在結束實驗之后的課程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剛剛的動手操作使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學習增長了不少興趣,教學質量因此得到了提升。
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其學習質量與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而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教師間永恒的話題,希望筆者拙作能夠給廣大師生提供微薄的參考與建議。
參考文獻:
[1]李新鄉(xiāng),張軍鵬.物理教學論[M].科學出版社,2009.
[2]周華.中學物理教學[M].東北大學出版社,2012.
[3]廖伯琴.物理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