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旦
(呂梁教育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教育研究】
幼兒園生活教育中的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思考
張保旦
(呂梁教育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幼兒階段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掌握本領、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幼兒園在幼兒生活教育中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主導的地位,應積極的去探索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促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幼兒教師,應將幼兒的養(yǎng)成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使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教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教育方法
教育是什么,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幼兒階段是人的一生最開始的階段,一切的基礎都是在這個階段打下。然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可塑性最強,是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最好的時候,在幼兒階段,把握好教育時機,有意識有計劃有規(guī)律的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將使孩子受益終生。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黃金時期,幼兒園將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道德行為習慣等方面來引導兒童。
(一)打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的重要因素,幼兒階段,孩子每天的活動范圍有限的,一個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學習,另一個重要的場所便是在幼兒園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每天生活的環(huán)境,干凈、整潔,幼兒會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行為習慣就會慢慢發(fā)生變化,幼兒就會養(yǎng)成自己整理內務的習慣,不隨意丟衣服,睡覺前會將自己的衣服疊放著整齊。幼兒身邊接觸的家人、教師、小朋友,他們平時的行為習慣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行為習慣,幼兒自己會去模仿,幼兒階段的意識還不夠強,久而久之,身邊人的好的壞的習慣他都會學去,幼兒沒有辨識的能力,對與錯、是與非,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所以,家長也好教師也好,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言行舉止,要克服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以免給孩子們帶來不好的影響。
(二)依照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在幼兒階段,應從他們的身心教育特征出發(fā),想讓他們學會什么道理,不能一味的去說教,一味的去和他們講道理。例如,在培養(yǎng)幼兒講文明、懂禮貌時,不能只是去講解詞語本身的意思,要多方面的去給幼兒講解,用幼兒能聽懂的方式,去解釋,告訴他們怎么做才是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在早上入園見到老師或是小伙伴的時候,應該向他們問好,在取餐時,要排隊站好,不吵鬧,不隨地扔垃圾吐痰,傍晚回家要和老師小朋友再見等??梢越o予孩子們一些物質上的鼓勵,在教師平時的觀察中,可以關注一些幼兒的行為習慣,在課堂上,或是在課余時間,這樣幼兒在生活細節(jié)中,自然而然的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習慣的養(yǎng)成應循序漸進
在人的一生中,做任何事,都不能急功近利,學習知識都是要一點點的,要去理解知識、思考問題、歸納總結,更不要說是行為習慣對幼兒的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需要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一定要經(jīng)過縝密的思考,適時合理地提出要求,培養(yǎng)教育的方式逐步改善,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過多地去要求幼兒去學習什么,去記住什么,幼兒階段,也要分不同時期去灌輸孩子,由淺及深,由易到難,一點點使學生去理解、接受。
(一)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養(yǎng)成
1.從幼兒早晨來班級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班級門口等候家長和孩子,用標準的姿勢和禮貌的語言去問候,孩子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問候教師,久而久之,幼兒會養(yǎng)成禮貌待人的習慣。
2.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自選活動,在活動材料的使用過程中,告訴孩子們要愛護公物,在整理物品的時候,告訴孩子們要輕拿輕放、快速整理,在細節(jié)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3.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全方面的去考慮品德、知識、能力,都應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抓住孩子們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
4.在孩子們進餐的時候,教會孩子們有秩序的排隊,取回自己的飯菜后坐回自己的位置,飯后將餐具擺放好。
5.在午睡的時候,將自己的衣服放整齊,不吵不鬧,蓋好自己的被子安靜的去睡覺。
(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幼兒階段,就要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形成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的行為習慣,不要在學習的時候玩耍,積極參與教師提出的問題中來,自覺地完成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任務等習慣,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快樂,教會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實踐學習等學習模式,養(yǎng)成勤思考、勤動腦、互相幫助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應該合理的安排幼兒每天的學習和生活,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對兒童有益的事,不要虛度光陰。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孩子學習的有效性。
(三)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社交習慣
對于書本的教學,幼兒只是學習能力的提升,只是認知世界的一部分,而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處理人際關系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國外曾做過一項調查,對一所幼兒園的多名幼兒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社交能力比較好的幼兒在長大以后,在事業(yè)上,人際關系上,都要比社交能力弱、單純學習的幼兒要高很多,由此可見,培養(yǎng)幼兒的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幼兒的環(huán)境較單一,基本上就是家庭的社交圈和幼兒園的社交圈。教師指導幼兒如何與家人老師以及小朋友相處,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來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組織一些模擬社交的游戲,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讓幼兒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通過幼兒自己的意愿來完成該角色的行為。通過模擬游戲,增加小朋友之間交流的機會,在游戲中,明白友誼的概念,來明辨是非對錯,與小朋友們應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學會助人為樂的優(yōu)良品德。社會需要的不僅僅單純的知識型人才,只有一身的技術,更需要的是能夠融入到社會,走進生活,能夠與人相處,交際能力強的人。在幼兒階段,對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利于孩子未來的發(fā)展的。
(四)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習慣
幼兒的心靈是純潔的,對待事物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而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成人世界的影響是很大的,成人每天的日常行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思想道德觀念。幼兒園則要肩負起正確的培養(yǎng)幼兒道德行為的責任。例如:教育幼兒要懂得禮貌待人、尊重長輩,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吵鬧,不隨地扔垃圾,樂于助人,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guī)則,從小事做起,人的一生如果能從幼兒階段就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擁有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對于以后的人生,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品德的好壞決定著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對幼兒進行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灌輸。
以上可以看出,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急功近利,操之過急。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去,力求為幼兒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從幼兒生活的細節(jié)做起,堅持不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成功的根本取決于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則是由習慣的養(yǎng)成決定的,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的路,將會越走越遠。
[1]李秀娟.淺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J].求知導刊,2015(2):76.
[2]史志華.強化職工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物業(yè)(上旬刊),2014(7):8-9.
[3]高秀芝.幼兒園教育應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華夏教師,2014(1):93.
[4]郝志敏.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考[J].才智,2015(2):143.
2017-04-10
張保旦(1966-),女,山西臨縣人,呂梁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G612
A
1672-2086(2017)02-0009-02