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基礎課和必修課,此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初學者理解會計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學會會計學的基本方法,掌握會計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學會運用會計知識去處理企業(yè)中的實際業(yè)務,對企業(yè)業(yè)務進行賬務處理,編制報表。該課程是會計專業(yè)學生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的基礎,因此學好這門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教學中的情況提出《會計基礎》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分析存在教學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教學效果的建議,希望對教學改革有益。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 教學探討
一、《會計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會計基礎》教學中有很多專業(yè)概念和科目名稱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
目前高職會計專業(yè)學生一入學學習的專業(yè)課就是《會計基礎》,該門課程涉及到很多專業(yè)概念,很多學生的反映是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比較抽象。甚至存在個別學生聽不懂而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的現(xiàn)象。至于科目名稱,很多學生存在概念不清,容易混淆的情況。比如“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很多同學往往區(qū)分不了它們的不同點。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記住了會計科目的名稱,并不能透徹地理解和運用,練習題稍微變了形式,換一種形式考查,就往往用錯了會計科目。
(二)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
《會計基礎》教材上講的都是一些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原理,介紹會計的基本知識體系,也講述了運用會計知識去處理企業(yè)中的業(yè)務問題。但是這些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通過會計的實踐教學才可以讓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真正理解、消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學以致用才可以更好地吸收理論知識。但是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重視理論知識教學,輕視實踐教學,覺得實踐教學費時費力,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對實踐教學有抵觸。
(三)部分教師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
《會計基礎》這門課理論內(nèi)容比較多,如果在教學中靈活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進行現(xiàn)代化立體教學,采取項目教學和翻轉(zhuǎn)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將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單一教學形式變得生動易懂,直觀明了。然而部分教師存在講述方法單一,“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上課缺乏和學生有效互動,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生普遍反映,教師上課沉悶,照本宣科,教學方式單一,對學習興趣不高。
二、《會計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學生不能透徹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不利于以后的專業(yè)課學習
該門課程涉及到很多專業(yè)概念,很多學生的反映是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比較抽象。由于《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入門基礎課,此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初學者理解會計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學會會計學的基本方法,了解會計學的知識體系,為以后后續(xù)學習《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等專業(yè)課打下基礎。如果學生在此門課程的學習中對概念沒有透徹理解,對會計原理和會計科目混淆不清,對賬務處理不熟悉,將不利于以后的專業(yè)課學習。
(二)重理論,輕實踐。導致理論知識沒有感性認識
《會計基礎》教材上講的都是會計學的基本理論,介紹會計的知識體系,也講述了運用會計知識去處理企業(yè)中的賬務問題。但是這些理論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通過手工做賬,模擬真賬練習等實踐教學方式才可以讓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真正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重視理論知識教學,輕視實踐教學,會導致學生缺乏實戰(zhàn)能力,對具體的賬務處理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也不利于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不利于高職教育的發(fā)展
由于部分教師存在講述方法單調(diào),上課缺乏和學生有效互動,導致學生參與課程程度不高,上課低頭玩手機的現(xiàn)象居多,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上課遲到、曠課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種情形將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高職人才的培養(yǎng)。
三、改善高職《會計基礎》課程教學的措施
針對高職《會計基礎》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教師應認真?zhèn)湔n,熟讀課本內(nèi)容,精講課本理論知識
第一,由于《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入門課,所以要注重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述,把基本概念講清講透,給學生打好基礎。因此要求每個上課教師要認真?zhèn)湔n,熟讀課本內(nèi)容,對課本內(nèi)容融會貫通,這樣才能把理論講透。
第二,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原則,把課本重點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并引導學生對學習的要點進行歸納,總結。
第三,本課程的基本原理對于初學者理解起來有難度,理解起來比較抽象,這要求教師授課的時候理論聯(lián)系實際,多舉生活中的例子,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生能力為本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特點進行精確的講授。
(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
既要重視理論知識教學也不能輕視實踐教學,只要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才可以讓學生對理論知識增強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實踐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操能力,鍛煉職業(yè)能力,對以后就業(yè)有幫助。筆者所在的學校會給會計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一門課程《會計綜合實操》,這門課程是《會計基礎》實踐教學的配套課程?!稌嬀C合實訓》就是讓學生在實訓室里面采取真賬實操的形式進行審核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通過這個實踐教學的配套課程,讓學生增強了實操能力,也加深了對《會計基礎》課程的理解和學習。
(三)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一,教師應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生動的立體教學,采取項目教學和翻轉(zhuǎn)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將使得教學內(nèi)容變得生動易懂。教師在制作演示文稿的時候應盡量使得課件生動,圖文并茂,多用圖表法,對于一些類似的知識點進行對比,最好附上與課程有關的小視頻,可以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
第二,教師上課時要改變講述方法單一,“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上課要和學生有效互動,不照本宣科,讓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師生互動加強了,學生學習效果也大大加強,這樣他們才可以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周成銀.《會計基礎》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13(17).
[2]呂中芬.《會計基礎》教學問題研討[J].財會月刊.2013(18).
作者簡介:陳漢成(1986-),廣東信宜人,管理學學士,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